接到音技84期,正在欣賞自己寫的「救救你的老唱片」時,忽然電鈴聲大作,原來是蒲鴻慶先生駕到,不過他手上拿著的並不是令我眉開眼笑的稿費,而是個大紙盒子。依蒲兄抬上四樓就氣喘如牛的情況判斷此紙盒份量必然不輕(因他常自誇是海軍陸戰隊退伍),定睛一看,紙盒上印有LUXKIT A-501 POWER AMP.的字樣。

  宜偉公司的LUXKIT怎會送到我這裡來?蒲兄的說法是:宜偉公司為了促銷,特提供一台A-501後級放大器給音技的讀者裝製,而全部製作過程則為文刊登於音技上。那麼為何要找我呢?音技的讀者成千上萬,一定會有不少人願做此事。蒲兄又解釋道:宜偉公司不識音技讀者,但卻知道有個宋長波者,寫起文章來「淺入淺出」,風趣生動,初入門者亦看得懂,而且不必花大腦;再者LUXKIT是任何外行人都可以裝製完成,由宋長波裝機、並寫文章介紹,更能充分發揮LUXKIT不必花大腦的精神!

  這不是在損我嗎?難道宋某人沒有大腦?!蒲兄看我面有慍色,立刻使出殺手鐧──用「$」來打動我──如果「圓滿達成任務」,則這台A-501會以很低的折扣讓給我。

首次嘗試日本套件

  除了「$」以外,令我心動的當然還有其他原因,包括這是我第一次裝日本的完全套件(第一次的經驗總是比較甜蜜)。以前裝的音響,不論是前級後級,大部分都是來自音技,而音技的套件與海風、美林、顏鴻、佑昇等套件不一樣,也與LUXKIT、DYNACO KIT有天壤之別;非常幸運的是,我都嚐試過。

  有不少讀者都知道我有一台DYNACO ST-150後級放大器,此放大器套件係購自音技讀者服務部。美國DYNACO KIT的最大特色是所有的主機板都已由原廠裝製及調校完成,故製作甚為簡潔。國內工雅、力億、電子眼這些廠商也曾推出過完全套件但都沒有DYNACO那麼完整,特別是裝機說明書(其中只有工雅夠水準)。

套件種類繁多

  至於完全採用零件方式供應的,在國內首推音響技術的T-33。不過T-33教練機在唐主編主持下連刊數期,大談電路原理,對於零件數值卻隻字未提,甚至於要裝機者自己來計算。至於T-38呢?還算完整,但已由教練機升格為戰鬥機。

  有沒有音響套件能和LUXKIT相比呢?有,是美國的HEATHKIT,音技曾經有供應過正弦波訊號產生器套件──IG-1272,三年前我曾經裝過一台,現在還擺在桌子上。這兩種套件都可說是非常的完整,熱縮套管、散熱油、焊錫都有附,當然更少不了那份厚厚的裝機說明書。

  難道T-38就沒有裝機說明書?有,在書上。但由於它的對象不同,所以說明書是呈另外一種形式表現出來;這恐怕就是為什麼大家都到音技購買套件,而偏偏音技不承認自己是在賣套件的主要原因。故當你裝機發生問題時,千萬要將音技前後期看過數遍,否則貿然一通電話,所得到的答覆極可能是:你看書了沒有?

  好了,反正各有各的型態、各有各的對象,讀者明白即可。且說LUXKIT既然號稱是有腦無腦大小通吃,如果我不陪A-501過兩招,那豈不被宜偉公司看扁?而又辜負了音技的好意?其實我對A-501後級心儀已久,只是它的售價令小生怕怕。

此機大有來頭

  打開紙盒,發現側面板的輸出入座、音量控制器等都已裝妥,奇怪,莫非有人動過手腳?忙向宜偉打聽,才知此台A-501原是出貨至進音音響公司,而進音又出貨給峯海公司;峯海的師傅未依照說明書程序先裝妥側面板,而後因故不再繼續,於是A-501最後又退回進音並回到宜偉手中。這且不管,看到箱內「技術通報」上的「只要配線無誤,保證裝機成功」幾個大字,頓時信心大增;雖然平日少用大腦,但細心配線,耗上15個小時,總能將它裝響吧!

  最大的問題是:我如何向讀者敘述這個過程?大小鉅細一一陳明?那太佔音技的篇幅,而且讀者也沒興趣看(除非人手一機)。重點提示?那還是要有內容才行。總之,看完這篇文章,總得讓讀者有些收穫;要不然我往後寫的文章豈不是沒人看了?

附有日本資料手冊

  A-501的包裝裡有兩個長方形的紙盒,一個裝的是液冷式散熱片,一是裝有全部的元件和線材、螺絲等。所附的資料,一是日文說明書,一是中譯說明書(但不完全),還有兩份是宜偉公司自己印的技術通報。在技術通報上有不少特別注意的事項而且都打上特別記號;這是宜偉公司將A-501製作者最易疏忽或最易出錯的地方彙集成冊,用來警告裝機者,如果犯有技術通報上的錯誤,則修理時可能會收取甚高的費用。

  由於這件事和「$」和面子都有關係,故我首先詳閱此兩份技術通報。除了幾個錯別字外大抵都看得懂,並將重點暗記在心,這可馬虎不得。將通報放到一邊,拿起日文裝機說明書,不看別的,先找到全機線路圖再說。

線路結構不簡單

  從A-501的線路圖中可看出本機是採用FET差動輸入,並與Q3 Q4形成串疊式放大;輸出端則是全對稱輸出,每聲道使用18顆晶體(SF-106N為10顆)。而從回授路徑上,我們可以找到LUX最著名的DUO-β設計。供電方面,本機驅動級以前之電路採穩壓電源,正負電壓為±70V;驅動級及功率級供電電壓則分兩檔,當工作於AB類時為±55V,當工作於A類時則是±28V。

  所以除了「$」以外,A-501最吸引我的就是它能工作於純A類,此用來推LINN KAN迷你喇叭,想必是最理想之搭配。據悉音技亦有意推出A類放大器之製作,時值隆冬最好早日上市,否則天氣一暖,就將裝機意願給溶化了。

  言歸正傳,A-501需要插焊零件的PCB共有兩片,CB-A501M包含PRE DRIVER、MUTING、POWER SUPPLY三部份;CB-A501P則是驅動級和輸出級兩部份;翻開中文日文兩本裝機說明就開始插焊起來。奇怪的是:整張線路圖和PCB上的零件面,都只標明元件的數值,而不是標明元件的編號,裝機者只是照插即可,根本學不到東西嘛!這和裝音技的套件完全不一樣。

  零件的插焊也是由最小、最矮的開始(¼W電阻),然後才是大瓦數電阻及電容等。依照說明書上指示,零件接腳應先折腳、剪斷後才上錫。但我是先吃錫再剪腳,如此以後要修理時很容易將零件從PCB上取下來;一旦彎了腳,那在拆焊時容易損及銅箔,讀者可考慮決定之。


  另外再提供一點個人的意見給讀者,在焊電容、晶體這些怕高熱的元件時,可先焊其中一隻腳。好比裝PRO-212,插好18顆晶體後,先依次焊妥所有晶體的C腳,然後是B腳,最後是E腳,這樣即便使用60W的烙鐵,也不會將晶體「燒傷」。焊陶片電容更應如此,千萬不要連續焊兩隻腳!陶片電容遇熱即會冒汗(白金弘語),故一定要特別小心。

  按照PCB上的圖樣插焊,應該沒有甚麼問題,需要加上套管的就加上。唯一要注意的是固定功率晶體時,先不要鎖緊,等焊妥後再鎖緊並抽掉木片;然後才焊射極電阻和驅動晶體。所以在焊CB-A501P時,可暫不依照說明書上的次序,但每焊完一個動作,還是該在方格內打「」。

臭蟲要先捉出

  兩片PCB完成後,一定要確確實實、詳詳細細的檢查,絕對不能有冷焊或焊橋發生,因為當測試時發生問題再來檢查,那得拆掉幾十根連線!到時灰頭灰臉就不在話下了。核對時,可將線路圖翻面,並再三詳查;跳線一共是17條,0.47uF電容極性是否相反,這都不能有誤。

  此時在零件包中應還剩有幾枚電阻,這是在測試和調校時用的,暫時先擱置一邊。但電容、半導體則是一個不剩;在我的零件包中,意外的少了一枚22uF/25V電解質電容,自己補上22uF/50V的代用品。

  另外讀者千萬不要自作聰明,將原機所附的碳膜電阻換成金皮電阻,這不但沒有實質上的幫助,反而截斷了與宜偉之間的通路。更不可任意變動晶體,由於本機可以工作於純A類,故晶體的使用都是經過再三的選擇,別的晶體不見得就適合。

  依照工作進度,現在應是側面板的裝製(我這一塊已由峯海裝妥,省去不少時間),而側面板幾乎是本機唯一的鐵板,後板和底板都是木座!故側面板上的GND柱一定要鎖緊,因為本機是一點接地,GND不牢固,可能會因起哼聲和振盪!

  各輸出入座、控制器裝妥後,即可開始進行側面板的配線。連線的長度和顏色在說明書上標示得很清楚,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即可。連線的長度不要太短,因考慮全機配線完成後,要將它們結紮起來;我有幾條線留的很短,配線時還不覺得,等到使用束線環紮線時,才知道吃了悶虧。

本機為一點接地

  訊號線的接頭要用熱縮套管包住,我用的套管是音技的,它有5種規格;而LUX所附的套管比較粗,大約是7mm的。側面板的全部配線只變動了一條,及連接GND柱87公分長的黑色單心線,因為A-501全機只在這裡接地,而且線又拉到80公分以上,所以我就換用自己的「私線」──大概和喇叭線同粗。

  為了防止配線錯誤,宜偉公司建議使用12色的彩色筆先行著色。我認為此舉非常正確,就買一盒彩色筆,在配線前花半小時先行著色,然後依圖配線;如此不但工作進行順利,事後檢查也很方便。

  在中文說明書上,宜偉公司自行加了幾句話,令人看了毛骨悚然:配線是否完美,可表現製作者的耐心與細心!這分明是在講我嘛!因為我的配線常常只求牢固,美觀與否就不大在意。不過這回我特別仔細些,免得A-501某天回到宜偉公司,被他們訕笑音響技術的作者不過爾爾!

本機底板為木座

  接下來是將側面板固定在木質座上,以及在底板上固定濾波電容、PCB、繼電器......等。有點莫名其妙,木質底板上沒有孔!要將「型紙」蓋在底板上,然後用釘子打出各相關位置的孔洞,再移去型紙固定元件。所以如果孔洞的位置不準,即將來裝網罩時就麻煩了。可是為什麼這個工作要交給裝機者來做?在底座上開幾個小孔,對LUX來說應是舉手之勞。

  由於底座是木質,故在上木螺絲時「轉8分緊即可」,如果用力過猛,可能會造成滑牙。宜偉公司對為什麼使用木質底座的解釋是:可以抑制磁性失真。這恐怕是個不小的錯誤,因為真要降低磁性失真,所有的元件(包含開關、Pin、接腳、螺絲......)都要使用非磁性體物質製成,光是底座改成木板是不夠的。

  固定散熱片宜特別注意,由於散熱片中央是根銅管,而且銅管裡裝有散熱液體,故銅管必須保持非常平直。依據日文說明書圖3-2裝配時,我發覺去掉透明塑膠墊片,當散熱片固定後,銅管才是絕對的平直。宜偉公司特別加註此處不可任意增加或抽去墊片,並說有幾位行家就是因為這樣才導致失敗。可是我上下左右的比劃,還是自己的辦法最好,宜偉公司倒有點在唬人。

地線處理尤為重要

  兩顆15000uF/63V濾波電容的配線,可不必依照說明書的程序。第一步應是先繞上地線(用鍍錫線來回繞個四、五次),但不要上錫。第二步是裝上4.7KΩ/3W的洩放電阻和0.47uF消除高頻雜音電容,第三個步驟才是吃錫,但要用40W~60W的烙鐵,用大量錫絲一次焊接妥當。兩顆電容器正負極間的第線可用錫絲多焊幾次,因為所有地線都要拉到這裡,萬一焊接不良,燒機器的可能性很大。

  圖4-3中的第7、8兩條線要特別注意,它是用很粗的訊號線用做電源線,其中紅線表正電壓,白線表負電壓,而白線在PCB這頭先不接,並用膠布貼住,免得發生短路跳火現象。PCB上所有Pin都標有代號,其中E1~E13是表地線,千萬不可接錯。

  LUXKIT自稱與市售套件不同,即只要配線無誤,就能百分之百成功!這點我非常認同,雖然市售套件出廠前都已測試過,但故障率總不低於10%。而LUXKIT非但要由購買者一個零件一個零件的裝,還要自行QC,而還有100%的成功率,這確實不簡單;故「配線無誤」就該是購買者所應付的最大責任。

本機為DC放大器

  在線路圖上我們可看到A-501的輸入端有枚0.1uF的交連電容,交連電容用到如此之低甚無道理,因為電容量愈低,對低頻所呈現的阻抗就愈大(可用公式算出),我個人認為至少要高於2.2uF。而圖4-2的第24、25兩個動作就是將兩聲道的輸入交流電容短路,使本機成為由頭至尾的DC式放大器。由於有DUO-β一直在監視輸出端的直流電位,故本機不可能會有中點電位的問題,但所接之前級放大器也應確保沒有直流輸出。

  全機配線完成,即可開始進行測試與調校,此時應以宜偉技術通報第1號做依據。我是進行到這,才看到通報上竟然有林英風先生的大印。林英風先生以前常在其他電子雜誌上寫稿,電路分析能力似乎很強,但不知他是否願為A-501來個詳細分析?

先量各點直流電壓

  調校前第一個步驟是將電源開關撥至OFF位置,輸入訊號電平控制向左旋到底,方式選擇則撥至STEREO位置,偏壓選擇撥至CLASS AB;然後把兩枚調DC中點電位的VR(在CB-A501M上)旋至中央位置,把四枚調BIAS的VR向左旋到底(讓功率晶體截流,其實裝任何後級放大器都應該這樣)。

  插入8A的FUSE於側面板的保險絲座上,接上AC電源,POWER ON,此時可聽到一聲繼電器「搭」的跳動聲。過5秒鐘後又聽到「搭」的一聲。前面的聲音是電源繼電器發出應該在開機後兩秒(我這一台很快,間隔不到一秒鐘,但接線正確);後面的聲音是偏壓繼電器所發出。此動作若重新再做,你可以發現電源指示燈在開機後先是閃爍不停,俟兩個繼電器都跳動後才持續點燃。

  現在各個VR都未調整,此時要依日文說明書圖5-2、5-3,以三用表檢查各點DC電壓。檢查時,電表黑棒應牢固地夾在GND柱上,以紅棒測試各點。電表宜用高內阻的數字式電表,這在調整BIAS時更見重要。B9與B11電壓應是+55V。面板上開關撥至CLASS A時,則量出+28V。

  把電表紅棒擺到P1和P2位置,應可量出兩個聲道中點電位約是50mV。宜偉在技術通報上說應可調至±0.1V內,老天!0.1V就是100mV,那有這麼差的後級?

用老方法調偏壓

  A-501的偏壓調整,和音技唐老編所主張的方法完全一樣,即在正負電壓路徑中串入限流電阻。接點是B9與J1、B11與J2(唯應先把B10、B12的負電壓接上)。調AB類時,串入10Ω/1W電阻,旋轉VR,直至限流電阻上有1.6V之壓降(即160mA),並至少觀察5分鐘,如果電壓下降則再將它調高,但千萬不要碰到CLASS A的VR。

散熱片猶如煮開水

  調A類偏壓時,面板上控制器應撥至相對位置,而限流電阻改成0.47Ω/5W的水泥電阻。此時開機再量,調VR,直至限流電阻上有0.6V之壓降(靜態電流高達1.27A),並且至少觀察10分鐘。

  當調整AB類時,150mA的靜態電流使散熱片有了相當的溫度;而調至A類的1.27A時,散熱片竟然會發出聲音!先是鈴──鈴聲,然後變成嘶──嘶聲,最後變成煮開水的聲音!此言絕對不假,不信者可試裝一套便知分曉。這種液冷式散熱片是日本水古電機所製作的,國內好像有某電機公司進口過500個,可是一直未加以運用,實在可惜。

  調校完成後,去掉限流電阻,用短線焊在各接點間。機器就這樣赤裸裸著,我以HEATHKIT IG-1272輸入1KHz正弦波,輸出端接到示波器上,波形漂亮極了!頻率調至20KHz都毫無異狀。

  其實後面還有兩項測試,一是保護電路測試,一是橋接測試。前者我照做,但後者就省略,因我不可能會使用它的300W POWER,我看上的是A類25瓦。但即使不用MONO輸出,面板上的STEREO/MONO開關上還是要將塑膠卡片固定妥當;否則正常使用時,萬一不慎扳動此開關,則可能造成全機之損壞(切記:使用MONO時,喇叭要先重新接過)。而此塑膠卡片因呈無色透明狀,故極易遺失,請妥善保管,不可像我這樣從垃圾袋中找出來。

  還沒等樹脂完全乾,我就送上客廳的長木桌,喇叭接LINN KAN,前級接PRO-217(音技最好的前級),MC放大器是自己裝的,唱頭是SUPEX-SD909 II,唱盤還是KENWOOD KD-600。我對AB類沒什麼大興趣,因為更換功率擴大機常沒有明顯的差異,故一上機就選擇CLASS A,並播放我最熟悉的莫扎特第3號小提琴協奏曲。

  嗯,好像蠻不錯的,就輸出功率的氣勢來說,確實不輸於AB類的75W,即使推Rogers LS ³/5A也是綽綽有餘,純A類25W果然不同凡響!至於音色嘛,卻並不感覺A類佔有絕對的優勢,當然這也要長時間聆聽才能夠知道。再者LINN KAN喇叭似乎比較適用美製的Amp.,如此才會收斂些。

  關於試聽,並未用上咏青的開關箱,因為我不想拿LUX與DYNACO相比,反而LUX的AB類和A類卻常在切換,除了輸出功率外,AB類與A類並無明顯差別,雖然在規格上A類的失真比AB類低很多。我一直不敢長時間使用A類試聽,它的溫度實在太高,想想音技的A-40不知會燙到何種程度?

  用聽的不行,用看的總可以吧!接上訊號產生器和示波器,輸入訊號為三角波,AB/A切換時,在30KHz以下幾乎沒有任何差異,但輸入頻率提高至48KHz時,兩者就有些微的區別,特別是在波峯的頂尖處。A類優於AB類,在理論上是講的通,但以耳朵來分辨它們似乎仍十分困難。而且差異處是在48KHz,我的木耳朵只能聽到15.8KHz(正弦波),這恐怕要請金耳朵來試聽才可以。

  A-501是完全不帶任何哼聲及雜音,即使輸入端開路,電平控制旋到最大,喇叭仍是靜悄悄,要耳朵聽著聽才有嘶──嘶的聲音。

  本地能夠買到的LUXKIT好像分成兩個系列,一是A-501(後級),A-502(前級),A-503(調諧器);一是A-801(單音後級)、A-802(立體後級)、A-803(電子分音)、A-804(前級)、A-805(等化器)、A-807(前後級)、A-808(調諧器)。500系列的機種,體型比較大,價格也比較高;800系列則都是體型小巧,黑色面板,價格就比較適中。從音技的報導中可知LUX也有唱盤的套件,而且售價並不高,可惜未辦理進口。

可以分期付款方式購買

  A-501是我第一次裝LUXKIT,但A-808調諧器卻是我第一次使用的LUXKIT,它的感度相當好,只拉一根線(T形天線都免了),所有的FM台都聽得一清二楚。據悉一台好Tuner還可以在96MHz附近收到ICRT的AM節目(ICRT的AM節目以FM作中繼),訊號並不很強,而且是MONO但音質相當不錯。A-808當時無法收到此AM節目,想來是天線的問題,拉一條線實在太簡陋了。

  A-808的高音相當清脆,這好像是LUXKIT的特色;以前音技刊登過一篇凌翠先生寫的LUX A-807,我一看線路就有高音必然清脆的感覺。而且他還有個Test Tone(大約400Hz左右)輸出,方便錄音座調整錄音電平控制鈕。A-808的頻率為數字顯示,在當時是沒有任何套件可相比的,本想接上A-501一起試聽,無奈幾個月前就被原主索回,否則拆開來研究一番也是不錯。

  裝LUXKIT是否能學到些什麼,我不敢保證,但以售價與品質言,LUXKIT還是頗值得投資(而且還可以滿足你的成就感);因為不論是自己裝或是購買市售的套件,一台純A類25W+25W的後級放大器,全部花費極可能高達15000元(使用新元件),但還沒有A-501漂亮!宜偉公司目前正辦理分期付款,800系列機種分12期,500系列機種分6期,都是以免利息的方式優惠讀者,截止日期約在本月底。我不願想為LUXKIT吹噓什麼(為了音技、為了讀者,我曾兩次拒絕為某代理商推介超低音喇叭)但對於要求較高、耐性較強、甚或對國產套件失去信心的讀者,我願意說:買LUXKIT,現在正是時候!

轉載音響技術第86期FEB. 1983 百分之百成功、不花大腦......裝一部 LUX A-501後級/宋長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