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73-001  

  T-38的PC板尺寸為17×25公分,在新的1000AN機箱中大約佔了五分之四的面積。PC板為單面設計,兩聲道的電路除電源共用外各自獨立(但前級部分的電源則是各自獨立)。每一聲道又各自分成RIAA Amp. FLAT Amp. TONE CONT.和POWER Amp.等四部份,從零件面上看很容易區別開來(參見圖(1)),為使減少裝配十的錯誤,零件面用兩色印刷,使裝者一目了然。

AT-73-002  AT-73-003  

實裝程序與要領

  由於本機是個完整的前後級套件,裝配的程序最好先予詳細考量。筆者認為最好事先從機箱前後板的附件裝起,並且把輸入出、開關、控制器等的接線先焊好,與PC板相接者,先留下適當的長度,並且在線端先焊好母Pin,完成之後把前後板與底板連接起來。先來說明板上的控制器見於圖(2),左起是訊源選擇開關,只設PHONO、TUNER、AUX三檔,實用上已非常足夠。這裡用了一個三段四迴路的開關(但實際只用了其中的兩迴路)。

AT-73-004  AT-73-005  

接著往右是磁帶監聽開關,分為TAPE,SOURCE和8-TRACK三個位置,可接一部錄音座和一部放音機,這裡也用了半個三段四迴路的開關。接著是音量控制器,原想使用10KA型曲線的,但這個阻值實在不好而改用50KA型,由於後接的IC2接成非反相型輸入阻抗高,所以50KΩ並不算大。再往右是平衡電位器,通常平衡電位器有兩種接法,分別在音量之前和之後。在音量之後是採用單連VR,VR的①③腳分接在各聲道音量VR的腳,平衡的腳即接地。這種接法雖只需單連VR,但訊號的損耗較大。本機是採用接在音量之前的接法,這種接法必須採用雙連VR,型式是MN型,它的特徵是置於平衡位置時訊號是不受衰減的,旋向某一邊時,另一邊開始衰減,直到兩邊平衡為止,參看圖(3)的說明更易了解。

AT-73-006  

它不但在平衡時均不衰減,而且轉離平衡位置時也只有一聲道受衰減,整體的來講訊號的損耗較前一種方式小得多。接著是音控開關,它也是三段式的設計,但觀念上比較特別,這三段分別是OUT、IN和LOUDNESS,OUT時音控電路失效,只有FLAT Amp.起作用,全頻段的Gain都一樣大,是五倍;IN時音控電路接在FLAT Amp.之後,音控電路在高低音皆不增減時,有兩倍的增益,所以HI LEVEL的增益一共是十倍,兒高低音還各有8和12dB的增減度;LOUDNESS時音控部分亦失效,只LOUDNESS網路加入電路中,平坦增益是五倍,在音控IN時LOUDNESS是失效的,才不會使高低音的增量過大(即當高低音皆全數提升時),此時低音量的音質補償可藉音控而行之。由於這樣的功能安排,此處必須採用三段六回路開關,實用以常用的四層三段兩回路開關來取代。隨後是高、低音控制電位器,都是10KB型雙連VR。接著有兩個頭戴式耳機的插孔,為要使整個電路系統的接地回路單純化,耳機插座的地線最好能絕緣,當然選用絕緣式的耳機座是最佳的辦法了。立體聲耳機座的接線柱如圖(4)所示,2,3和6,7腳都是耳機座內自動彈片的接點,在某些場合中要使插入耳機之同時切掉喇叭的聲音即經由這兩對接點來控制,4,8是接到耳機插頭的部份(4是右聲道,8是左聲道)。圖4(a)所示是SP經開關的接法,4(b)是SP不受控制的接法,本機中兩個耳機座都應接成4(b)的方式,因為另有喇叭的開關。

AT-73-007  

面板的最右端是電源開關,它不是一般的ON/OFF兩段式,而是三段式的設計,分別是OFF/POWER ON/SPEAKER ON,POWER ON時從後級輸出到背板喇叭端子的接線尚未接通,在SPEAKER ON時才接通喇叭迴路。這種設計的目的之一是為防止電源接通瞬間的湧浪電壓進入喇叭(本機不另設延時電路此開關之作用相當於手動延時效應),之二是想用耳機欣賞音樂時可將喇叭切掉,才不會干擾別人。開關的上方有兩個指示燈分別指示ON的狀態,這部份的詳細接線請參看圖(5)

AT-73-008  

左邊的氖燈在POWER ON時即點亮,右邊的氖燈在SPEAKER ON時再亮,兩個指示燈都亮時才表示正常的輸出狀態。這個開關也是使用三段四回路開關,兩回路切換喇叭,兩回路控制電源和指示燈。

  裝好面板之後接著是被板的裝配,背板上有四個4P的蓮花座,每聲道共有八個輸入出口,其中輸入有六個,輸出有兩個,輸入是PHONO、TUNER、AUX、TAPE、8-TRACK及MAIN IN,輸出是REC和PRE OUT;與蓮花座相鄰的是喇叭端子,其中兩個黑色的是地,可相接之後接往電源的中性點上。接著是三個AC外接插座,以便插其他的機器,像唱盤、調諧器或錄音座等,這三個AC座的安排依筆者之見,保留一個是經本機電源開關控制的,其餘兩個則不經開關,在一般的使用情況下已經很方便了,不過如果您對自己的系統另有一番安排的話又另當別論了。靠另一邊的兩個配件是電源保險絲和AC線夾,保險絲使用2A的規格即可。

  內面板和背板上的配件接線可以先預留實際所需之長度,然後一一焊接上去,AC線最好是絞合,較長的訊號線最好使用隔離線,隔離層採用單端接地的方式,背板上訊號線的接地部分,除PHONO外都相接之後接到PC板的地端,PHONO輸入座的地則左右獨立,各經0.01μ/Mylar電容接機殼,PC板的地端就進接機殼(用焊片),電源部份無須再接機殼。

完整系統的詳細接線請參看圖(6),像後級輸出端的R29和C13及接耳機的475Ω衰減電阻亦應一併先焊在背板。面板上則有LOUDNESS用的三個RC元件也要先焊好,背、面板到PC板上最後是以Pin相接的,這樣的安排使PC板更具靈活性,不管是拆卸或調整測試都非常方便。面、背板的接線完成之後可先與底板結合起來,然後進行電源部分的裝配。電源部分僅有變壓器、兩個濾波電容和一個橋式整流器,變壓器和電容器的螺絲孔已沖好在底板上,鎖定之後把橋式整流子的腳彎好,直接焊在變壓器與濾波電容上。AC電源部分也可一併先完成,電源開關和指示燈完成之後,隨即試驗其動作是否確實,並且也檢查直流正負電源的電壓。變壓器的次級圈在正常時是20V,所以整流後的直流應是±28V(空載時)。

  到這裡如果一切正常,可以先把機箱丟一邊去,開始進行PC板的焊接。前面說過,PC板上每個聲道都分成四個獨立的部份,每一部份為一單元,裝配好之後就立即測試,到四部份都裝好就可以使用了。

PC板的裝配

  上述的四個單元部分焊接的順序是POWER Amp. FLAT Amp. RIAA Amp. TONE CONT。

後級部份的裝配與測試

  PC板上的零件裝配之要領,從最低的零件裝起,像電阻、二極體和IC等等,把這些零件按圖上標示的位置插好並且使之緊貼PC板(注意極性和方向),然後彎腳(IC除外),待這些低的零件完全插好並彎好腳之後,再整個的把多餘的腳剪去(由於有彎腳的關係不會掉下來),然後立即進行焊接的工作。接著逐步把較高的零件像電容、電晶體、接線柱等焊上,功率晶體的裝配留到最後。安裝功率晶體時的要領是先將四個功率晶體的中間腳向前彎,使三支腳的幾何位置與PC板上的孔一致,然後插入PC板中(注意極性),先不要焊腳,把兩個散熱片鎖在PC板上,注意散熱片上固定功率晶體用的兩個螺絲孔,它不是在正中央,散熱片的邊緣與螺絲孔距離較小的一邊與PC板接觸,這樣功率晶體的腳才夠長。鎖好散熱片之後在要固定功率晶體的位置上塗些散熱油並加上雲母片把晶體好好的固定在散熱片上,注意固定功率晶體於散熱片上的螺絲要套上絕緣套。最後才把功率晶體焊接上去。

  目視兩邊的功率級電路零件都無誤之後,可進行這級的測試與調整,注意左邊這一聲道的V-是經過跳線與電源的V-相接的。通電之前要先把PC板這邊的V+ V- GND三個接線柱焊上並且在電源那邊接好線,在線頭上焊妥母Pin,插到PC板上去。後級調整偏壓用的VR先置於中央位置,並且先把輸入端與地短路。通上電源之後先測正負電源電壓,是否仍與空載時相差不多,正負兩邊的差值若在2V以上,得檢查PC板上有無半導體元件接腳弄錯了。隨後測IC4的電源電壓,腳為,腳為,電壓應在15V~16V之間,相差在±1V以內皆屬正常,否則應該檢視IC4接腳和D1 D2的方向是否正確及R21 R22的阻值對不對。

  以上的檢查工作都正常了之後,可以進行靜態電流的調整工作。靜態電流指的是功率級電晶體在待命狀態下的集極電流,所以欲測此電流的大小,照理說應該把電流表串聯在功率電晶體的集極電路上,然而這樣做若非把集極的腳焊下,便是把集極電路的銅箔切斷,往往造成很大的不便。從電源端子測量電流是個好辦法,尤其像本機的設計,電源端子適用插的更為方便,不過從這裡量得的電流是全電路的靜態電流,必須把功率晶體以外的電流先扣除。欲知功率級以外的靜態電流可從線路架構和半導體元件的資料上去判斷,但最直截了當的辦法還是去量,先把R26半固定電阻調整成短路狀態,使兩個功率晶體都成截止,此時量得的電流就是前面電路所消耗的電流,然後調整R26使其阻值增加,電流表的讀數也會增加,直到電流讀數比原來大約增加40mA為止(一聲道時),本機後級電路單聲道部分,功率晶體以外的電流消耗大約是22mA,所以從電源端子量得的適當靜態電流應是62mA左右。

  假如您有數字式三用表,而且有DC 200mA檔的話,靜態電流的調整工作就更簡單了,只需測功率晶體的射極電阻壓降即可從其阻值上得知電流,以本機的0.22Ω來說,其上的壓降應有8.8mV(40mV時)。畢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的確講得有其道理。

  調好靜態電流之後,接著測量輸出端的直流電位,由於本電路為100%直流回授的型式,所以中點電壓甚低,大約在20mV以內(20mV僅能在8Ω的喇叭上產生50mW的功率,無損於正常放大的工作),本電路的原型機實測中點電壓僅有+7.2mV。

  到此為止後級電路可說是完成了,有必要的話可以把輸入端的短路拿掉,以訊號產生器輸入並且用示波器觀察輸出波形,看看放大工作是否正常,如無上述儀器時可以手按輸入,用三用電錶的AC檔(最低檔)測輸出,只要電表有擺動即表示放大正常。又,如果沒有適當的儀器能確定是否有高頻振盪現象,則IC4的腳間的小電容(22P)應予接上較妥,IC1、2 、3亦同。

FLAT Amp.的裝配與測試

  FLAT Amp.單元是零件最少的部份,裝配工作僅需短時間即可完成。由於整個前級的電源是從後級電源經7815、7915兩個三端子穩壓IC而得,是以在這步驟中先要把這兩個穩壓IC焊妥。IC的腳正負電源用的各不相同,要特別注意,不過只要按PC板零件面上所標示的圖形插焊就錯不了,需注意一邊是7815,一邊是7915而且7915比較難伺候,電壓極性反了很容易燒掉。

  裝好IC5 IC6之後要進行幾個簡單的測試,首先測IC5 IC6的輸出電壓,一其特性表所再輸出電壓應是±15V ±0.6V。由於7915的固有特性,其高頻穩定性較差,因此如果發現其輸出中含有高頻成分,應再輸入出各併聯一只1.0μ的電容到地,以增進其穩定性。

  電源正常之後接著把IC2及其周圍零件焊上,接於第三腳的輸入電容(C5),原使用1μ容量時低頻稍嫌不足,在零件包中已改為4.7μ。焊好之後從IC2上測⑦④兩腳的電壓是否為±15V,腳電壓則應在±0.6V以內(輸入是短路的),這一級就算完成了。若有適當的儀器可以檢查其電壓增益是否為5倍。

  RIAA放大級的裝配與測試

  本級電路零件數值在上期中已討論過,不過在這裡還是要提醒一下,您準備配用的唱頭最佳負載阻抗是多少?47.5K是最常用的值,如果有100K特性的,應把R1換成100K。又負載容量(CL)是多少?確知之後再看看唱盤訊號線的容量(Cc)是多少?(常可從唱盤的規格中查出),CL的容量減去Cc之結果,就是本級中C1的確實容量,如果結果所需之容量不是220P左右,則應把C1換成所需之值。零件包中所附的C3是1.000P 1%誤差的C4是3.600P 5%誤差等級(但實測都在3%以內),在PC板上原留有C4A和C4B兩個電容的空位,萬一沒有3.600P時可用兩個1.800P(這是標準值中有的)併聯使用。C2是22μ鉭質電容,在本級中其極性方向並不重要,因為該處的直流電壓極小,而鉭質電容在反向電壓下工作的可靠性相當高。

  這級電路的測量工作,也是只測IC1的正負電源接腳和輸出端的直流電壓,數值太小都應與FLAT Amp.級相同,腳的電壓可能還會更低(輸入端別忘了短路)。電路完全處於正常狀況之後大致即能工作得很正常,有必要時亦可用儀器檢查其放大工作的性能。

  音控級的裝配與測試

  最後進行音控級的裝配,這一級雖零件稍多但並不複雜,需注意的是兩個作高低音控制的VR,VR兩端併聯0.1μ電容的是低音控制用的,當VR滑臂旋向輸入方向時不管高低音都是提升的。雖然方向裝反會使控制的效果相反,不過本機的設計是使所有配件與PC板都以Pin來相接,即使接反了,更改的工作也十分便捷。

  要進行本級電路的測試時,必須把高低音控制VR皆接上而且輸入得短路才行。電壓的測試同前,音控效果的測試若非藉助於測試儀器,則只有等全機完成後做聆聽試驗了。

[結語]T-38的整個套件已經開始在服務部供應,這不但是學習OP Amp.的好教材,也是了解整個Amp.系統的最佳電路,為應某些讀者之要求,完整的兩聲道電路精美PC板亦將單獨供應,每片售價為220元,但變壓器、散熱片、功率晶體、接線柱等絕不零星供應,以維護購全套零件讀者的權益。

轉載音響技術第73期JAN. 1982 T-38 完整系統裝配與測試/莊 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