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瑯滿目的套件市場

  閒暇時,到中華路東逛逛、西看看的消磨時間,已經成了習慣。印象中看得最多的,便是一塊塊各種擴大機、調諧器的套件。其間種類繁多,五花八門,直令人看得眼花撩亂。而翻開各種有關書刊、雜誌,套件廣告也佔了相當多的篇幅。這些琳瑯滿目的產品及廣告都表示了我們有著及活躍而廣大的消費市場。

  筆者曾應朋友之要求代組音響,為圖方便省事,所以採用套件節省點人力、精神。跑了幾家仔細的看了看,簡直要多少瓦便有多少瓦,預算也容易控制,方便極了。在這麼繁多的種類中,只要您肯多跑跑腿、問問價,精挑細選後,必有適合您的一種。而裝機輕鬆愉快,試機一次OK!幾乎稱得上「花小錢,得大享受」;但筆者在幾次經驗中,也多少體會到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我們做得夠好了嗎?

  最令人困擾的是說明書──一張品質不怎麼好的紙上畫了些粗率的配線圖,就這樣而已──先不談這麼一張紙對某些人可能關係著裝機成敗的命運,就以今天印刷業發達情況的觀點來看,也使人啼笑皆非──在草率的說明書上竟然還有手寫字體的出現!望著這麼一張外行人看不懂,內行人懶得研究的「說明書」,真不曉得那些以裝套件為初學、入門過程的「學子」們,是怎麼上完這一課的,或者,得到了些什麼?

  當然,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產品自然必須做某種程度的犧牲──這可能是「花小錢,得大享受」的必然條件。但,令人疑惑的是,一張(當然,也可能是一本)精細完善的說明書,會增加多少成本?而即使增加了些許成本,消費者必然不能接受嗎?現在,我們有著龐大的消費市場,量方面可說相當充分了。而接著,便應該是質方面的改善──一張設計、製作良好的說明書該是個最好、最快的開始。

  另外,在有關雜誌的套件廣告上,號稱低失真高訊噪比的機器極多。但,任何一件事物的「好」,除了感性的形容外,更應該有客觀的證據來支持。正如「......高音像晨曦一樣清亮......」和「失真0.00005%」是不同的層次而又同樣訴說著產品的優良一般。只不過,後者出自測驗儀器的顯示;而前者可能出自感官的直覺,或廣告公司策劃人的設計書。兩者是截然不同的,我們大可捂住雙耳,憑著靈感而扯些不著邊際的形容,卻不能憑空捏造一些「失真0.00000...%」的數據。負責的態度是:告訴消費者測試出來的確實數據,怎麼測試的,用什麼標準,在什麼情況下?......否則的話,所謂「低失真」是多低?0.1%?0.01%?0.00001%?......是JIS?還是DIN?IHF?......?沒有這些,「低失真」到底也只不過是感性的形容詞而已!沒有這些,消費者如何相信這尖端的數字?又如何不對這部機器的「好」抱著懷疑的態度?遺憾的是,目前國內廠商鮮少有發表測試數據的(不能?不願?),而有註明測試標準的更如鳳毛麟角。──要打破「低級消費品」的印象,要建立起國人對國產品的信心,要進步,要提升──我們需要評鑑標準的普遍使用!不管採用IHF也好,參考DIN、JIS也罷,甚至訂定一套屬於我們自己的「CIS」。總之,面對這種建立在科學與理性的工業,我們需要這種客觀的,冷硬的制度來提升我們的水準!──這也是打破崇洋觀念的最好作法!

  廠商們製造套件出售,省略了繁複的裝配、組合等程序,降低了成本,而這些降低的成本可用來更進一步改善產品的品質,或以較低的價格提供給消費者。在消費者方面,買回套件自己動手裝配,除較省錢外(有時並不一定),更從中獲得滿足與快樂。並且在這些業餘裝配者心得的交流,經驗的累積中也使得裝置水準提高並刺激生產者製造的技藝(音響本是業餘的!)。這種供需雙方兩全其美的方式,實在值得我們投入更多的關心和重視。上面述及了我們的套件廠商普遍的缺失。而事實上,這些只是較顯明易見的抽樣而已。下面將更積極的討論一些製造套件上幾種較具建設性的意見。

套件,該是怎麼樣的?

  這是個大題目。在討論這個題目之前,我們必須先確立一個概念:套件並不是一種不入流的、妥協性的、將就的設計。實際上,套件的諸多意義遠較購買成品來得深遠。其間因消費對象不同而有著層次的不同,但並沒有一定的高級、低級的分別。我們必須先確定套件的地位,才能更客觀的討論、研究。

  以一部擴大機的構成來討論,其中至少包括了機箱及電路兩大部份。而其間涉及整個機械結構的設計電路結構、電氣特性、產品風格的設計等等。若顧及「完整性」而言,「完全套件」的設計較為合理(相對於「單元」的設計)。也就不會發生有了電路卻找不到合適機箱的困擾,而動刀動鑽修整機箱弄得面目全非的機會也降低了極多。「完全套件」在設計時,可掌握的因素較多而可做全盤性的考慮,產品自然較簡潔、合理而安全。

  根據筆者所知,以生產套件著名的DYNA KIT和HAFLER KIT,其產品都是「完全套件」。而兩家所生產的套件是採「半成品」方式的。買者拿到手上的是一塊經裝置、校調完成的電路部份,機箱和一切該擴大機該有的零附件,從電源線到一顆螺絲釘一應俱全。買者只做配線、組合的工作。而另一家日本LUX KIT的套件產品(成品商標為LUXMAN)則必須完全自己動手。一顆小電容、電阻都必須自己裝上,剪腳、焊錫...。經過組合、配線,簡單的校調才算大功告成。其間需要較多的時間和技巧。

  這兩種方式大概是「完全套件」產品的主流。兩者需要的時間、技巧不同,所獲得的樂趣也不一。而他們的產品在設計上都表現了令人激賞的地方。

看看別人怎麼做的?─談LUXKIT-A804

  DYNAKIT和HAFLERKIT,「音響技術」都曾經介紹過。這一次我們來看看LUXKIT的產品。

  A-804是一部很嬌小的無音控前級擴大機,外型只有290(L)×142(W)×76(H)mm,外觀示於圖一

在這麼小的體積內要設計出一部完整的前級並不容易,而LUX公司的設計師顯然做得很好。整個結構顯得很緊湊而合理;從圖二可明顯的看出整個機械結構的安排。

採用平面操作的型式設計,使訊源選擇開關可直接焊在主電路板上,簡化了這部份繁雜的配線。而思MODE、TAPE MONITOR、ATT(-20dB)、FILTER的四個按鍵或旋轉開關也用一片電路板來做配線工作,更進一步避免了配線雜亂或錯誤的機會(見圖三)。

而電路板與開關接腳的孔位配合及開關與機箱的配合都極精密而完美,一點都不必費心於修改或調整。這些特點配合詳細的說明書使得較為複雜困難的前級配線工作變得容易許多,即使生手亦能勝任愉快。

  在電路方面,圖四示出的式磁頭放大的電路結構。初級是配合電流鏡的差動線路,接著是CASCODE放大器,最後是以恆流源供電的射極隨耦器。值得一提的是,整個電路很簡潔而效果相當優越,總諧波失真0.006%(OUTPUT 2V,20Hz~20KHz)內調失真0.004以下(OUTPUT 2V 50Hz:7KHz=4:1)頻率響應20Hz~20KHz±0.3dB(phono),並能維持80dB的S/N比(phono IHF-A NETWORK輸入短路)。全機電路示於圖五

  以這種完全自己動手的方式生產套件,不難想見的,零件的品質管制必然非常重要,絕不容許有絲毫的錯誤。而以筆者裝製此機的經驗,LUX公司在這方面顯然做得極為完美,並未發生零件品質不良或缺料的情形。如萬一有上述情形發生,LUX公司也備有郵簡以備更換或補足零附件。對品質管制這方面,根據LUX公司在台代理商之解釋,LUX公司係以自動選料、配料機擔任QC及包裝之工作,避免以人腦作判斷,錯誤的或然率極小。有了品質良好的零件,裝機成功率自然便提高了許多。對技術水準位能預知的消費群,無疑的,這是很重要的工作。

  在裝製上,筆者抱回家開箱時首先看到的是一袋資料。包括有一本組機手冊、一本裝配手冊、及產品目錄、郵簡等。組機手冊是裝本機的說明書。而裝配手冊的內容則是一些裝機的基本知識,如焊錫、接線、線頭處理等技巧。印刷很精美,從認識零件到裝機、測試、調整,都說明得很詳盡,並配合圖片作示範。這些可以先教導消費者具一定程度以上的技術水準和知識,使避免人為錯誤的發生。再打開一層保麗龍板,則是一小包一小包的零件。每一包零件裡面都有一張印著英文字母的小紙片,代表裝置時的次序。說明書中提到該工程時再取出使用就不會出錯。──這種井然有序的工程順序設計,是使買者能順利裝機成功的極大保障!在裝製之前要先清點零附件,說明書內有清單可供對照。

  裝置完成後的調整,只需有一只三用電錶即足應付,簡單而確實。這主要歸功於線路的設計和零件的品質。筆者裝製完成後送到總經銷商宜偉公司作進一步的測試。經測試,結果與廠家公佈之規格完全相符無誤。顯見LUX公司負責的態度與不渲染、不誇大的作風。

  面對這麼一部優秀的機器,我們不得不佩服他們整體設計的優良及對細部周詳的考慮。目前,這部機器一部伍千多圓。以這種價格來對照,可說是「物超所值」了。看完了別人,我們不得不回頭看看自己,問問自己:我們是不是能做得更好?

我們應該可以做得更好!

  首要的是突破對套件的看法,不要再將套件當成「低級品」來看待。要進步,我們必須先掙脫這層束縛。唯有先重視「套件」的存在價值,才可能對其注入心血,認真的去設計、製造和生產。進而引導消費者改變看法。作法上,最好將詳細線路圖,零件數值、編號等公佈。這樣做不但不會破壞產品的銷路(以「神秘性」來打動消費者實在太落伍了!)反而能取信於消費者。並可藉著具較高水準的買者們之間廣泛的討論、試驗、修改(如HAFLER,DYNAKIT都有人認真的探討、修改),來提高產品的素質及提升整個音響科技的水準。這是科學的作法。

  看看別人,比比自己。檢討出我們不如人的地方,可以給我們極大的啟示。而根據這些有用的啟示加以努力,「迎頭趕上」就絕不會是癡人說夢。

  以下,筆者將自己觀察之所得──或許只是「書生之見」,提供一些粗淺的意見供有心人參考:

  1.積極培養設計人才: 一件優良的產品脫胎於優良的設計者和製造者。當製造技術的競爭達到平衡的階段時,設計者的創意將成為競爭的最大資本!而現在,我們的製造技術水準並未落後太多,因此該把重點放在設計方面。要競爭過人家,我們必須重視並積極培養設計人才。

  2.提高利潤,增強開發、研究能力: 不必一味盲目的壓抑利潤以求外銷,畢竟音響的性質不同於衛生紙!高級產品的競爭性並不完全取決於價格些微的差別,傳統「薄利多銷」的觀念在此可能並不適用。合理的提高利潤,可增強研究開發的能力(據資料顯示,日本工業R&D的經費約佔利潤5%,而台灣則在0.2%上下),這是進步的原動力!──光能糊口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有餘裕去R&D以面對激烈的競爭。

  3.注重產品風格的設計與建立: 細心的觀察,可以發現名廠的產品即使小至一個mark或面板上的字體都是細心、謹慎的設計出來的。產品一貫的風格可直接給予消費者深刻的印象。而這種印象將是鞏固和提高產品地位的要件。諸君可在浪琴、芝柏、勞力士等名錶強調「『品味』超卓」的廣告中了解到風格設計的重要。而像McIntosh獨特的黑玻璃金字面板,在音響界塑造起如至尊般的形象與地位,更證明了其風格建立的成功。我們甚至可以這麼說:高級產品受歡迎與否,取決於產品風格消費者欣賞的程度。

  4.突破採購零件的困難: 國內小廠商們因為零件用量較小,在採購時可能無法隨心所欲。有時只能採用二級品、三級品或大廠的剩餘品、淘汰品。沒有優良的零件是製造高級產品的致命傷。未突破這層困難,可研究聯合其他廠商一同採購的辦法,數量多了就好辦。(記得「音技」早期曾在這方面努力過,惟未見進一步的報導。)

  5.重視廣告媒體的運用: 這是個廣告的時代!善於運用各種廣告媒體可說是產品銷售能成功的先決條件。市場情報的搜集、整理、分析更是開發(產品、市場)的指南針!廣告是近代新興的商業學問,國內廠商對這方面知識的認識與了解應投以較大的努力。在分工精細的工業社會裡,優秀的廣告設計公司在這方面往往能提供極大的注意(產品、市場開發及促銷)。

  6.公會組織的設立: 對於一些單獨公司無法處理的業務,公會組織的設立通常有極大的幫助,試舉例如下:

   保障各公司之權益,例如專利,冒仿杜絕等。

   辦理大型展覽等活動。使廠商有機會可互相觀摩,並可達推廣、促銷等功能。

   協調各廠商。例如聯合採購事宜。

   市場情報的搜集,科技資料等的探知與網羅。

   制訂共同標準,例如測試標準。

   人、事的供需與調節......,健全的公會組織在現代工商業的社會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而我們現在也正需要這類的組織來突破時下閉門造車、各自為政的窘局。

  我們一直相信,只要我們同心協力,一定能衝破瓶頸,向更高水準的音響世界進軍!

  我們相信,我們一定能做得更好!!

題外話──談「仿製」與Reference 2

  STASIS 2是一部很優秀的機器,由Threshold公司製造生產。國內廠家最近把它仿製了出來,幾可亂真。取的名字很有意思──Reference 2(Reference是關係、參考的意思)。這兩部機器筆者都沒使用過,不敢妄加批評。在此只希望和各位交換一下對「仿製」的看法。

  我們不難想像,「仿製」是提升自我水準最快的方法──只要設法弄到原機解剖一番,一切設計者的心血都開膛破胸的流露無遺。經過仿製後,我們立即能得到和原機相同的品質和水準!這是不必栽培、施肥就可得到的花朵!而帶有點「水漲船高」的味道步入名機之列(君不見滿街盡是各國各廠名機的影子!)──跟著水位而上漲,畢竟省力。水漲多少,我們就跟著高多少;水不漲了,我們就只好乾瞪眼!我們永遠不能脫離水面,奔向太空,去擁有自由飛翔的一方天空,去擁有自我的特色與尊嚴!......我們怎能就此滿足?!別人有STASIS 2,我們立即有Reference 2;人家出了STASIS 1000,一轉身,我們也可以立即有Reference 1000。但這樣Reference去的結果,必然使我們只能做個窮盯水位的船夫。要進步,必然要自己下更大的功夫栽下根,勤灌溉;要超越,便造對翅膀罷──別光是划槳呀!筆者不是責難「仿製」(「仿製」在某一程度內,確實有特殊貢獻!),卻憂心於這種太容易得來的成就,會使得我們甘心一輩子舉槳,而不願費心於進步與超越──我們不能一直Reference下去!否則的話,表面上我們有著名機的享受,卻一直無法揮去心中極度的空虛──這種空虛來自永遠落後的悲哀!來自無法進步、無法超越的感慨!我們必須時時記住:「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成功的背後,必然有著相等的代價!

  Reference 2出廠後,據聞,獲得了極佳的好評。這至少表示了兩件事:一是我們能「製造」出這一等級的機器;二是消費者對國產品逐漸建立了信心。但,細細想後,我們衷心希望這兩者不是因為「仿製」而得來的。否則,前者只表示了我們「工匠」的技巧而不包含設計人的智慧;後者也只不過是由「名機」過渡來的假象而已。寄望Usher,如「音技」63期的廣告上所說的:「仿名機,是為超越名機立下基礎!」──我們期待著「超越」的那一刻來到!!

[後記]

  本來,這篇文章原是筆者裝製A-804後,覺得不錯,值得介紹給同好的一篇「裝機報告」。但,提筆間,總感到心中有更深刻的感受要表達。於是幾經思考後,我重新提起筆寫下了這篇文章一抒管見。希望以裝置A-804的心得,能給我們一點點啟示。......雖然只是一點點,又寫得不好......但總期望喚起同好們對國產音響套件的重視與關懷。準此,我們希望這是塊引玉的磚頭──我們企盼您的迴響!

  又,記得稍早,「音技」對這些問題極為關心。經常舉辦座談會之類活動以集思廣益,近來則鮮見。在此,給「音技」打打氣,寄望「音技」再努力!!

  常常,我們會對別人做的事,抱著一種期望,期望別人能做得更好。但在這種期待的時候,我們常常會忽略了,要更好該具備什麼條件。

  作者在本文中的熱切期望,誠是感人的,但他顯然有一些我知道而他卻不知道的事情,這些事情,正是無法更好的原因。

  試舉之如下:

線路圖和說明書為什麼不能畫更好一些,印得更詳細一些?

  根本的原因是沒有人能畫,不要說做套件的不會畫線路圖完稿,即使是市面可見的上十種電子類雜誌(中文的),也沒有一兩家真正能把電路圖畫好的。過去我曾經傾全力訓練一位小姐──蘇美芸,要她學描圖,笙隆的8200的那份圖就是她描的(只是描),還差強人意,後來她走了,沒在繼續努力下去,功敗垂成,可惜。後來,好多本刊的電路圖都是我自己畫的,讀者應能看出,我的要求是如何?

  再談說明書,印刷技術進步是一回事,能說、能寫、能畫又是一回事。而懂印刷,能做印刷原稿更是一回事。

  我們經常鼓勵國內的套件業者寫說明書,在本刊發表,我們不只照付稿費,也完成排版工作,道時只要重編抽印便成了。

  但是,不能寫就是不能寫。因為他不會寫嘛!有什麼辦法。有幾個人像唐老編一樣,敢到處違章建築──亂蓋一氣?

真的沒有人能寫嗎?

  這又不然,區區台灣能文能武的絕不只音響技術這幾個傢伙,但能寫的人,你付不起適當的價錢請他寫。寫一本說明書,不是說寫就寫,他幾乎必須參予任何一個設計、裝配、選料及試裝的過程。這種費用顯然比「印刷費」大得多。

為了節省成本嗎?

  可能是的,但不一定與印刷費有關。有關成本的原因比較複雜,任何一個人不親身體認是不明白的,例舉之如:

  台灣套件種類雖多(大概全世界最多的),但產量卻少得可憐。在零配件乃至線路板上,模具分攤費因台灣環境的特殊,變得極低,但印刷,要印好勢必以千以萬計。天網的SFG-1000說明書印得夠好了吧!我們幾乎有求必應地免費供應,但現在仍堆積如山。

  有些產量稍多的產品,它們用活版印1000份或2000份,成本比用平凹版還高,原因是他們的印刷知識很欠缺。

為什麼不能做像Dynakit或Haflerkit一樣的東西?

  因為你是中國人,不是外國人。中國人買成品計價的原則是零配件價格加工資,買零件則把成品價除以零件總數,再扣去工資和他不想被賺的錢

  說得更明白一些,中國人(包括你和我)發現買一顆晶體要50元,而買一片電路板上有20顆同型的晶體,卻只要500元時,百分之百的,他會買後者回去拆──即使他只用五個。

  至於說,如果發現套件或半成品的價格,要高於成品的時候,你我(都是中國人)的心裡,就不知要如何驚訝和咒罵了。

  我是「認為以上套件上市比成品上市成本會更高」的少數中國人之一。其他的少數,就是曾經有過這樣抱負而且曾經嘗試過的人──我想這就不包括你了。

  試想,如果你賣機車、賣洗衣機、賣......以套件形式供應,會比賣成品供應更省事嗎?

  至於外國人為什麼能?道理實在簡單透頂,因為外國的消費者心甘情願地(不心甘情願也沒辦法),以高於廠商批售價格的五倍十倍去買2N3055,或一個實在不能令人喜歡的機箱。

  如果你把文聲的機箱拿來和LUXKIT去比,比錯了,日本也有和文聲一樣的機箱業者,他們的機箱比文聲的差十倍,價格則高十倍。把海風的SW-125M拿來和Harler比?也不對,美國很少像海風一樣型態的公司,如有,則價錢甚貴,日本更是。

提高品質,誰的責任?

  是廠商的責任,但並不一定。目前存再於國產套件廠商一個極普遍的困擾是,零件外形若一樣,便宜的一定暢銷。這是市場的反映,是一種統計。不是一個人拍著胸脯說:「只要品質好,貴點沒關係」(現在這樣的人比以前已經多了一些了,但還要更多,才能影響統計數字)能夠算數的。

  如果你想了解實情,只要去幹一個月峯海的業務員就可以了。保證你第二個星期就會要求老闆做便宜一點的貨色,不然我跑不出業績。

難道是一股衝不破的激流嗎?

  這確是激流,衝不衝得破是一個問題,在此問題之前,我們得先問:誰應該去衝?

  你為什麼不想想Dynakit,Luxkit......誰是出錢的老闆?

  只有在台灣,做事的人,又兼是出錢的人。而在台灣,有錢的人,則只會買現成的機器來賣。可憐哪!中國的技術人你永遠只有自己背著財務的包袱去設計萬能老虎,多用一個零件,都要再三斟酌成本問題──技術人的成本觀念太直覺了。

  外國能!為什麼它能?他有他的條件呀!

「仿」,不能更好嗎?

  未必盡然,要看你的出發點和態度如何而定。于右老書法名聞天下,他小時一定也描過紅、練過帖,而後才渾然成家的。

  國產音響之所以「仿」,基本上有三個原因:

  節省開發費:這是人盡皆知的事,但責任絕不該單獨地由瑞豐或馬希光來負,因為他們都不是真正的老闆。在台灣,根本沒有老闆會出錢給技術人「開發」的。連大同、工技院一樣都拿別人的東西來抄一抄(看看那咖啡壺Copy得還真徹底!),既如此,何獨責難「小本生意」?

  學習別人長處:還記得三、五年前我們仿山水、仿PIONEER的那個時代嗎?但今天我們已不在那樣仿了,怎麼能說跟定了山水或PIONEER的屁股呢?

  一代名人胡適之先生說:一個國家對外來文化的接受的過程有三:是模仿是融化是創造。一開始就想創造,別那麼大口氣好不好!人類的知識全是經驗的累積哪!

  要打破那罪該萬死的崇洋觀念:事實不說,上期登過的那封信,就是最好的例證。口口聲聲你能做得和他一樣嗎?只要你有不一樣,就百分之百會被認定你還是做得沒有他好!要打這種人,只好仿,而且仿得一模一樣。

  我曾經告訴蔡連水,仿啊!完全照仿,最好做得完全一樣(天知道,要做得比他好,只需半年時間,但要做得跟他一樣,卻要一年以上),但只做一百台就好了,一百台只是樣品,(不是產品,像這樣的產品至少要上千台以上,才能攤回成本)讓所有不服的人去比!然後,你做你自己的。

  這有哪點不對勁,我搞不懂!

轉載音響技術第70期OCT. 1981 大家一起來關心國產音響/凌 翠/投以關注之外/唐 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