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音響愛好者,在其入門時,皆經歷過「嘗試錯誤」的階段,不但選購硬體(器材)是如此,選購軟體(唱片)也常是這樣。我們不能說很多人樂於「被騙」,但是正確的一腳跨入Audio這道門檻,似乎也真不是件易事。

  現在的資訊,比十多年前是豐富多了,消費者只要花些小錢就可買到專業雜誌(老天,台灣有十幾本audio類雜誌,比美國、日本都多),多讀、多看自然就能吸收消化;然後建立屬於自己的標準。

  第一個條件是:你到底需要哪些器材?有人列起預算,表上是琳瑯滿目,在某些經銷店眼中簡直就是肥羊一條!以現今純音響的眼光看,你的預算表上不應有LP唱盤,也不該有卡式座。對於初入門的人來說,LP唱盤音質雖然並不差,但極度的不方便操作,再加上唱針極易損傷,日後必定會帶來麻煩。除非閣下已進階至Pro發燒級,否則立刻將LP唱盤自預算表上拿掉!請注意:有許多聆賞LP有十多年經驗的音響迷,都已經逐漸的將LP視為供品──擦拭乾淨後擺著好看,更何況是位初入門者。

  至於卡式座,那是音質最差的玩意,它早就被踢出Audio圈,與年輕人、隨身聽混在一起。學生們會大量購買卡式帶,是因為卡式帶比CD片便宜、隨身聽攜帶極為方便;但學生是完全不懂什麼是Hi-Fi、什麼是Low-Fi,他(她)們只要有聲音就好。一位音響愛好者購買卡式座是一種低品味行為。當然,如果閣下購買卡座,只為了錄製卡帶以便在車上聽,那又是另當別論。

  所以,你的預算分配表上,應該只有(1.)揚聲器 (2.)擴大機 (3.)CD唱盤 (4.)FM/AM調諧器四大類。或許有人會認為調諧器的音質也不是很好,那為什麼不將它也除名?請注意:調諧器是最廉價的訊號源,台幣數千元一台,但你不必買任何軟體(買了LP唱盤還要買LP唱片、買CD唱盤還得買CD片、買了卡座也得買卡帶),也就是說:你不必付費買廣播電台!而且FM電台愈來愈多,它能提供各方面的資訊,選購調諧器絕對是花小錢得大享受。

  如果預算夠,擴大機可以選擇是前級、後級分離式,如果$有限,一台綜合擴大機也可以。CD唱盤也是一樣,你可以買轉盤+DAC(數位/類比轉換器),也可以買CD唱盤+DAC(數位/類比轉換器),也可以買一台CD唱盤就了事,完全視口袋麥克而定。

  有了四大類,第二個條件是:您的聆聽室有多大?這是影響音質優劣的重點所在。「聆聽室」listening room是個很好聽的名字,也似乎很專業。但擁有聆聽室的音響迷,絕對不到1%。那其他的99%都沒有聆聽室嗎?倒也不是這麼說,而是大多數人都是以客廳當成是音響室,因此除了音響器材外,還要擺電視機、矮櫃。晚上八點還不能聽音樂,因為老婆要看連續劇......。十點過後想好好聽一下《行星組曲》,但音量又不能開大,因為小孩要睡了......。

  聆聽空間坪數的大、小是一回事,房間尺寸的比例又是一回事,正方形與長方形絕對大不相同。基本上,聆聽空間愈大愈好;當然大到有如音樂廳,那也極容易失控。大空間可以擺置大喇叭,小空間若擺一對大型落地式喇叭,那經常會搞不出好聲,還不如換一對中、小型喇叭。

  空間要多大?依我的經驗,純聽audio,最理想的空間是長方形、坪數8~12坪。可是有的客廳只有4~5坪,是否永遠只有衰音而得不到好聲?非也,某些小喇叭就是做給小房間匹配用,四個榻榻米大的空間就很好發揮。基本上,大貓走大洞、小貓走小洞,很適用大房間擺大喇叭、小房間擺小喇叭。

  首先要決定的就是喇叭,之後才是擴大機。如果您的空間確實不大,但對音質的要求又很高,可以選購「近場聆聽」小喇叭。英國Dynaudio Acoustics(不是丹麥的Dynaudio)有一對PPM2很適用小房間,但它的售價不低,可能超過8萬元。但PPM2的質素優於AE2甚多,系統阻抗4歐姆,效率81dB,適合接駁50W~150W/8歐姆的擴大機。

  小喇叭有很多,銘器亦不少,如Rogers 3/5A、ProAC Super Tablette、Monitor Audio R 800G等,但我實在不願推薦中低頻不清晰的LS 3/5A;雖然3/5A大大有名,但其音質並非上策。LS 3/5A令人敬畏的名聲,其實是媒體炒作而得,原設計者可能還會覺得有些意外。國內有一個個人音響工作室,其所推出的Da Line喇叭,採用與LS 3/5A完全相同的英國KEF單體,但整體質感卻完全沒有LS 3/5A的缺點,只是價格略高於3/5A。

  選購小喇叭時,要留點預算給腳架,此腳架以金屬製較佳,高度約在45~60公分;購買國產品比較划算。二音路小喇叭以英國製品較多,但最近其他歐洲國家也開始重視此一市場,Ruark、Totem也可以考慮。還有,當你看多了之後就會發現到處都是Dynaudio(丹麥)單體。

  擴大機以綜合擴大機較上算,大概二萬上下,也是以英國製品較多,分離式機種也有好處,那就是將來換喇叭時不必跟著換擴大機,而且分離式機種的輸出功率普遍較高,搭配性也比較強,看起來也比一台綜合式壯觀;當然,預算會提高。

  CD唱盤在二萬元左右就有不錯的音質,Marantz、Pioneer都有此價格帶的產品。選購CD唱盤,要注意背板上有沒有RCA同軸輸出端子。某些廉價CD唱盤只有Toslink塑膠光纖數位輸出,但此光纖輸出音質不佳,比不上同軸數位輸出。有了同軸數位輸出,未來要提升音質,只要再添一台D/A轉換器即可。

  決定調諧器就很快了,日製品在五~八千元價格中有好多機種,它們的音質已經可以接受。想要再進一步,可選擇歐、美機型,如Quad、Meridian,但價格會高出不少,暫不推薦。

  所以一套純聽音響的Hi-Fi器材,即使不列入調諧器,台幣6萬元應省不掉;過低的預算只能得到Mid-Fi,再低(2~3萬)的花費,真的就只能得到Low-Fi,也就是「有聲音就好」的境界。

  有沒有什麼途徑或管道可獲得選購上的知識?一般人都是以各專業雜誌的器材評論為主要參考。但絕大部分雜誌的評論是否客觀?很多人卻未注意。因代理商是最主要的廣告費支付者,故絕大部份雜誌在做器材評論時,都會考慮「是否影響廣告收入」?下筆時自然難客觀,能夠提到一丁點小缺點就算很對得起讀者了。當然,市面上現在也出現不以評論為導向的視聽類雜誌,完全以充分的資訊傳遞給消費者,可看性較高。

  因此如果可能,請走另外一條路──從經銷店下手。暫不理會音響類雜誌上的天花亂墜,實際到音響店聽聽看,而且盡量和音響店的老闆混熟(這點很重要),你就會慢慢發現:音響店的老闆比雜誌上的寫手客觀多了。一位經營得法的音響店老闆,絕對比雜誌上的評論員內行,不過也別忘了他大力向你推銷的,可能是對他最「有利」的產品。

  也請不要忽略線材的重要性,但也請顧及整體預算的分配。以10%~15%計算似乎很合理,也就是整套10萬元的組合,投資在線材的錢應不超過1萬5千元。有些線很貴、很貴,一條訊號線比一台綜合擴大機還貴,並不是音質不好,而是這樣的搭配合理嗎?

  有很多內行人都知道台灣是各種發燒線材、鍍金端子的最主要生產區,它們的單價很低,但一冠上外國品牌,售價卻提升數十倍。事實上線材的生意,是一本萬利,而且又沒有售後服務,因此我個人極不願花大錢在訊號線、喇叭線上。

  注意:不論你的喇叭是大還是小,在兩只喇叭中間最好不要有書架、酒櫃......等大型物體。還有,喇叭有高阻抗高效率、高阻抗低效率、低阻抗高效率、低阻抗低效率設計,與擴大機之間的匹配,真的會讓你早生白髮。

  (1)Naim的Nait III綜合擴大機,其造型不十分亮麗搶眼,但其音質卻是眾英國製品之冠。

  (2)英國Dynaudio Acoustics專門生產專業型喇叭,其PPM2最適合小坪數房間近場聆聽用。

  (3)選購CD唱盤應注意其背板上是否有coaxial同軸數位輸出端子,以便外接D/A轉換器提升音質。

轉載1995音響˙影視總覽 視聽器材選購要領──Audio篇    文/宋長波   圖/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