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 portait lr.jpg
  在我許多的發燒韻事中,已不復記得Mark Levinson氏來過台灣多少次了。關於他所樹立的高價音響製品的功過與影響,將成為後代人才能評估與論定之事。對於他當年大叫HQD System而今又搞Amati Loudspeaker System的是非,也將因為它擁有的美國驕傲,而煙消雲散。請各位先別急,我並不意味著Mark Levinson的喇叭系統沒什麼了不起,而是覺得在揚聲器的科技和藝術成就方面,對於美國公民,又是Hi-End的Audiophile而言,有真正值得傲視世界的歷史成就。比較美國音響製造業之今昔,Mark Levinson與他的老祖宗們,真是無法相提並論。而Mark氏以其子孫之一,承其偉大基業,而於今日得享盛名。以Mark氏而言,要弄對真正非常好的喇叭,比我們是快得多了。30年代到50年代是美國喇叭發展的黃金時代,當時經濟景氣,為了研究發展,集合了大量財力、物力和人才,條件之佳,他國無一能相提並論。因此,我說Mark氏只是承其傳統而致成功的一個例子而已。

  Mark氏跟著AR的腳步,而當年的Boston和AR也有相當的因緣,得感謝Dr. Edgar Villchur和Roy Allison氏、KLH式等人。當然這些人並不是真正開創歷史,而只是在喇叭的歷史沿革中,佔了一席之地。更早時,有位叫Peter Jensen的人,不但也扮演如AR的Dr. Edgar Villchur式的角色,也是極早就成功地完成了動圈式喇叭實驗的人。而真正把有聲系統發展成為偉大事業,並對人類生活提供完整更廣大的影響的,則非一己之力可及,而是一家民營的Western Electric公司。它原屬於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 American Telephone Telegram)之下,為了研究開發而投資的Bell公司,因為時代背景,把業務和研究分開,而以WESTERN ELECTRIC CO.,為名,付諸行動,大力發展人類視聽享受之新紀元。

  各位也許有很多人不知道WESTERN ELECTRIC,但是ALTEC總聽過吧!若是Altec也不知道,JBL怎麼樣?如果連JBL也不知道也沒關係,因為不會由於不知道有JBL而擺脫閣下與WE(Western Electric)的關係。因為您家的音響器材,包括任何東西的製造技術起點,可說找不出與Bell公司的研究部門無關的了。以今日揚聲器系統之製作科學與技術理論,在40年代已經畢業了。如果閣下提出有關揚聲器的專利權申請,得先弄清楚,ATT的關係事業機構是否早已擁有發明專利權,或是他們的專利期限是否已成過去?

  有一度我對Mark氏在1978年,回答台北一位相當德高的Audiophile林經理的一句話,感到非常生氣,並認為M式非但狂傲而且無知。林先生問他對Sony、Pioneer、Technics所製作的平面振動型金屬蜂巢式(Honey comb)單體有何感想?M氏答以:「請問這三十年來,揚聲器的製作,有什麼新的革命性的創舉呢?」林氏答以:「NO!」M氏即答:「我已答覆了閣下的問題了。」我一向對HQD不以為然,又對M氏自稱必須是他所Tuning下的HQD才算數的話,至今雖已因悟出道理而釋然,而當年心中的不以其對而覺M式簡直自以為是,又看不起人的風度,真難原諒。以今日的釋然而視之,真得看在他的美國老祖宗的貢獻上,忍一忍了。身為美國人說那句話,真值得驕傲。到今天為止,我們真的不服氣,也得先設法把即將發作之脾氣,快快地按下來。不是向M氏低頭,而是向那些自從電話機開始時,那麼龐大的一股力量,完成了那麼多種之發明和製作以及推廣至全世界的、有聲電影的一切基礎,報以崇高之敬意。老M是以他們的祖宗的成就發言,一點也不過份,比起許多國人盡往臉上貼金的精神,真不過份。

音響草創的黃金年代

  由1924年開始的有聲電影事業,帶來了商業的突飛猛進,實得力於WE的成立,並且挾帶了華納兄弟影業公司的初創成功。進而又集合RCA、GE、Westing House之人力物力的組成RCA Photophone,1928年,派拉蒙、米高梅、聯美、環球等強有力的電影公司又成立Electrical Research Products Inc.。這股時代潮流如是洪水的話,那麼發明在這時期,流的是金粒的河水,到處是黃金。有聲電影事業以及舞台的設施,在當時一舉成功,各方大量的需求之下,能擺平應付的,也只有WE公司。WE不只辦到了,而其影響至深且遠。利用磁鐵和線圈的技術,成為Audio一門的入門,也為Audio至高無上的絕學。應用這些玩意兒的鬼主意,十有八九已被瘋熱的當代人們,搞得精光。後代的人,充其量,也只有發揚光大的份了。WE的聲名,也隨著時代的變遷,成為過去。人們不復記憶,實不為過,因為當今的Western Electric早已銷聲匿跡,甚至正宗主流的Altec也相當式微了。擁有專利權的時代過去,全世界各角落,幾乎無人得一再地仰賴WE鼻息了。製造的技術與科學幾乎人人可以,然而留下來的一些不傳之秘,並不一定隨著年代而漸注入於其他的同業的產品中。那麼今天,我在介紹另一個人之前,先把WE的年史表,由1924年起,拾取比較主要的(其實因為不勝枚舉之故),向大家介紹一下:

1924-1925

WE完成唱片的電氣錄音方法。

1926

Partil Talky Picture "Donfan"為史上有聲電影之起點。和華納兄弟影業公司共同發表,亦即所謂American Sound System之開始。

1927

(1)Electrical Research Products Inc.成立,屬WE子公司,專營販賣、租借、技術服務的工作,並發All Talky(Disc方式)Picture "Jacicha"。

(2)WE-555型Driver以及WE-15型Horn實際的派上用場於電影院的音響系統。(註:為最重要的經典之作)

(3)4A Pick up之實用化。

1928

(1)併和Victor Talky Machine公司的股份,與RCA、GE、Westing House共同出資成立RCA Photophone公司。

(2)與Paramount、United Artist、MGM、Universal等大影業公司簽訂合同,從事電影事業間之合作。

1929

Lansing Manufacturing Co.成立,主要目的在於生產ConcertHall用的Speaker System。

1931

Wide Rang Speaker System開發成功。

1934

(1)接受米高梅公司(MGM)之委託,製作15吋低音反射式加上Multicellular horn二音路Theater用之Speaker System。(由Lansing Manufacturing Co.製作)

(2)Lang Co.完成了喉(throat) 1.4英吋、3英吋口徑的Compression Driver的製作,並成為Altec此後專業用Driver之基本型式。(註:請各位注意一下,閣下家中的Compression Driver的throat及口徑是否如此?)

1936

(1)2 Way Diphonic(雙聲向)Speaker System之發表。

(2)WE-594型Driver正式啟用。(註:此型Driver較之WE-555有更強的音壓和承受功率。亦今日Altec 288以及JBL 375型Driver之老祖宗,是電影事業第二代的銘器。到現在為止,少有Driver得與之媲美細緻之音質。)

(3)"Reference type"的PA揚聲器的專利制度設立。

(4)University紐約分公司成立。

(5)ERIC由WE公司分出,成為獨立的Theater Service專業公司。(1936年是個非常重要的年代)

1937

(1)由老一輩原屬於ERIC的成員,組成All Technical Products公司。(註:如果閣下的Driver或Horn名牌上印有Lansing Manuf. Inc.的,一定是古董級的珍品了)本社在紐約設總部辦公處。

(2)凡附屬於Western Electric之下,及Electrical Research Inc.名下的所有之合同契約,皆劃入All Technical Products公司的手中。並成立Altec Service公司。(至今仍沿用Altec實為All Technical之簡化合併字)

1939

Lansing Manufacturing Inc.發表Duosonic Speaker System以及Moving Coil型Pick up

1941

(1)收買Lansing Manufacturing Inc.以Altec Service之子公司成立Altec Lansing。以James B. Lansing氏為技術主管並擔任副社長之職。職員30人。

(2)601型同軸式典型的Duplex Speaker完成製作,為今後604系的祖先。

(3)製作戲院用High Power Amplifier 的開發。

1942

(1)新型的Theater用Speaker System之開發,相信於後來的Voice of the Theater"A-5"。

(2)515型Woofer及288型Driver之實用化。

(3)辦公室遷至好萊塢。(註:有關於WE之開發及沿革,到1942年,揚聲器之於戲院進入了第三個時代,至今再也沒有什麼變化)

  有煩各位看到以上的年表,雖已十分的精簡,還是一大堆。從1942年到1963年,是音響製造業最蓬勃之時代,不但以WE為主的其他製品,有了非常多數之精作,而且影響道錄音的成就也非常的高;演奏之水準也是有史以來,最令人心儀之年代。無怪乎發燒友們競相刮取這個時代的唱片了。由於CD的崛起,PCM成功地整理出來不少老的錄音,使我們更能好好的再聽當代的演奏,包括許多電影的重整(Revival),也使許多Talky Sound System得以原來真面目展出在我們面前。甚至老片新拷的電影也以影碟片(LD或VHD)的樣子,隨時可以在家中用AV系統觀賞。特別是今日,Audio System的Preamp之功能,更得邁向一個新的境界。

00fa635f6d8c5dd7da35e42a13b5ca9c.jpg

Western Electric的名器WE-555+15A

  1927年起Voice of the Theater是由WE-555為Receiver加上各式各樣的號筒(horn)所組成。由WESTREX(WESTERN ELECTRIC)Sound System L.S.T ASSEMBLES GENERAL表上,可看出1929、1935為單音路之時代,亦即以不同型態之horn,和不同個數之WE-555,組成的不同型號之L.S.T System NO.。例如叫7-A的System,則由17-A的Horn+(1)555,Amp為43-A,(2)211-E的tube組成。(另有42-A,由2個205D的tube amp以及95036-G,由2個300-A組成的Power Amp)System共有7-A、8-A、8-B、9-A、10-A、12-A、13-A、15-A、16-A[(3)555+17-A or 16-A horn]。那麼所謂的WE555+15A horn,竟是1927年的原始產品,再L.S.T表上找不到。亦即為Electrial Research之製作品。

  以現在的測定儀器,以四分之一波長為基準實際測試之,可得到由75Hz至7500Hz的頻寬,在65Hz至75Hz之間會發生失真的響應,由此而至5000Hz至7500Hz有慢慢的下降曲線,7500Hz之後,才急彎直降。以當年的戲院,有聲電影有如此美好的頻譜,亦不遜於我們現在看電視所能聽到的了。難怪從日本的音響名人伊藤喜多男氏的口中,說出了令人非常難以相信的話來。當年,1929-30年間,19歲在「邦樂座」聽到Oil Damp的4-A Pick-up所放出來的聲音,一時楞在那兒,只有「仰天」的份兒。這是他對WE-555+15A所說的一段回憶。今天他是日本真空管界的「神」樣的所謂國寶級人物,兼Audio藝術於一身的老人,有300B之王的雅號。

  WE-555 Driver,係由Wente與Thrus二人設計的Edge Wigh Coil之第一號產品。Diaphram為鋁合金製。Freq Resp 100-5000Hz,當時的磁鐵為Field Magnet,是必須插上電源的暫時性磁鐵。後來才又改Permanent Magnet (註:利用永久磁鐵,是由Peter Jensen氏所研製成功,時為1930年。)此Driver後來改為713-C而傳至Altec的手上,在30年代,有過相當了不起的一段輝煌歷史。時至今日,日本人有了錢,仍在美國大量收購這些WE時代的老古董。在不少老發燒友家中,以WE-555+22A horn又配上4181的Woofer,以Expornation Horn的音響系統,可謂非常的拉風。而在近年的日本雜誌上,看到愈來愈多的Westrex(Western Electric)的廣告。同時引起了我的注目,由於未能得到一套來試的機會,心裡始終癢然。

Peter Jensen在音響史所扮演的角色

  與Electro Voice同在伊利諾州設廠,生產多種類型於不同場合使用的老喇叭製造廠家JENSEN公司,是由天才設計家Peter Jensen氏手創於1920年代。與WE的關係非常密切。WE成名的TA-4181A低音單體,其實出自Jensen氏之手,亦美國音響史上最優秀的低音單體。請容我簡單列表介紹一下Jensen的重要年史表。

1915年

聖誕節前夕在約有10萬人群居的地方,人們突然聽到好像有人竊竊私語的聲音陣陣傳來...。"Scoop Gleason" San Fansisco Bulletin December 25.1915所發生的故事,被報紙登出來,成為一大新聞的Peter Jensen氏,發明Dynamic Loudspeaker實驗成功的消息不脛而走。

1927年

設立Jensen Manufacturing Company(Talky Picture決定性之一年。Jensen氏已著手於生產音響器材的行業)。1930年發明永久磁鐵的Dynamic Loudspeaker,PM-1和PM-2,如同現在大家所擁有的不必插電的喇叭一樣(靜電喇叭不同)。並且發表了Compression Direct Tweeter的Model Q,Q3,並成功地開發了新式的Diaphram成型技術。

1932年

開發最初的15吋和18吋的Driver Radiating Loudspeaker。

1936年

發明Bass Reflex Enclosure(低音反射式音箱),大大提升了低音喇叭的音質。

1949年

最早的High Public Expornation Horn開發成功,與當時大家認為最好的E-Horn相比,有壓倒的音壓。

1950年

G-610的發明一改變了喇叭的歷史,也趕上了Stereo時代的Hi-Fi。

  雖然Jensen氏個人的天資和發明的才華,若與WE的功業相比較,可謂小巫見大巫。事實上,WE代表美國的一個偉大時代的主流,但是許多位像Peter Jensen或James B. Lansing氏,都是同時代的巨匠,都有不可磨滅的貢獻。在Jensen年史表中,開發的是大都與WE合作有關,因此當年的技術成就,可以說是以WE的關係公司為主地互相提攜。包括各種行業,與電影事業及廣播事業有關的事情,在50、60年代上文已經談過是為黃金時代,因此,G-610 3way同軸式的單體,時為此黃金時代最精華的產品,但是售價也貴得驚人。在台灣實少之又少,當年Hi-Fi迷在Mono時代所擁有的Jensen,大多不是610,而是另一種2way同軸型15吋低音單體。

1982年復古版名器G-610C的沿革簡介

  當年的Peter Jensen氏有意向大眾推出新目中最高完成度三音路同軸式喇叭。大家都知道,正如Tannoy及Altec都有非常成名的同軸型喇叭。如Monitor Gold 15"、604E,都是由二音路的設計Tannoy的組程式中高音的horn利用15"Woofer的紙盆為開口部,並與Woofer共用一組磁鐵。而Altec則把15"Woofer單體以貫穿的方式,插入一支中高音號筒式喇叭,並自備了horn開口而不利用Woofer為horn的開口部,磁鐵也與Woofer各自為政。在構造上,Jensen取與Tannoy相同的中音horn開口,與Altec一樣的各自為政的磁力系統。

Jensen G-610C.jpg

  事實上,Jensen採用了三支當時相當有名的單體加以組合。加上分音器,組成了G-610C的Triaxial系統。高音單元為砲彈型的金黃色胴體RP 302 Tweeter,以5KHz的分頻點而言,在當時是相當迷人的成就。即到達16KHz的重播能力,是Mania夢寐以求的名器(事實上價錢很貴)。低音單體採其成名的力作PL-15 Woofer,fo為16Hz Over Damping紙盆,超高精密度的製作,效率之高達113dB/W/m的程度,用上了Alnico V強力的磁鐵系統亦為史上所罕見的單體。610的中音單位的學問就大得多,仍沿用WE-555的Driver,而把Diaphram改為布的Phenol樹脂處理後加熱硬化成型,替代了WE的鋁合金振膜。因此若將WE-555圓形的振膜拿來替換G-610C的話,可以說一點問題也沒有,因為除了材料不同之外,一切的條件完全相同。

  G-610是1950年推出的產品,後來又有幾次的改良,主要的改變在於Net Work的設計和製作,跟著機型之不同而異。1957年改良了Net Work之後的叫G-610A,於1959年又改良了一次Tweeter的開口部成為方型的出口,稱為G-610B,此型一直生產到1970年的中葉而停止生產。一直到1982年,由日本的Jensen Lab看到發燒友有精緻追求的趨勢,Tannoy早已著手於GRF的新作,並進而有比Autograph更上一層樓的Westminster推出。E-V也有Patrician以及小一些的復活版出現。JBL也從未中止其Paragon的生產。Vitavox CN.191也長年的受到一些愛好者之歡迎。獨獨Jensen的G-610在日本,尚未以原始的Enclosure豋場。包括評論家長島達夫氏的G-610B,都是拿著原廠的設計圖,依尺寸製造,並曾經製造錯誤,好久才又弄好。可見玩家多少有些理想主義色彩。欲達到高水準的目標,得經過長時間考驗和其他無法估計之代價。

長島達夫的評語

  在Stereo Sound有數的評論家中,長島算是比較樸實的一位,打從70年代,就用G-610B至今。此生大概不會再聽其他了。從他的文章中,也可以看出雖然經過了十幾年的時光,他對Jensen的了解還在日日進境之中。對610-B而言,他認為至少得要二年Aging的工夫。他當初玩出不來低音的情況,當驚叫聲有如電影片中的大鳥怪叫,之後苦盡甘來,又覺得世間至妙。其理由是因為它超高的效率,以公式換算得有110dB/w/m公告數值。其實中音單體的效率更高,使整體系統加起來的效率高達113dB/w/m。毅及輸入一瓦的功率,可以在一公尺遠的地方,測得113dB的音壓。如此高的效率,只有Western Electric的WE-555+10A的horn之110dB/w/m可比,而WE使用的是Field Magnet而非Jensen的永久磁鐵。(暫時磁鐵的磁漏失較小,單位磁力密度較強)近來所謂高效率型的揚聲系統,若有90dB/w/m已算不錯,以此90dB的音壓在G-610而言,所耗之功率只為前者之100分之1,由此可知高效率和高敏感性的道理,在利於相當微小功率間之反應特質,亦即對音樂重播的情報量,有更高的密度表現。說句難聽話,又如照妖鏡,把從Power amp送來的,不分鉅細,赤裸裸的表現出來;好的壞的全來。要弄好聽並不十分容易的程度可想而知。尤其是高於100dB/w/m的喇叭,要求非常平坦之頻率響應曲線,是根本不可能之事。特別是中音單位對於非平坦的事,有相當靈敏的表現。事實上,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之後,這個情況會漸漸好過來,當然至少得花上二年的工夫。

Jensen G-610C-B.jpg

  G-610C因為由Jensen Lab駐日本公司的人員負責裝箱,在Imperial型Enclosure方面,得以原樣無短缺地生產和品管,但是由於原廠的老傢伙都已老去,如何可以真正調校BackLoading Horn(背負載式低音號筒)的知識,似乎已經失傳。G-610在horn的throat部,設有一塊木板,可調throat之大小,因使用地點不同而實驗調整,或因Aging長短,可依需要調整Air Chamber的Damping值。G-610的低音盆是Over Damping的設計,與Altec或JBL的紙盆有完全不同之設計。沒有布邊或海棉(泡棉)邊,紙盆只做一個強彎,直接固定在鑄造的金屬框上,將紙盆往後壓不會收退,傘型的盆撐得緊緊的,打不出什麼聲響來。因為在強有力的磁力下,要發出110dB/w/m的聲音,線圈的衝程極短之下,與磁鐵之間隙必須也很小,若非紙盆夠硬,拉得夠準,音圈一定會磨到旁邊的金屬,發出怪叫。PL-15如是的構造,是件極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品管尤須小心,當然得以手工完成。無法依賴大量生產。(註:Alnico V的存量也沒有那麼豐富)

  G-610C高音的開口部又回復原始的圓錐狀了,G-610B的方形開口得到比較差的口碑。因此這次的復活版,一方面刻意地盡量接近原始設計,只在分音網路上,加上了一些較新的技術。與老喇叭相較,覺得高音更為圓滑,解像力很明確的提高。G-610C的音色更好,乃得之於中音單體的貢獻。弦樂器的鳴叫,比諸一般的喇叭聽到更為感人的弦樂共鳴箱的Harmony,是非常獨特的表現。那種輕輕的木材音質的共振,散發的特種風味,似與Phenolic成型的Diaphram有關。對於木管及銅管樂器之傳神,亦無出其右者,特別是木管之於Jensen,似乎是為之而特設的音場。

  話是這麼說,也仍覺得G-610C還是老時代的產物,亦即已逝去的年華的時代的作品,設計非常老朽。如此高的效率,如此難馴之揚聲系統,除非心甘情願地慢慢折磨,否則出不來甜頭的東西。而對現代的潮流,再怎麼樣也不會成為氣候了。再說,它是有史以來最貴的同軸喇叭單體,以Jensen氏的威名,以WE時代的榮光,以製作材料的頂真豪華而言,除非能先預計出來,有朝一日必將修得善果,否則難免遭受苦痛的經驗。

  以良質的晶體Power或真空管來推之,當可造就不凡之音質,若能試試OTL真空管後級,必當知此物之美妙。

我的JENSEN G-610C+Imperial Enclosure

  幾乎是民國四十九年的事,第一次見到一位朋友,使用了一支12吋的Jensen,裝在自己裝的木箱裡,由Garrard的自動唱盤,聽到歌劇Carmen的台版唱片(硬片),心中已經決定有朝一日,得擁有之。想不到當我開始賺錢養家也能Hi-Fi的時候,市面上所看到的Jensen已非往日的神器。尤其最近的產品,似乎一點也沾不上Jensen味,我真不解其因。在Stereo sound第五十期(1979年)的SSSAudio Saloon介紹的舊製品State of the Art中,首先映入眼中的喇叭頭,正是G-610B,當然也看到了更迷人造型的JBL D30085 HARTSFIELD,之後又在60期的創刊15週年紀念特輯[1]Sound of American中,細品了以WE為主流的美國音響家譜。並且在研究Altec之餘,同時特別注意到美國喇叭家族的大概,因此得有整理本文以饗愛好音響的朋友們,多少可以藉此介紹,與我共度快樂的時光。民國75年5、6月的一個中午,無意中在志興的店裡,看到二對Jensen的二手貨,一是G-610C的最豪華安裝的Concert Master,一是最有名的Imperial型的木箱。二對Jensen在音響店裡等於是流落街頭的貴族落難兄弟。老主人們和我一樣地,看到Stereo Sound的廣告版,就委託志興請垣慶辦理進口,用過一段時間之後,因為興趣改變,當然就由他人來接手了。我和一位朋友一見面就好像前已說好,就地分贓起來。我選Imperial回家之後,到今天為止,只有二位朋友,認為是不可多得的好東西。除此之外,不是客氣就是當面不敢說,當面說不好的兄弟也大有人在。說不好的,沒有一位提得出來不好的理由,實出我意料之外。在台灣有不少人,期待出了錢,買回來的東西必須立竿見影。而我一向面對的,竟非隨著大家的流行,反而是逆流而上,因此的確在近十年來,與難治的喇叭系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也因為使這些難題找到答案,付出了可貴的代價。有許多被解決,看似非常簡單的事,在幾年前還是一知半解地。例如AR-LST被不少人認為難推得很,我偏偏試試看。Rogers LS3/5A同樣的出現在眾多人面前,偏偏等我下了手帶回家之後,才嘆聲四起,得再等一、二年才由太孚試辦十對的M&K Sub Woofer同樣的四處碰壁,而今呢?又有什麼人會怕起Sub Woofer來呢?又有人稱Altec 9862不好弄在小房間裡,又有誰去理解到它在1.5公尺的正前方,已有良好的擴散性能,因為它本為Studio Monitor的基本條件,而不似A-5的長射程。此中個別的洞天,誠非道聽途說之可得,而是經過長期的學習階段,把收集的文件設法看懂並加以吸收,您就會發覺,除非音響店的老闆也認真的,真心的學習過一段時間,否則會是滿口「社會話」,應付多於真理。發生在生意之場合,原無可奈何之事。您試想,AR最高級的LST會是差勁貨嗎?在AR 3a之上的LST在當年並沒有被弄錯,而是一般人對LST的Know How太少,無法好好Tuning。對Rogers LS3/5A的認識,到今天為止,我雖開始採用Celestion SL-600為我的新的Monitor Speaker System,有由SL-600印證出許多道理來。一是70年代的書架型代表作,一是80年代的精品,二者在製作的觀點上,各有其非常對立的地方。但是也由於拼上了SL-600,才使我對LS3/5A的認識更上一層樓。當然面對這二家公司的製作人,一定得提出一些褒貶,和合理的解說來求教,增進這方面的知識,本是非常快樂的事。

Celestion SL-600.jpg

  關於我接手過來的Jensen,也發生了一些無可奈何的笑話。還未決定留下之前,請店家先讓我試一星期。結果,我先發覺中音喇叭有非常甜美的音色,我想我一定會設法來用好它。當時一抬進來,音質之糟,不但別人說不好,就是我也認為若有人鄉愿的說好,我也不會放過它,一定要他說出道理來。由於認定它的不好是應當的,而且Freq Response在目前不好也應該,結果三星期下來,包括我聽了JBL DD55000二星期之後,我決定將朋友們到我家中非常喜歡聽的Altec 9862與之交換,並發瘋到任由黃老闆開價,一句話OK地貼了一大把銀子。周圍的朋友為此事,傷心地說我愈老愈「剛愎自用」,自以為是地專找無意義的事做,簡直是丟人。這是朋友們意氣的話,還算打擊,偏偏在十幾天之後,發覺一支高音單體在聽Mahler第二號交響曲時,強大音壓下,時斷時續。這一驚還好在志興說有過此事,曾由日本寄來Service Parts,結果因為後來又好了,Service Parts又寄回日本去了(這話到現在為止,我不以為然)。我也找過垣慶黃先生,他答應問問日本Jensen Lab到底如何辦?到現在一點消息也沒有。心想,好傢伙,玩了這麼多年音響,對這東西若沒辦法,不是又得要跌價交換其他。以我的為人尚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之德為貴,無論如何,得先弄好再說。要弄好得先「知道」於是東問問西問問。無法解決這事怎能見人?問陳典倫,請來李國和Check up之前,我先打開Enclosure的Back Pannel,一共二十幾個螺絲釘,打開來發了一身熱汗之下,一邊也欣賞到了Imperial的Back Loading Horn的結構,也算不虛此行了。

  喇叭箱裡,沒有半點吸音棉,要看單體,得再打開一塊十八個Screw的木板。要找分音器,也得打開分音器背後的一片木板,這二塊木板相接,成為Horn的一邊。此Back Loading Horne共一公尺七十幾公分,不算太長。要想打開分音器,得先用電鑽貫穿鉚釘,我準備好之後,先聯絡好師傅來幫忙,向垣慶借到開啟木箱Screw的電動Driver,算是代理店Onlyone的After Service,我也非常高興能得被服務的機會。比起新英的時代,我還是懷念向新英買Elac唱盤,非常負責而優秀的After Service時光。因此在我一有較理想的收入,馬上買他們的CROWN。之後也因IC 150的Volume用壞了,獲得新英不但快又好又便宜的服務。但是今天在垣慶的黃先生,對Jensen的態度,使在下感到其服務熱忱,已今非昔比(但願黃老闆知道了,不要生氣才好)。因為在開喇叭箱之前,我把喇叭推出起居室外,結果左右顛倒,經李國和兄用Scope觀察(用Generator送信號測試),結果全部正常。我以為是單體的故障,但是無論如何,打開的這邊是OK了。結果反正另一邊也非開不可,不是基於開錯的理由,而是必須依長島的建議,把Woofer頭頂上的Throat調整板拿去。在此我再說一下,我看到的結果是Throat有一邊只剩下另一半,另一邊開了四分之一。低音帶著Fan-Fan濃厚的箱音之道理在此。玩第一手的朋友在沒有機會弄清楚之前,若發覺高音單體有一邊可能接觸不良,不換出來才怪!經打開第二支的分音器箱子,才發現鈾Net Work通道Tweeter的線路上,有一粒電容器一支腳沒上焊錫,而只輕輕地靠在Terminal之上,難怪高音時叫時停,而且不好聽。這下子是一點就好了,並得以調好Throat,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了。

  G-610C有相當高的效率,必須在比較大的空間,並且必須在適當的距離聽。我想用OTL80W至100W的Power amp來推之,並且期望用6080管來做強放管,我手中已有RCA 846管,用Single也許可得相當好的A類功率25W。但是在Digital Audio的時代下,品味及音場的要求必須並重的條件下,使我的Jensen在使用上,更加的困難。若以晶體Power推之,我可能選用Mark Levinson NO.20 A Class 100W Monaural Power amp,可是一下子又得再投資許多。到今天為止,我的Jensen待料得非常厲害是始料不及,我原看中它不會發出如Altec9862及JBL DD55000特有的Formaline味,對福馬林過敏的我,必須盡量地避免以維健康之道,和別人不同。一思及此,使我更加對沒有「味道」的器材格外重視。志興的黃先生聽我說JBL DD55000有強烈的味道,他以為我在說怪話,此味純與嗅覺器官有關,乃氣管過敏之事,而非音質不好之怪味也。

  修書至此,謹請各位朋友,在待些時日,我的Jensen將在待料補足之時,必將向大家報告喜訊,到那一天,會用上什麼器材呢?真是天曉得的事了。好事得慢慢來。阿彌佗佛......

轉載音響美學1993年12月創刊3 特別刊載 美國喇叭鼻祖Western Electric今昔談/柯逸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