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96-001  

  自從PRO序列前級推出至今,算算已四年了,而在六種EQ之中以PRO-212的銷路來得最好,似乎成了自己裝必備的電路。PRO-212之所以會受歡迎,我想與TIM的影子有關,雖然許多的測試顯示PRO-212的TIM不是最低,但人們卻往往相信電路架構,畢竟衰減型網路給人的感覺不一樣,也許還有一些未被人們發現的失真吧!而且對絕大多數的人而言,音樂的好壞是相當的主觀的,PRO-212由於電路架構好、價錢貴,所以對它主觀的反應就是:音質最好。

  自然,為了順應時代潮流、配合新的前級箱子,212也該繪製新的PCB,使得喜歡212音色的人,也能一飽耳福。而為了配合新的PCB繪製,212在電路上作了些許變更(這是Nelson Pass在The Audio Amateur雜誌上所提出的建議),但大體上仍維持212的原來精神,不失簡潔優秀的電路。

AT-96-004

  改過的212電路如圖一,其實也沒什麼,只是把不平衡式的差動改成了平衡式,並藉著VR的介入,達到中點可調的目的。裝過212的讀者都有中點不是零的問題,而如今212N的中點可輕易調至1mV以下;除此以外,其餘完全不變,甚至RIAA網路也不變,以維持212的『風味』。當然也有人建議要改成串疊式,RIAA網路重新計算,但那樣一來,似乎就不像212了,也許該叫219吧?雖然電路的基本架構不變,但是卻在重新繪製PCB時,針對以往頓提,逐一解決,使212更加完美。

電路分析

  差動部份: Q1 Q2組成的差動放大,四年來Q1只流過46uA的電流,而Q2流過323uA,極度不平衡。如今我們令Q1 Q2接流過約100uA;Q1不能流過太大的電流,主要是因為兩個因素:一是雜音,二是IB會流經唱頭。但是為了速度,又不得不提高電流,我想100uA應該是很合理的。而IB會流經唱頭的問題則選用高hFE的電晶體即可解決;PCB的設計,使C腳都朝向一邊,這樣除了可採用歐美的電晶體外,也可裝LM394一類的複合管。由於電流總共為0.2mA,所以:R5=(18-0.6)/0.2=87KΩ。但必須扣除VR的阻值,實際使用時,R5可用86KΩ

  Q3是電壓放大級,擬流過2mA的電流,比原來的1.56mA稍大。由於R3用9K,所以R3上的壓降是9KΩx0.1mA=0.9V,故R8的壓降為0.9V-0.6V=0.3V。而R8必須流過2mA,所以

AT-96-002  此電流流過R9而產生18.6V的電壓,所以

AT-96-003    於實際裝配時,R3及R9可用9.1K。

  Q4是射極隨耦器,Q4的電流必須對RIAA網路充電,原來的2mA似嫌太小,最好能提高至5mA以上;因此R10用3.3KΩ。此時Q4消耗為18Vx5mA=90mW,以8099或BC550都足以勝任。當然您或許會認為5mA仍太小,因PRO-211及PRO-213的輸出級電流都高達8mA,且RIAA網路之電容也比212小得多,如果想將電流再提高也未嘗不可,PCB的設計是三足鼎立式,電流增為10mA,Q4換成2SC2705也是值得推薦的。

  RIAA網路方面不予變更,兩支比較特殊的電阻都能在佑昇買到,而0.068uF的電容設計了兩種尺寸,可配合安插金屬膜或PP質電容。那支0.024uF則採用二支並聯的方式,PCB上寫了兩個C2,其中一個裝0.022uF,另一個可裝0.0022uF(或0.0018uF),以期並聯後之值更趨近0.024uF。

  後半段的分析大致和前半段相同:R19為9.1K,而R20及R21改為120Ω,C6改為3.3uF的WIMA或飛利浦電容。C4則可裝可不裝,我在試製時,方波非常漂亮,絲毫沒有Ring的現象,所以只要按照規定的數值裝,C4是可以省的。

  VR1及VR2都用2KΩ型,PCB亦設計了兩個孔位,可由您高興裝20轉精密型或普通型。按理第一級屬於DC放大器,所以VR1最好採用20轉的微調電阻才容易順利調出1mV以下的中點,而第二級對DC電壓就不那麼敏感,所以用普通型就很容易調出。

AT-96-006  

實裝與調整

  由於考慮到絕大多數人採購零件的方便,實裝時我以2N5210及2N5087為之,為了測試上的方便,RIAA網路先空著不裝。將輸入端短路後以數字表測Q4的E極,調整VR1,中點很容易就降到零;此時將訊號產生器直接接在Q1的B極,以示波器觀察,100Hz、1KHz、10KHz的方波都很漂亮,沒話說。然後接上R11,調整VR2使第二級的中點為零,再測第二級的方波,100Hz、1KHz、10KHz完美無缺,沒有Ring的現象,C4因此不裝。

  您在實裝時,可以一次將所有的零件都裝上(C4可省),然後將輸入短路,先測Q4的E極,調整VR1至中點最低,再測R20和R21的交點處,調整VR2至中點最低即可;然後接上唱頭,在重複上述的調整步驟一次。

改為10倍

  音技迄今未為10倍設計專屬的電路及PCB,10倍部分皆由EQ修改而成,目前已有213及214改成的10倍放大可供選擇,當然212也能改成10倍,且更具變化。

  212的線路分為兩節,前半部為DC型放大器,因此可依個人喜好,自由決定兩節的增益,譬如前面3.3倍,後面3倍;或前面2倍,後面5倍,也可以只用後半節。

AT-96-007  

一、第一種改法

  參看圖二,第一節成為2倍放大器,第二節則為5倍,二節間以電阻直接交連;這時候R2改為100KΩ,C1改成39pF,與R11組成高通濾波器,濾除123KHz的超高頻,公式當然是f=1/2(2πR11C2)。C1 R12及C3空置不接,R7改為33K,使第一節成為2倍放大,R16改為8.2K,使第二節成為5倍。第一節的增益之所以設定得那麼低,是因為以第一節的架構而言,不能處理太大的訊號,而且因為是DC結構,轉動音量時會造成中點的漂移;當然要克服這個問題,可將R1換成交連電容,我在做10倍的實驗時,發現方波響應有輕微的Ring現象,C4需要加上大約3pF才能消除,後來重新檢討電路增益,發現電源是±18V時,第一節或第二節的開環增益可寫成Av=9R3/(I1R3-0.6)。R3的單位是KΩ,I1是差動級一個晶體的電流,譬如現在R3=9.1KΩ,I1=0.1mA,所以開環增益是:Av=(9x9.1)/(0.1x9.1-0.6)=264=48.4dB。

  若當EQ用,閉路增益為33倍,也就是30dB,那麼回授量是48.4dB-30dB=18.4dB。

  而現在當2倍,閉路增益為2倍,也就是6dB,那麼回授量成了48.4dB-6dB=42.4dB。太大的回授量容易造成高頻不穩定,為此重新計算出一套電阻值列於表中以供參考,新值中R3=3.3KΩ,I1=0.5mA,所以開環增益為:

AT-96-008  

  扣除6dB的閉路增益,回授量就只有23dB,相當的合乎理想。而第二節的5倍放大,也可如法炮製一番,其實就算您照EQ的原值裝10倍放大也無所謂,只不過C4要加上便是。更改開環增益,只是為了適應對TIM要求嚴格的讀者所設計。

AT-96-009  

二、第二種改法

  參考圖三,這是只用第2節作為10倍的改法,其中:R11=1K,R12=100K,C3短路,R16=3.3K,VR2=1K,C4及C2空置。

  這樣的10倍,簡潔明快,是為了順應一些討厭複雜電路的人所做的設計,而且也較省錢。零件表也一併列出以供裝機時參考。

AT-96-005

實際試聽

  有人說聲音不是用看的,要實際聽到才算數,所以縱使你電路分析說得天花亂墜,示波器波形要多正有多正,不實際聽聽還是難以取信別人。

  唱頭方面是剛由宋長波先生那兒廉購來的Goldring 900 SE-2,這隻頭的解析度相當好,擴大機是SF-106N,配合3D系統使用。

  第一張唱片是「命運」,TELARC出品,小澤征爾指揮。之所以選上這張,是因為看了宋長波的「CD唱片試聽」,我正好手上有這張類比唱片。以前聽過兩次,覺得「不怎麼樣」,如今換了212N再試聽,結果還是「不怎麼樣」。

  第二張是Stravinsky的「春之祭」,EMI出品,我頗喜歡Stravinsky的作品,這首春之祭聲勢龐大,許多樂器的演奏都瀕臨極限邊緣,倒很適合來測試器材。212N在這時候的表現就與眾不同了,對各個樂器的解析度銳利無比,聽完這首震撼心靈的曲子,頗時會覺得Stravinsky的偉大,當然,是配用了212N的關係。

  第三張是Borodin的「伊果王子」,TELARC錄音,這張唱片錄得相當好,動態範圍寬廣,在韃靼人舞曲時,有一陣很強的定音鼓。212N給我的感受似乎是低音不太夠,可能是3.3uF的交連電容太小的關係,3D電子分音器的輸入阻抗為15KΩ,-3dB點為3.2Hz,可能不夠低,也許該並聯一只容量大的鉭質電容才好。但不管怎麼說,這樣的低音已經算能滿足我的要求,如果您聽了不滿意,不妨自行在3.3uF的交連電容處再併上10uF左右的鉭質電容(據說McIntosh就堅持交連電容一定大於10uF)。

  接著又繼續聽了新世界、火鳥、鄧麗君的國語歌曲及西洋歌曲Flash Dance等,經過這麼多的試聽,212N的品質是可以肯定的。當然我承認有主觀的因素存在,因為花心血去設計它,而且波形又相當漂亮,自然聽起來就覺得舒服;而音樂的本身也是很主觀的,如果因為這一點主觀因素能使您覺得音樂好聽,那麼何樂不為呢?

  總之,212N雖絕大部分沿襲212的傳統架構,但卻賦予新的「時代意義」,使得這個EQ更趨向精密與完美,值得您一試。

轉載音響技術第96期DEC. 1983 PRO-212N 前級放大器/李孟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