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001.jpg

  四聲道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即使國產套件音響,現在也很少標榜是四聲道。不過目前的Hi-Fi再生設備也並不能完全滿足我們的要求,由唱片播放出來的音樂,其「立體感」與聽現場演奏會常常是兩回事,我首先要說明的是,所謂立體,並不是左喇叭是小提琴聲、右喇叭是大提琴聲。如果你常常到國父紀念館聽音樂會,你可以發覺6~7排的座位最適合。我曾經坐過14排、12排、6排、3排等好位置,由瑞士盧桑聽到市交的演出,每一場音樂會對我來說都是「面」的感覺;西崎崇子是第一小提琴手,她在指揮的左邊,但我兩個耳朵都聽到她的琴音,而且並沒有左邊聲音較大的感覺。所以我每次看到廣告上強調某某器材音像最正確,小提琴在左前方、銅管在中間、定音鼓在後方、低音提琴在右邊......,如此的層次分明常常令我失笑。

  音技78期上有篇「唱片、音響器材與立體音像的三角關係」的文章,原文是大名鼎鼎Bob Carver所寫(磁場放大器的設計者),裡面提到 IAD (雙耳振幅差)和 ITD (雙耳時差)兩個重要的環節,而Bob Carver認為 ITD 才是決定立體音像的重要因素。這篇文章很值得一讀,希望大家都能再翻翻音技78期,詳閱之後你一定會有所受用。

at-002.jpg

at-002-01.jpg

  很巧的,在今年5月號的AUDIO雜誌上有篇「做個最廉價的立體增強器」文章,原文作者是R. J. Kaufman,但他引用不少Bob Carver的論點。我們先看圖一,這是標準立體裝置,聽者右耳可聽到右聲道R音及左聲道aL'音之混合,但aL'與R有時差存在,同理L與aR'亦有時差存在。圖二是加了一對增強立體音像的小喇叭,你會發現聽者的右耳所聽到的是R+(aL')-(aL')=R;而左耳聽到的是L。太棒了,這才是比較正確的立體音像,而不是小提琴在左、大提琴在右......。

at-003.jpg

  更妙的是這個立體音像增強器的製作非常簡單而價廉,圖三就是完整線路。你所要添加的是一對高效率的小型喇叭及兩個電容和兩個可變電阻而已!電容可到中華路佑昇買日本製100uF無極性的(但耐壓要50V),或用兩個220uF/25V(無極性)串聯;可變電阻找線繞型,如此一來你就完成此立體音像增強器,並可享受廣寬的立體音像。不信你試試看!

 

轉載音響技術第91期 JUL. 1983 有趣的立體增強電路/安東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音響 立體聲
    全站熱搜

    蘇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