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001.jpg

  雖然我不曾親手去焊製這兩部擴大機,甚至裝成後,也沒有用過聽過;對它總還有一份親子之情。

  我所希望的,只是它還像樣──包括面板機箱,以及我最覺得重要的系統設計。

  當然,它許多部份仍然像透了自己裝,因為本來它就是自己裝的。

●唐 凌●

  其實,這是我很早以來的一個構想,我們應該生產一種在系統結構上具有示範性的擴大機,這不僅對音響愛好者是一種教育,而對國內音響工業的發展也有啟發的作用。

  約在半年以前,我在音樂與音響的自己裝專欄上,發表了「擴大機控制系統與機箱之製作範例」,為了寫這篇範例,並特請大地視聽技術有限公司,製作了一套機箱和面板,這套機箱和面板,論品質,離我個人希望並且相信國內能夠做到的水準尚遠。我仍希望他們放膽地做下去,因為我希望這樣的系統結構以及高級擴大機在生產製造上可能產生的問題,會引起一些注意。

  這套機箱,是如期地做出來了,我在文中曾經說明這樣一個系統,所需的放大器大致上的要求,很不幸的是這個套件在機箱內安排的位置,方式及佈線有欠妥當,而選用的電位器,也有部份線性不十分良好,因此發生了許多問題。

  自此之後,我仍不斷地希望國內能生產我所想像的那種具有現代Hi-Fi觀念的擴大機,於是碰到新力、歌林、聲寶、大同、國際等諸廠的企劃負責人,我便是一陣遊說,不幸地他們大多主張產品下鄉,對這樣我認為「比較不吃力」的生產計畫並不感到興趣,失望之餘,我又回到像文林、大地、工雅或力威亞等各人比較熟悉的「迷你電子公司」,把希望寄託在這裡。

  我的想法只是: 

  一、在造型上,和大地技術社以前製作的MINI TIGER一樣並加大體積就好了。但底盤及外殼的質感一定比得上像Scott 431那個殼子(我相信能做到),沖壓的精度上,為節省模具費用,只要看得過去便行了。

  二、面板的厚度,至少在3m/m,用99.7%鋁板陽極處理萬不可用其他處理方式及網板印刷。

  三、面板的設計,要有一定的水準。

  四、系統結構,是MINI TIGER的擴充,把前後級分開。

  五、後級用比較簡單容易品管的線路,OCL必須加上完整的喇叭保護器,輸出足40W,不必穩壓。可考慮使用IC驅動。

  六、前級沿用MINI TIGER的音調控制,音量仍使用滑動電位器(理由詳見音樂與音響29期),同時其阻值與抽頭點要嚴密求出,指定規格訂貨。

  七、維持兩部錄音機對錄的性能,並可考慮加裝振盪器,此振盪器失真及頻率準確度不必很高,但需示波器看不出來。

  八、整個內部結購,儘可能採用PC板連結方式減少配線失誤,並提供前級中各控制器用兩塊PC板對立連接的概念。

  九、旋鈕、輸出入排、耳機座等,全部要精選,連電源線的卡座也不能忽略。

  十、所有零件,全部經過事前品管,交連電容80%已上要想辦法用鉭質電容。

 十一、製於使用什麼線路,全對稱半對稱,直接不直接,二級或三級,我不提意見,只要它在生產及品管上容易做到齊一,穩定,電氣特性要求在一般要求之上即可(例如雜音聽不出,輸入過荷在2伏以上,RIAA不能歪歪扭扭等等)。

  以上構想,經和大地技術社的負責人蔣先生交談數次之後,他已決定照此原則進行,事情到此,正逢我籌創「音響技術」月刊之時,每日忙碌,和蔣先生的連繫鬆了很多,但我知道他們正日夜為這個計劃在忙碌,於是也相當放心。到音響技術第二期出刊後,我已經能夠空出一點時間,才開始有時間瞭解他們實際進行的情形。這時候,我發現幾件相當欣慰的事情: 

  一、機箱、螺絲、腳座、輸出入排等等屬於外觀上的零附件、鐵材等都找到了相當夠水準的來源了。

  二、整個內部設計、線路板雛形及旋鈕位置也大致已經決定,尚無與我意見不同之處。

  三、已經降到最低數量的兩個電位器,國內無法採購,已透過貿易商向國外採購。

  四、找到了鉭質電容,及若干比較困難的零件來源。

  五、正在進行零件挑選及分級(晶體元件)工作。

  但是也發現了不少不如意的事: 

  一、沖壓機箱的精度,從樣品上看來,離開水準實在太遠。

  二、面板因為鋁材材質的關係,他們開始轉向噴砂處理嚐試,而且面板字樣也做成網板試印中。

  三、電源線卡座還沒找到,正準備用橡皮墊代用。

  四、與底盤絕緣之耳機座找不到,他們希望全機接地點改於此(我希望在最前端)。

  以上這幾點,由於我堅決的主張,和他們的各項工作負責人經常發生爭執,尤其是面板製作和耳機座的問題,幾乎使我放棄「再管這件事」的決定,另求自己實現理想之處。最後畢竟還是一一都解決了。而後來也一直朝著這個目標去做。

  事情到此,我較諸大地技術社尤不放心的是,所有準備工作都完成了,在線路的裝配上會不會出問題呢?在此時我卻抽不出足夠的時間來,在線路上做測試修改的工作──因為線路、PC板都不是我畫的,而此時正式的線路圖及PC板正面印刷均未完稿──那樣勢必花我很多時間。這時我再三地建議蔣先生,為了減輕工作負荷,希望將線路及裝配工作請工雅實業或文林電子代勞,自己只要在品管上加強控制便是了,據我所知,兩家他們都談過,結果如何便沒有追問了。當我知道他們決定自己裝配時,我又建議,先裝十部樣品機,分請幾個人帶回去試用,試用期間至少半個月。結果,雖然接受了我的建議,做起來並不算十分徹底。

At-002.jpg

  事情到了這個時候,既是我開的頭,他們也要求我出點子怎樣賣出去了。我的回答是: 第一;如果你覺得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要把全部技術資料公開,包括線路、線路板、內部結構等等(採購事項除外)我要在音響技術上發表。第二、送請有關人員或單位進行測試,並將資料公開。第三、印製比較像樣一點的使用說明書。第四、做廣告──為我自己的雜誌拉生意。

  這時候我和他們概算一下製作成本,前後及合起來,大致在6,000元以下。我心想好極了,只要每部機打上1000元的印刷、廣告、推廣費用,加上合理的利潤,售價仍能在10,000元以下,這是相當理想的一個數字。

  後來,我找到了我們──音樂與音響及音響技術社──的鄰居──卡門音響工程公司的李先生,他慨允擔任全部推廣及經銷的工作。而我的任務似乎就告此一段落。心清稍鬆了一下。但是事情並沒有完,雖然大地技術社已99%照我的構想去做了,而在當初又未在品質(主要指線路及電氣特性)上刻意做過要求,似乎沒有必要在此再為他們耽心,而我個人又不願為此多做線路介紹,測試報告等吹噓的工作,因是,我主張請其他的人,在不明底細的情形下,來做這件工作,推介的人是周發信先生,當我寫此文時,我知道周先生正忙於為這兩部機器做解體、測試、長時間試驗及示波器照相等工作。原本我希望他將資料整出後,一齊在本期發表,但看樣子,由於他做得仔細,可能是來不及了。

  總之,在最後我想要表白的,我之參與這件事,純粹是個人的一個理想,我不希望大地技術社做了這件事之後,便沒有下文,而我所謂的下文,乃是指我們有很多非迷你的電子公司,會接棒來做這件事,則我付出的心血(指整個構想)及所有保留(線路及電氣特性)──這應該是屬於廠家自己本領的事),應當能喚起國內發展高級音響工業的起步才是。

  以下茲先將2001的有關結構(線路亦僅是結構)全部公佈如附圖,歡迎大家對這部機器的設計(放大線路除外)構想,提供更好的意見和批評。

At-003.jpg

At-004.jpg

At-005.jpg

At-006.jpg

轉載音響技術第4期 APR. 1976 「擴大機控制系統與機箱製作範例」之後/唐 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