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57-001  

  民國六十九年的台北市音響展覽會,已由台北市電器商業同業公會向全體無線電特許廠商發出通知,訂於十一月八日起至十六日止共計九天,在外貿協會松山機場之新建第二展覽館舉行。參加此次展覽的廠商,目前正在辦理登記及攤位分配事項中。

  由於受到世界性經濟不景氣等因素之影響,國內之音響器材販賣業,在今年入夏以來,正走進一個前所未有的低潮之中,不僅經營十分艱困,亦有部份國外廠牌在國內的代理權正在變動。此時此刻,所有的業者無不希望對目前的經濟情勢,能有一突破性的發展。然而殷望難切,卻看不出有脽能拿出一個具體有效的辦法來。

  綜觀今天困境的形成,除受國際性經濟情勢之影響而外,實仍不無其他應予檢討之處,而中諸如國內音響業界的整個結構,即是問題的癥結之一。在台北市及近郊為數高達近百家的高級音響專業販賣店中,其能正規經營而又有適度的財力為基礎者(做生意當然要本錢),恐不及其半,其他類多為「掮客」性質者,正常的情況下,等有客上門後再去「調貨」,反正不必本錢,三百五百地添上去也就賣了,當遇上一批廉價貨時,或傾其所能,或開出遠期支票將貨吃下。及至這些貨色無法在預期的時間賣出時,一些混亂的局面便出現了。想想,在十家中若有兩家出售所謂的「三點半專機」,問題已夠嚴重了,而今竟有半數在如此情況下得過且過,音響要盼到何日翻身,真是讓人感到懷疑重重。

  這些問題不去深責也罷。清者自清,在此低潮中,畢竟仍有少數廠商砥柱中流力挽狂瀾,這是我們一線希望之所寄。而今又見台北音響展覽參展辦法公佈,使人希望更濃,畢竟在記憶中,展覽曾經為我們帶來過好景。也許那些記憶遠了,但我們應重振信心,將記憶再創!

  所以,距離如今尚有兩個月的音響展覽,其任務是沉重的。正因為其任務的沉重,所以我們願竭盡所知,提出我們的期望與建議如下:

一、請重視專業雜誌之傳播功能

  辦展覽,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展」而「覽」之,也就是將一些東西陳列出來,然後請一些人來看。人未必一定要多,但看後一定要有些影響或所得。既然如此,那麼找誰來看便是一個很關鍵性、很重要的問題。

  其次,展覽本身即是一種傳播行為,把一種「資訊」傳給參觀的人。但拘於展覽會的形式,必須藉助其他類型的傳播媒體,傳遞預期資訊──替展覽邀請觀眾。

  當今最普片、深入、迅速的傳播媒體不外乎電視、廣播及報紙。但因其普遍,故易形成資訊傳遞上發、收雙方的浪費。所以在國際上較具規模的音響電子展覽,莫不以相關的專業性雜誌刊物為其主傳播媒體。這種雜誌刊物的特性,不僅能夠刊登商業性宣傳廣告,更重要的它能成為展覽的智囊團,甚至與展覽結合而為一體,共同承擔展覽成敗的責任。例如已有十九年歷史每年舉辦二次音響電子展的CES.除了與幾家相關的雜誌保持密切關係;相互研商展覽的配合事項外,在展覽會場中並撥出數十個與展覽服務區相近的攤位,專供近百種雜誌做推廣業務之用。

  反觀國內歷年舉辦音響展覽的情形,可以說根本就忽略了雜誌在這個行業中所擔任的角色。開會討論了些什麼?雜誌不知道;辦法擬定了也不發給雜誌社;甚至雜誌想租下一兩個攤位常常還會因不具會員資格而任人擺佈。在這方面,我們不願多所埋怨,以免引起我們是在「爭取」什麼的誤會(事實上如果我們想爭取,我們就自己辦了),而僅提出一些具體的建議如下:

  1.展覽主辦單位在開會研商與展覽有關的事項時,最好通知各雜誌社派人出席,他們一方面可以提供一些觀察資訊,另一方面也可以成為較客觀的智囊團,提供他們在傳播工作方面的經驗或才能。至少在最壞的情況下,不能說話也能傳話,把消息傳給音響愛好者。

  相反的,過去的情況是:直到展覽的前一天,雜誌社的人員都還要打聽是否如期舉行?幾點開幕?

  2.在籌備期間,每次有關展覽會的新的決定或動向,應主動向雜誌社發稿,並要求協助宣傳──而過去的情況是:雜誌社為非會員,什麼通知、辦法都拿不到。

  3.可要求雜誌社協辦某些特別的宣傳事項,例如編印會場專刊、特刊、各種產品名錄型錄等,增強宣傳工作──過去的作法是:即使是主辦單位編印的一本唯一的「音響購買指南」都包給廣告公司去編去印了(音響技術雖視此為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但相信有些雜誌是希望爭取的)。

  4.在展覽會場中,最好能給所有的雜誌(最好多幾家)集中的、適切的攤位,所謂「適切」並不一定是最好的,例如在一進門的附近就是適切的攤位(並不是最好的展覽攤位,因為一進門人心未定)觀眾可在此先獲得一切資訊,然後循序參觀,要買要訂得回頭再說。反之過去的情形是:雜誌散佈在會場的各個角落,一方面無法發揮其服務展覽的功能,另一方面,觀眾的習慣是先看機器再細選雜誌,因此在繞完一遍,還要再繞一遍去找雜誌,而一般的情況又是觀眾在雜誌攤位停留的時間最長,人最多,擾亂了會場的秩序。

二、希望售門票,但要增進服務事項

  所有的展覽都希望有很多人來看,但所謂很多,並不意味愈多愈好。以CES而言,它所邀請的最主要的兩種對象,一種是散居全美及全世界的代理商經銷商,一為各種報章雜誌傳播媒體的採訪人員。在那樣一個大規模的展覽中,據統計參觀人數亦只不過四五萬人(因為觀眾入場要登記並發給識別證,所以數字應相當準確)。而在國內的展覽動不動希望有十數萬人參觀,相形之下,實在不切實際(第一次的GAST,十萬人擠進國際學舍實在是很意外的事情,但可一不可再)。當然,台北音響展的性質與CES並不相同,它乃以直接消費者為主要對象,我們認為比較理想的觀眾數字,應在三萬人上下。這個數字正是台北幾家以音響器為主要廣告對象的雜誌讀者的總數(包括重疊部份)。

  為了控制適當的人數,有幾種方法,向CES那樣採登記後發給識別證入場的方法,對我們而言,可能要消耗相當的人力物力,而且對象也不合適。因此一種比較可行的方法是售門票,像第一次GAST一樣,每張門票十元(幸而賣了門票,不然可能會出命案)。但賣門票不是為了賺錢或分攤展覽的籌備費用,而是要為觀眾提供相對的服務,像送他一本音響手冊或購買指南等。

  雖然歷次的音響展覽,也採取了類似的方法,就是買一本手冊送兩張門票,用錢來算,雖然同是羊毛羊身的關係,而其用意、精神、效果卻完全相反了。

  買門票送書的想法是:買票是你的義務,履行了這個義務,你便有參觀的權利,為了感謝你來參觀,我們編了一本資料大全,送給你,以後可翻閱翻閱。你不來看,你就得不到這本書,如非要不可,請花五十元買好了。同樣的,等我書送完你再跑來,只好抱歉了。

  買書送門票的想法是:我很便宜地賣你一本書,還送你兩張票,想想多花得來,所以不管你來不來,都該買本書。一旦書賣完,票也不能賣了(當然歷年書都沒賣完)。

  這兩種精神可說完全不一樣,前者以展覽為主,後者以賣書為主,賣了書就像已盡了義務。更何況,聽說採取這樣一種本末倒置,全世界僅見的售書送票法,背後還是經過精打細算出來的,因為賣門票送書,門票要繳稅(當年的音樂與音響真是大笨瓜),賣書送門票,門票不必繳稅。書、門票、觀眾既是羊毛羊身關係,於是賣書好了。

  至於今年,如果為時不晚的話,我們建議主辦單位:

  1.賣門票,該繳稅就繳稅。

  2.不必花大大把鈔票去印厚厚一巨冊的手冊(形同廢紙)。

  3.把各家雜誌負責人找來,和他們懇切商量,可以把門票收入分配一部份給他們,但希望他們動腦筋,編幾本特刊在會場免費發給觀眾,即使會賠一點本,也要他們幹。這麼一來,觀眾花20元的門票,就可能獲得一本由甲編印的產品型錄(即購買指南,因有大量廣告,不必補貼),由乙編印的音響名人錄,由丙編印的月曆手冊,由丁編印的每日特刊......主辦單位想賺錢(當然不是私賺),結果歷年經驗證明,錢沒賺到還賠了,事情又沒做好,為什麼不放手讓充滿了幹勁的雜誌社來做這些事呢?

三、希望主辦單位成立常設機構

  CES因為在隸屬於EIA(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相當我們的電器公會)之下,有一常設機構CES office,位於芝加哥密西根大道旁,常年地有數十人辦公,所以十九年來其展覽之規模並不因任何因素而有所影響。

  一個常設機構當然不是除了展覽以外吃了飯沒有事幹的,以一項成功的展覽而言,其籌備的時間通常在四個月以上(非常忙碌地),在展覽之後,大約還要延續一兩個月處理善後,所以CES每年為辦二次展覽而設專職機構是非常恰當的。有了專職機構之後,有許多好處。

  1.不會為辦展覽而辦展覽,而是為推廣業務而辦展覽。

  2.展覽的成效不會只以有幾萬人參觀來做衡量,而會看其延續的成果如何。

  3.有較長的時間與相關單位,如雜誌社、政府機關、國外貿易團等,進行研商,做最密切的配合。

  4.參展廠商在本次展前就能預知下次展的情況,因此攤位的設計、裝潢等可略加修改一直延用節省經費人力開支等。

  雖然,我們目前的電器公會乃為一常設機構,但「音響同業」只是所有會員及公會業務中之少數,這些少數,雖也成立了「音響小組」但均由會員代表任組員,而無業務執行人員,加之音響小組的成員或私務(公司業務)煩身或時有變動,幾乎發揮不了什麼作用。「音樂與音響」雜誌有鑑於此,發動成立音響聯合會,立意雖佳,也有簡單的辦事人員,但辦展覽的卻是「台北市電器商業同業公會」。

  我們認為公會「出面」來辦展覽是對的,但由公會「出馬」執行一切展覽事宜必然辦不好。若要公會成立一常設機構,幾乎絕有可能,既然公會在歷次的展覽中並沒有赚到錢(用以貼補會務?),何不採此事委給一雜誌社或發行公司來辦──可以請多家寫計劃,憑計劃再做實際審核、簽約。這樣一個分屬的常設機構不就成立起來了嗎?

會員寄望殷切,希望多動腦筋

  以上所提,當然不是每樣都是今年能做到的事情,但基於今年音響界的情勢,似乎所有的從業人員都把希望寄託在十一月的音響展覽上。假如這次展覽無法扭轉這樣一個低潮的趨勢,音響業界可能將更陷於困境之中。因此我們懇切期望展覽主辦單位,一定要戰戰兢兢,多花些精神,多動些腦筋來辦好這次展覽會。而以上所提意見中,或有多項關係到雜誌社的業務,但因基於音響刊物乃與音響行業共存亡的精神(事實上已有可見的少數音響性刊物處境比音響業者更艱困),乃不必其嫌,建議如上,希望我雜誌同行也能瞭解本刊此番用心,攜手努力為音響事業共同開創一個新的局面。

  最後,我們仍將我們建議的重點重覆如次:

  1.建議主辦單位迅速召集各雜誌社負責人,與同業代表共同研商促進展覽成效事項。

  2.建議停止原有音響指南編印計劃,而改由雜誌社協調編印不同性質之專刊、特刊等,能收擴大之效果而避免浪費。

  3.建議售門票進場,由雜誌社承諾贈書。

  4.建議各雜誌社暫停無所不用其極的廣告招攬戰術,拉廣告只限於打一次電話(問對方登不登),見一次面(取稿或協商),不要使業者對雜誌產生恐懼、厭煩感。

  5.建議各雜誌應竭盡所能,為展覽會報導各項動態或消息,加強宣傳。

  6.建議在會場撥給各雜誌集中的、適當的攤位(進出口處為理想),以便推展業務。

  7.至於錢的問題,大家坐下來商量。

AT-58-002  

轉載音響技術第57期 SEP. 1980 寄望今年的台北音響展/唐 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