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63-001.jpg

第四章 唱盤

  為了最佳的聲音再生效果,唱盤的三大元件──轉盤驅動、唱臂和唱頭之間必須要密切配合,如果三者之一有了不妥,不管你的其他組件如何的好,失真也會產生的。

  除了性能外,操作的方便與否也要考慮到,因為操作困難會使聆賞的樂趣失色很多,而由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沒有絕對的標準來判斷性能和便利與否,然而,選擇唱盤時有幾個基本的方面要注意,這就是本章要講到的。

一 唱盤的基本形式

  在今日的三大節目來源中,又稱做「聲音的入口」──調諧器、盤式和卡式錄音座及唱盤,仍以唱盤最為流行,和其他音響組件一樣,唱盤不能單由廠商所公佈的規格來判斷,選擇唱盤時一定要親自試用一下,以仔細的判定其性能和操作特性,操作方便與否要考慮到的因素有:全面設計、控制的配置、以及唱臂調整的容易程度等,今天市場上的機型包括了適於一般聆賞的相當簡單的單元,以迄複雜的「播音室用」系統,適用於要求嚴格的音響玩家。

  正如先前我們提過的,極端複雜的倡臂通常能提供較充分的性能,但是要有某種程度的技巧才能正確操作,而大多數的人在唱盤轉速及其他方面的調整上沒有問題,但是要用手把唱針放到唱片音槽上,則是很困難的。

1.自動唱盤

  除非你能小心的把唱針放到唱片上去,否則必然會滑過唱片表面而造成刮痕,這是由於唱針的針壓極輕,好一點的唱盤往往低於2克。

  而自動唱盤能自動的將唱臂緩緩放下,因而解決了這個難題,同時如果還附有「自動停止」機構的話,則唱片播放中按下了「停止」或「回臂」的按鍵,唱盤會停止轉動而唱臂也會回到原來的位置。

  全自動唱盤有一種「自動負荷」機構,能自動的選擇唱片的尺寸和轉數,並將唱臂放到唱片上去,聆賞者所要做的只是換唱片而已。

  而隨著為電腦的廣泛應用,唱盤的自動特性更加多采多姿,新一代的唱盤更能自動選擇曲子,以及多次重複播放,或者是依事先規劃好的順序播放乃至遙控等等極富變化,而能自動將一疊唱片依序播放,那就是「自動換片機」了。

2.自動換片機(Auto Changers)

  典型的自動換片機能連續的放上6張唱片,而聆賞者無需做任何動作,自動換片機有一根特殊的長軸可以穿過一疊待播唱片的中心,按下「播放」鍵以後第一張唱片自動降到轉盤上,而唱臂也移動到播放位置,開始播放,第一張唱片唱完以後,唱臂回到原來的位置,第二張唱片放下,唱臂又再移到唱片上,這種過程一再重複直到唱片都放完為止。

  對交響樂和組曲之類的古典音樂而言,有時候要一張以上的唱片才能包含全曲,好比說,如果一套唱片有四張,其灌錄的順序是:第一片的A面、B面,第二片的A面、B面,第三片的A面等等依此類推,這也是一般的播放順序,但是如果用自動換片機來播這種較長的交響樂和組曲的話,其播放順序是第一片的A面,第二片的A面等直到所有A面都播完了再反過來播B面,有很多外國唱片就是依這種順序來灌錄的,尤其是歐洲方面最多,這種錄音不能適合所有的人,因為到底自動換片機的愛好者並不是很多。

  自動換片機能依次的播放每一張唱片的同一面,但卻不能自動反轉,所以才會有整套的唱片第一面先錄再錄第二面的情形。由於方便和操作簡單使得自動換片機一度極為流行,特別是用來播放78轉的唱片。

3.手動唱盤

  音樂播完以後,唱臂喀啦的一聲後就回到其停止(原來)的位置了。這種動作順序是在轉盤的軸上裝一個小齒輪以和帶動唱臂的齒輪咬合。

  然而,在手動的唱盤上,唱完後唱臂仍然留在唱片上,週期的發出聲音來,這樣聆賞者就會站起來把唱臂送回原位。

  所有30公分的LP唱片都留有直徑106.4毫米(mm)的中心區域,而所有17公分的EP唱片都有97毫米的中心區域,故而播放到最後一層音槽時,唱臂都成同一角度,這種標準化的唱片設計使我們能在自動唱盤上裝置一種機構,使唱臂到達這個角度(唱片節目播完)以後能自動回復到定位,大多數的唱盤是用齒輪來完成此一動作的,而一些高級的機型則是單獨使用一個馬達來完成的。

  而手動型的唱盤沒有這種複雜的機構,因此使用者操作時要多加留意,然而,最近幾年以來手動唱盤也裝置有半自動的舉臂器,可以緩緩的升起或降下唱臂,以避免大意操作所導致唱片或唱頭受損的機會。

  所有的唱盤可以區分成自動、自動換片、及手動三種形式,前面兩種由於機構較複雜其售價是比裝有同樣轉盤、唱臂和唱頭的手動式貴很多,而唱盤的基本特性是:性能、各組成元件的價格,以及依使用人喜好決定的操作便利程度。

二 唱盤底座(Cabinet)

  往往看起來很貴的產品其性能卻未必如我們所想像般好,音響器材尤為如此,因此買以前仔細的檢視一下是必需的;除了唱臂、轉盤和唱頭是所有唱盤的心臟外,底座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通常,使用者對這些心臟單元的選擇都極為仔細,但是卻會忽略掉底座這一單元的選擇也很重要。底座如圖29所示。

AT-63-002.jpg

  這是很嚴重的錯誤,底座的作用並不只是一個裝飾箱子而已,它能墊住心臟部位以防止能導致失真的震動和撞擊,就像橡膠阻尼和彈簧可以避免外界震動對馬達和電源變壓器的影響,也能隔絕二者本身所造成的震動。如果唱盤受到強烈的震動,應將唱臂升起,否則發出的聲音會失真。

  至於對付震動,愈重的唱盤系統愈有績效,另一方面輕的唱盤系統如採用懸浮式的轉盤和唱臂,也能對付震動。

  增加底座重量的方法有很多種,包括了採用鋁質模鑄另件、補強的材料、或用疊合木材使為唱臂和轉盤所開的孔減至最少等方法,而懸浮系統(圖30)有好幾種避震措施,一唱盤的特殊性能而定,但都是基於一般概念的。

AT-63-003.jpg

  除此而外,大多數的高級唱盤都採用避震腳來增加效果,如圖31所示其結構,而除了傳自固體的震動以外,空氣傳回的聲音回授也會導致失真,這就是何以要用防塵蓋來防止揚聲系統或其他來源所發出的聲音影響到唱盤。

AT-63-004.jpg

第五章 唱盤使用要點

  使用擴大機時,我們只要放置在通風良好的所在,插上插頭旋高音量就可以了。

  至於唱盤,我們開動後轉盤就會轉,但是還有很多工作要完成。好比說,我們要十分小心的放下唱臂以免損壞唱片和唱針,同時我們也要考慮到音質。再這一章裡我們要講的就是如何適當的操作唱盤;但要注意:有好唱盤而不會用就等於廢物一樣了。

一 唱頭使用要點

1.唱針的置換

  根據已經證實的資料顯示,一枚鑽石唱針的平均壽命約為500小時,換句話說,如果你每天播放三張LP唱片,每兩年就該換一次唱針了。

  當然我們還是樂於知道唱針的正確壽命為何,但是由於唱針的形狀、針壓都不同等因素,其壽命是很難判斷的,除了真正專家外,很難一眼就看出唱針的好壞。

  一般說來,如果唱針無法再生清澈的高音,或是聲音經常都是歪曲的,就表示唱針已然損壞,也就到了換唱針的時候了。

  但是由於聲音是漸漸惡化的,往往很難於察覺,所以最好是依照一般唱針的壽命更換唱針,或是一覺得聲音不對勁就好換了,因此為了能全面享受美好的聲音而不要惱人的失真,請適時的置換唱針。

  電磁唱頭的唱針置換很簡單,這種唱頭一般說來不同之處是在於振動系統和唱針的形狀,但是結構都是相同的,這意味著你可以在同一個唱頭上換用另一種型式的唱針,而所造成的變動很少,好比說,你可以用橢圓的唱針來取代先前的圓形唱針,而形成另一種振動系統。

  我們往往會認為所謂換唱針只是換掉唱針的針尖而已,但實際上是整個振動系統都換掉了,包括唱針、唱針連桿、磁鐵和阻尼在內,而高級音響用唱頭置換唱針的費用和手提式比起來,似乎是高出很多,而買一個備份唱頭的費用則是一枚備份唱針的兩倍以上。圖32是唱針的置換情形。

AT-63-005.jpg

  唱針的針尖很容易弄髒,因而減短壽命,因此要時時用沾有酒精的軟刷子清理,清理的方法是將刷子由連桿向針尖方向輕刷。

2.唱頭殼的裝卸

  通用唱臂的唱頭殼裝卸很簡單,因此你可以隨意更換唱頭,來欣賞不同型式的唱頭表現。

  但是你要注意唱頭和唱頭殼的重量,除了兩三種例外的情形外,通常裝在一起後是可以在幾乎所有的唱臂上獲得平衡的,然而,有時候會有一些小問題出現,儘管這些問題在實際應用上並不足以造成太嚴重的難題,但是音響系統中往往會有很多類似這種的小問題出現,慢慢我們會討論到,往往這種問題是很難於應付的,但是一旦你已能充分的覺察到並加以糾正,你這一方面就可以畢業了。

  經常我們很少注意到唱頭殼上的提柄,如果不能和你的手指密切配合的話,不妨用鉗子彎一下,以便於精細的操作;同時每次把新的唱頭殼裝上唱臂時,要記著調整超距。

二 唱臂使用要點

1.針壓調整

  靜態平衡唱臂的針壓調整是移動平衡錘,依照唱臂的不同有兩到三種調整針壓的方法,這裡我們要說明的是如何調整唱臂的平衡。

  如附圖所示,首先解除抗滑裝置的小錘,將平衡錘前後轉動直到唱臂在水平方向或得平衡,此時如果輕敲唱臂而其上下擺動的程度相同,就表示到達平衡了。

AT-63-006 - 複製.jpg

 

  其次,將計數環上的「0」克和平衡錘上的一道刻痕對正,注意是轉動計數環去對正,千萬不要動到平衡錘。

  每一種唱頭都有其本身的針壓範圍,一般說來都在1.5到3克之間,唱頭本身並沒有精確的針壓要求,祇是某個許可範圍內的針壓而已,初入門者往往無所適從,但是只要是在指定範圍內就無妨,要求最好效果,不妨選一個中間值,或是選一個中間偏高的值,即2.25~2.5克。

  你當在指定針壓範圍內播放唱片,但是如果你不願接受這種範圍的話,針壓較重比較輕好(但是不要用超過4克的針壓播放唱片)。

  一旦唱臂調到平衡以後,就可以轉動平衡錘向前來增加針壓了,如果說你轉動平衡錘時計數環沒有動,或是你只轉動計數環,就不對了,你又要從頭開始一次。

2.側向平衡及抗內滑裝置的調整

  唱臂平衡後,使唱盤傾斜如果唱臂滑向右邊或左邊,就必須要調整側向平衡了。

  如果唱盤是十分水平的放置,你就無需擔心側向平衡了,但是由於地板或音響架未必一定水平,因此完全水平的情形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調整還是必須的。

  這個時候你要調整的是唱臂左邊的小錘,如圖33所示,調整到唱臂不再滑動為止。

AT-63-006.jpg

  對初入門者而言,要洽蕩的調整側向平衡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工作,因為側向平衡小錘些微的移動往往對唱臂沒有影響;如果你把平衡錘移動1-2mm就發現唱臂不再滑動了,你會覺得這種調整過程很簡單,但是如果你移動了5-6mm而唱臂的滑動依然,你就會很困惑而不知如何是好了,這時候你不妨將平衡錘左右移動,找出唱臂開始滑動的兩點來,然後把平衡錘設定在這兩點的中央就可以了。

  實際應用上我們當先調整側向平衡,其次才做針壓調整,這種型式的側向平衡裝置不受針壓調整的影響。

  再來就是抗滑力的調整了,先把抗內滑小錘掛在唱臂軸上凸出的小連桿上,連桿上有刻劃,如圖33所示。

  連桿上的刻劃由軸算起每一格0.5克,如果把小錘放在由軸算起第二格,就相當於針壓1.5克,如果你打算把針壓調到比先前提過的還要高的程度,就把抗抗滑力小錘掛在下一格針壓較高的位置。

3.舉臂器調整

  舉臂器能將唱臂升起或放下,但是如果沒有調整好,譬如說設定太低了,就無法舉起唱臂,太高了又很難精細的放下唱臂,限制了操作的便利。

  高度可以用一支調整起子輕易的調出來,理想的高度是讓唱針和唱片間有5mm的間距,要注意調整起子一小轉高度就差了很多,因此設定時要小心,以免唱片受損。如圖34

AT-63-007.jpg

4.唱頭殼裝卸和超距調整

  除了少數特殊的情形外,唱頭殼連接端子的設計都不同,為了要使之能裝到所有的通用唱臂上去,我們使之標準化了。

  唱頭殼的裝置方法是這樣的,先把唱頭殼插到唱臂上去,然後鎖緊固定唱頭殼的螺帽,但是如果鎖得太緊,唱頭殼會傾斜,而長期使用後或是經常裝卸唱頭都會使閉鎖螺帽鬆弛,唱頭也會傾斜。

  這時候,左右聲道的聲音變得不平衡,或是有多餘的噪音產生,唱頭殼水平調整可以轉動唱臂下方閉鎖螺帽後面的螺絲而完成。

  如果唱臂沒有這種螺絲,就要採用有水平調整的唱頭殼,否則只有將唱臂送修了。

  唱臂上可以移動的部位都很堅固,但是製造時都有精細的公差,所以如果鎖太緊了,就會受損,因此閉鎖時用上適當的力道就行了。

  唱頭殼和唱臂端子的連接有賴於唱臂館中彈簧的助力,有的接點還鍍上金來防止接觸不良和電力損失,有的唱頭才用不久就無法正常工作,換一個也是一樣,這就是接頭處接觸不良了,解決的方法市用酒精清理接點,或是用粗一點的布來擦,如圖35所示。

AT-63-008.jpg

  如果你無法找到有問題的接點,就只好把整套組件都檢查一遍,這是很麻煩的事,不過要記住這個原則:

  如果有問題發生(好比說:沒有聲音、有怪聲等),從聲音的入口開始依照順序的檢查到出口,這是找到出問題所在最快也是最合邏輯的法子。

  為了防止唱臂有水平循軌誤差,唱針和轉盤中心軸尖要有超距,如圖36所示,超距依唱臂型式不同而有所不同,然而大多數的超距約為15mm,因此很容易設定測量用的刻劃。

AT-63-009.jpg

  超距的調整方法是這樣的,把唱頭殼上固定唱頭的螺絲鬆掉,由於在正確距離上下可以有±2mm的誤差,因此無需精確的調整角度。

三 轉盤

1.轉數(rpm)

  要測定轉盤的轉數,可以讓碼錶和轉盤同時開始轉動,然後算算看轉盤是否在60秒之內轉了45轉,我們是不是可以用這種方法測出精確的轉速呢?

  在奧運會時,賽跑和游泳的紀錄可以同時用電子計時器漢人控制的碼錶計時,碼錶是用來做電子系統故障時的後援,其精確度是比電子計時器差。

  正常情況下,100米10秒的紀錄可以說是人類體能的極限,因為多年來這個紀錄都未曾打破過,但是,事實上當今有些跑者已經打破這個紀錄了,碼錶和電子計時器不同,計時的時候容許有誤差存在,碼錶計出的時間有較短(即較快)的趨勢,哪怕是由專家操作也一樣,這就是何以有些跑者可以打破100米10秒的大關,自然,這種紀錄是非正式的。現在我們回過頭來講唱盤:

  45rpm時每一轉要1.333......秒,因此60除以1.333......就是轉數(rpm)了,但是這個數字是否可以用碼錶測出來呢?無需多言,這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有一種裝置可以用目視來檢測轉數,那就是測速器(stroboscope)。

  有些轉盤的邊緣刻有細槽,而有些轉盤的細槽要經由一個小窗才能看到,這就是測速器測速用的。

  測速器的原理如下:如果一支圓柱的週緣有很多畫面,轉動時(每秒前進一格)我們睜開眼睛為時一秒,則畫面看起來是靜止的,而如果轉動較快的話,我們可以看到畫面是往左移動的,如果較慢的話,則是往右移動的。

  嚴格說起來,由於交流電源頻率的關係,我們家裡的燈光每秒都閃爍50或60次,而我們之所以未能察覺,是因為這種閃爍很快速之故。

  而唱盤測速器就是採用這個交流電源的頻率為參考,而使前面提過的畫面每間前進一格,因此同樣的,如果這些刻劃做得和交流電源的頻率一致(每秒50或60周),我們就可以測定轉數了,即如果刻劃看起來是靜止的,轉速就是正確的,測速器邊緣的細溝就是這種刻劃。測速器是依照交流電源的頻率調整的,因此如果用電池(直流電源)供電時,就不能工作了。

2.轉盤的保養

  轉盤每年至少要檢測一次,就好像汽車的年度檢查一樣。皮帶或惰輪用久了就會耗損,故而長期使用以後就要更換,和唱頭一樣。

  至於像馬達之類的轉動部分應當有充分的潤滑,然而,很多轉盤的軸承很特殊,免除了潤滑的必要,因此,你要仔細的閱讀唱盤的說明書,以採取必要的潤滑措施。

  有很多人不知道橡皮墊是可以洗的,我們建議你每個月要清洗一次,如果橡皮墊很髒,就算你把整張唱片都弄得乾乾淨淨的,橡皮墊上面的灰塵還是會黏到唱片上去,所以一定要常常清洗橡皮墊。

四 系統間的連接

  唱臂有兩條輸出線和外界連接,紅色導線是右聲道,而白線或黑線則是左聲道。輸出線末端的插頭要插在擴大機的唱盤輸入(Phono)端,如圖37所示,而唱盤的電源最好是插在受擴大機面板上電源開關控制的插座上,即標有"Switched"的電源插座。

AT-63-010.jpg

  然後開啟擴大機的電源,並把選擇開關定在唱盤(Phono)這一格,放上一張唱片,你會發現有奇怪的噪音(哼聲或隆隆聲)出現,怎麼弄的呢?原來唱盤沒有接地!你再看一看唱盤上是不是還有一條細線沒有接上?這條細線就是接地線。

  有些唱臂的接地線一開始就接到輸出線上去了,因而省掉了另外接一條地線,但是如果你發現有一條線沒有接上的話,就接到擴大機的接地(GND)端子上去。

  這樣哼聲才會消失,但是如果你已經接地了而哼聲仍不能消除,那就表示要採取更加完整的接地措施了。

  就像避雷針的地線要接到大地才能將雷擊引入地下一樣,是以把接地線接到自來水管也是一個好辦法,然而近來許多的水管都是合成樹脂做成的,無法流通電流,那時你可能會想到瓦斯管可以,因為那是鉛的,但是請稍候,如果瓦斯管上流有大電流,會產生火花,那就會爆炸了,所以絕對不能把地線接到瓦斯管上去。

  我們可以去電料行買一支1米(3.3呎)長的接地棒,最完整的接地方法就是把這支接地棒埋在濕土中,然後接一條線到GND端去,但是有時候可能你無法這麼做。

  另一個消除哼聲的法子是重新安排唱盤和擴大機的位置,讓唱盤遠離擴大機,以免擴大機中變壓器的磁通為唱頭拾取到,在有些公寓裡,幾乎所有可能消出哼聲的方法都試過了,仍然沒有效,最後終於找到問題之所在了,原來唱盤後的牆壁正好緊臨著電梯的通道。

  哼聲泰半可藉讓擴大機接地而消除,如果不行的話,就要採取更廣泛的對策了,而音響系統各組件位置的安排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彼此間的性能會相互影響。

  由於唱盤所處裡的信號是來自唱片音槽的細小聲響,所以很容易感染到哼聲,而唱盤的另一個弱點是吼聲(howling)。

五 吼聲

  在音樂廳裡,有時我們會聽到尖銳的嗡嗡聲或尖叫聲,這是由於公共廣播系統揚聲器的聲音重複的回授到麥克風所致,即揚聲器的聲音傳回麥克風,再由揚聲器送出來,又傳回到麥克風,如此一再重複,這種現象就是吼聲,而吼聲能否消除涮混音工程師的技巧如何了。重點在於揚聲器的放置位置以及電平的設定,據說有的地方有這種規定,如果發生一聲吼叫聲,就要罰混音工程師若干錢。

  而家用音響系統在室內也會產生吼聲,放唱片時如果音量開得太大,有時候就會有吼叫聲出現了,這和聲音由揚聲器回授到麥克風一樣,唱盤如果受到揚聲器所發出聲音的振動,而為唱頭所拾取到,就會產生吼聲了,麥克風和唱盤發生吼叫聲的原理都是相同的。

  雖然說原理相同,麥克風和唱盤之間還是有差別的,只有聲音會使麥克風產生吼叫聲,而地板的震動也會導致唱盤的吼聲,低音吉他、大鼓的聲音都會使地板震動,而震動會傳回到唱盤因而導致吼聲,在麥克風裡,吼聲通常是尖叫之類的高音,而唱盤所生的則是低音調的吼聲。

  唱盤的設計都會將吼叫聲的預防列入考慮,底座和避震腳都是因此而特別設計過,然而,吼聲照樣會發生。

  消除吼聲最常見的方法是把唱盤放在避震腳座上,但是有許多情況,問題是在別處所發生的,最常遭到忽視的一點是唱盤的支撐基礎。

  如果唱盤架太輕,諧振產生因而導致吼叫聲,因此,唱盤要放在結實的架子上,同時擺上書之類的其他重物來穩住陣腳。

  如果支撐基礎很重仍然發生吼叫聲,就該檢視一下唱盤的位置,在室內的角落裡,低音調的聲音往往會產生駐波(standing wave),有時候唱盤只要移動個50公分就可以消除吼聲了。

  有的情形是尖銳的吼聲(嗡嗡聲)尚未出現,音質已然受到影響而混濁不清,如果把唱針放在靜止的唱片上,而把音量開到三倍於一般的聆聽水平上,而吼聲仍未出現,這種配置就是可以接受了。

  如果你認為只有避震腳座能消除吼聲,那你就大錯特錯啦!

六 唱片的清理

  如果你在唱片架上找到一張能令你回憶起往日歡樂的唱片,你就會充滿快樂的回憶,但是有時候你把唱片由封套裡抽出時,會很掃興的發現唱片上佈滿了塵垢。

  你愈喜愛唱片,你就愈會小心的清理它,不用多說也知道,導致雜音的刮痕和灰塵是不受歡迎的,或許老唱片上的每一道刮痕聲都會令你想起老日子,但是從現在開始,還是不要讓你的新唱片生塵或發霉才好。

  每個人都有唱片上灰塵所聲雜音的經驗,一旦你注意到這種雜音,就變得愈發不能忍受它,在音樂的緊要關頭出現雜音會破壞了整個樂曲的氣氛。

  現在我們講一講唱片的清潔刷。

  唱片清潔刷最普遍的型式是海綿外面包上天鵝絨,有精細纖維和高密度的天鵝絨最理想,如果用手摸精細的天鵝絨,觸感很柔細,最柔細的天鵝絨可以把音槽深處的灰塵都清出來,用來清理唱片是最好不過了,但是實際上,事情並不完全依照這個情節進行的,一旦清潔刷舉離唱片,所收集的灰塵也留在唱片上了。

  另一種情形是,剛剛把灰塵除去,又黏上更多的灰塵了,這是靜電的緣故,唱片是由氯化乙烯做成的,很容易積聚靜電,因此就算你用唱片刷清除了灰塵,感應而生的靜電又把灰塵吸到唱片上去,弄成一個惡性循環,唱片上的靜電可以高達3.000到5.000伏特。

  為了避免這種惡性循環,發展出一種採用抗靜電溶液的濕式唱片刷,這種抗靜電的溶液中往往也含有清潔成份,能有效的去除霉污和頑固的灰塵。

 然而,濕式的唱片刷很難使用,弄得不好反而會導致反效果,如果用濕式唱片刷清理過的唱片尚未完全乾透就拿來播放,唱片和唱針都會受損。

  因此最好是只有相當髒的唱片才用濕式唱片刷來清理,而清理過的唱片一定要乾透了才播放,至於不太髒的唱片,還是用一般的乾式刷子來刷,然後用吹氣來抑制靜電的產生,同時吹掉殘留物,對於懶人而言,唱臂式的清潔刷最為方便,然而,馬達轉矩極低的唱盤不能用,以免影響到轉數。注意:唱片一旦沾到灰塵,就很難清除了,因此事先預防灰塵的積聚遠勝於事後的清理。

AT-63-011.jpg

轉載音響技術第63期MAR. 1981 每月專載-唱盤的機械設計與結構-第二篇(第四、第五章)/蘇天豪 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