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07-001.jpg

當今新型的立體聲音響設備,似乎可以用來播放各式各樣的唱片,但78轉唱片卻是例外。如果您有一大堆古董唱片,怎麼辦呢?閱讀本文,可能使您在一大堆廢物中掘到金礦。

  大多數愛好音響,並且擁有最新式音響系統者,都會擁有一大堆舊式唱片,被遠遠冷冷的儲存在某一櫃子的某一角落,或者在襖熱無比的閣樓,或者在潮濕陰晦的地下室。本文將提供這些舊式唱片被撢開灰塵,並且被成功播放原音的最佳方式。使用新式的立體唱頭經常不再需要其他調整手續就能把單聲道LP唱片相當優異的重現原音,可是舊唱片的非RIAA特性播放時,就非動手去調音調控制不可。

AT-07-002.jpg

  78轉的唱片聽起來實在是粗陋無比: 拙劣、尖銳、騷亂、隆隆響、混濁──幾乎可以用盡所有Hi-Fi音響辭彙中最不上道的評語。然而,我們可以使它好聽而順耳。向那些卡羅素的唱片,據說「非常值錢」的Lilli Lehmann唱片等,甚至於在某某慈善拍賣場一時福至心靈順手購下來可能是Paul Whitemans之輩所留傳下來的唱片,這些唱片的音響效果要是由懂得處理的愛好者善加運用,不但會使您感到動聽,音質之美更是超乎意料之外。也有一件事實是許多78轉唱片已經被轉錄為LP型唱片,有一部份的音質較為清晰──但是更有絕大部份並非如此。而且,無論是熱門的或古典的78轉唱片,在其轉錄過程中都被唱片公司過度濾音、偽製立體、不當編篡、或不正確的播放速度所摧殘,結果兩者比較之下,簡直就像完全不同的唱片一般。

  如果僅僅作粗淺的觀察,很多人也許會以為新型的立體設備似乎能適合播放任何一種唱片,就是78轉者除外。譬如某些較高級的手動型唱盤根本就省略了該項速度; 即使說大多數的唱盤還保留這項速度設備,但是大多數立體唱頭的設計也只是適合於音槽微細者。提到唱針,性能良好的電磁唱頭根本用不上,只能購買比較容易見得到的專門用為播放78轉唱片者(譬如某些Shure和Pickerring型式),2.7或3.0 mil的唱針才合用。"Reversible"和"Universal"的唱針能夠勉強用上的只有平時用在廉價唱機上的陶磁唱頭唱針,Dual唱針經常使用在78轉唱片上的是一種寶石針尖(而不是鑽石)。除非你不在乎唱片是否會受損,否則上面這些器材的使用狀況會相當令人心痛。此外,就目前所知,一直都沒出現過78轉唱片等化專用的前置放大器。而以上這些僅僅是使用新型設備播放老唱片時最基本上的問題。

  有心人已經採用許多方法來試探解決問題。據傳有一家英國學校堅決認為老唱片只有使用老唱機才能聽得順耳──意思是說,古老唱機配古老的唱片是當然之道。這種說法最有利於古董銷售商,他們將可以在這些擁護者身上意外發一筆橫財,而把古董以高價賣出。二十年代的一架舊唱機也許在那時只值美金一百元左右,而現在購買者卻願意以數倍甚至數十倍高的價格購來用以傷害自己的唱片。這話不是危言聳聽,只要你一想到那種古舊唱機的唱針針壓幾達一磅的幾分之幾,而且根本無所謂順應性時,你就會發覺那麼多唱片能在那種播放情況下倖存苟活,簡直就是一大奇蹟。而且固然音響共振有可能矯正錄製設備的缺失,但是更有可能的是舊式唱機將會集結──而不是改善──所有疵漏於一身。

  根據Gennett唱片公司所指──該公司一度是首屈一指的唱片生產者──其舊式的錄製設備,有效響應是從128到4,000Hz,其中在300到500Hz中間還有一段尖峰響應,然而它的新式Electrobeam錄製設備則可以平坦的響應在16到20,000Hz之間,遠遠大過舊式設備者,而其尖峰響應只在2,000到8,000Hz之間略有突出,然後略有降低地延伸到15KHz以上。此外,Gennett並沒有指出播放響應如何,而我們當然也無從知道該公司如何測定響應。另外,Brunswick公司宣稱,其音響錄製系統在128到2,000Hz之間響應得非常良好,而其唱機能夠重現250到4,000Hz之間的頻率響應。(可是在其所發表的圖表資料中,錄製及播放的新型電氣設備都能平整的響應在整個音頻範圍之內)

  當你傾聽舊式唱片時,耳朵引使你一直猜疑的疑點,將可以從當時獨立性質的專家們所發佈的響應曲線上得到證實: 錄製特性不但從一廠牌到另一廠牌顯著的不同,甚至於從前一段到後一段時間,以及從一間音響室到另一間音響室都會有所差異。就舊式或早期的電動錄製設備來說,雖然它們可以區分成好幾個演進的機型世代,可是你簡直就找不出其標準的響應曲線。

  諧振效應不但影響舊式唱片不能有各種高音頻率(那種音響就像一只設計差勁的揚聲器中所發生類似線性不良的結果),而且特別在諧振頻率上,還會造成舊是或早期電氣錄製唱片的一種過荷現象。錄製唱片先驅者Fred Gaisberg在他的"The Music Goes Round"一書中詳述Max Hampe, HMV柏林公司的錄製技巧,而激起Frieda Hampel公司極力排除過荷現象的強烈意圖。

  當然年復一年,每一家唱片公司唱片的品質都有所改善。在一九一O年代前期,所有唱片都普遍產生嚴重的諧振現象,到了二O年代初期,唱片的響應曲線已經改善德相當平直。一九二六年到一九二七年是電氣錄製的發芽時期,各方面都顯得新不如舊,可是很快地,電氣性能的響應曲線就能改善得相當優異。

  在這整段期間內,愛迪生唱片聲勢上一直領先其他競爭者。一九O九年間,湯姆士愛迪生發展出一套舊式唱片切琢器,大大改善音質。奧立佛里拉和華德威奇在他們合著的「從錫箔到立體聲響」一書中提出其有關這方面的論點,他們認為這種改良歸功於切琢器的振動盤上安置了粘滯阻尼用的液體。阻尼效應把響應曲線的上側平坦化(可能是在3KHz左右,那是大多數舊式唱片響應的平均上限),並且延伸了低音音頻的有效範圍。愛迪生的圓筒式唱片發表於一九一O年,而當時所有的舊式鑽石牌唱片,在船針度上都遠勝於同時期的其它側壁鏤刻方式唱片。愛迪生的Amberol圓筒式四分鐘唱片,其傳真度多少會被唱片表面噪音所破壞,可是一九一二年後商標為Biue Amberol的圓筒唱片問世,上述缺點即有重大改善。

  所有愛迪生公司的圓筒式唱片(除了一九二九年末期湯姆士A,愛迪生公司宣布退出唱片業界之前一段極短的時間內所灌製的少數唱片之外)都是以垂直方式切琢,經長為一般人稱為「山峯──山谷」是過程; 而大多數的其他公司都採用一八八八年艾米爾柏林那公司首度採用的音槽側壁調制方式。側壁式唱片可以用標準唱機配上單聲──LP以及適當的唱針來播放; 可是山峯──山谷式唱片則否。

  現在,我們將說明立體唱頭如何能把垂直切琢式唱片在現代設備上原音再生。

  要能夠繼續維持對老式唱片的興趣,並能夠使舊式唱片的收集者以及同時也是立體音響設備的擁有者感到最大的滿意,讓我們來瞧瞧這樣作要有些什麼配合要求。自然,成本問題會限制了再生音響有多接近理想的決定因素; 可是要知道,儘管如此,適當的投資將可以從大多數的老式唱片獲得極令人滿意的原音再生。

  下列是必須特別考慮的因素: 

1.音槽大小不標準。

2.速度不標準。

3.有兩種不同的切琢形式: 垂直式和側壁式。

4.直徑和音槽排列不標準。

5.各種不同的中心孔大小和中心位置。

6.等化器設備。

AT-07-003.jpg

唱針與音槽間的正確接觸

  78轉唱片音槽的寬度、深度以及形狀並不像LP唱片者的標準化,即使同一形態的兩張也會發生差異現象。由於用在舊式與早期電氣式時期唱片的鋼針使用時必須深深陷在音槽之中,以便能夠隨著音槽形狀即大小來依循行動,因此那時候的音槽不必非常精密,即使有所差異也不會構成太大的差錯。而且當時的風尚被認為最理想的方式是每換一張唱片時就更換一支新鋼針,每支鋼針只播放一次就罷。可是當今使用壽命極長的鑽石唱針卻是依照已知大小的音槽來加以琢研刻砌。結果,現今"78轉"唱針(正常規格是3密爾)播放舊式78轉唱片的功能會隨著音槽路徑而有相當程度的差異。如果唱針恰巧合適,那還好。如果不是這樣,那簡直就慘不忍聞!有件事時常會發生,一隻原來是設計用於現代唱片V形音槽的2.7密爾唱針,遭遇到不是V形而是應該使用3½到4密爾唱針的U型音槽。在這種不愉快的情況下,唱針的針尖並不正常的停靠在音槽兩側的中點位置,而是一路靠到音槽最底端,然後像一隻小舟在怒海中一般翻滾狼狽不已。音質差勁之極,喧噪、混濁,甚至惡劣到無法鑑聽。這種現像特別是在那些真正舊唱片收集者的身上最常發生,令人痛心不已。

AT-07-004.jpg

  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至少有兩張非常稀少而珍貴的QRS Earl Hines鋼琴獨奏唱片也身列這一不幸事例之林。灰心的唱片蒐藏家稱它們為「劣製品」並一再尋求其他翻版,冀望能找到一張能夠好好播放的。事實上,錯並不是在「劣製品」身上,只要會使用正確的唱針就能夠把「劣」製品變得非常動聽。International Observatory Instruments(5401 Wakefield Drive, Nashville, Tenn. 37220)已經發展出並開始銷售一種能適用於Shure M-44立體唱頭的一系列唱針。其中一型,IOI的"Truncated"唱針,可以「矯正」大多數的「劣」產品。這種唱針很像一隻標準的2.7密爾唱針,可是其唱針底端被磨平了,以減少針尖和音槽底端不規則表面碰觸的機會。而且,它不但能適當的運用在大小及形狀都相當不標準的音槽上,而且還可以在晚近V形音槽78轉唱片上發揮極優異的工作性能。我們曾經運用Truncated唱針於從一八九六的Berliners到晚期的Fifties 78轉唱片,結果效果相當相當良好。(IOI最近又推出專為播放哥倫比亞一九O三年發行的短時間唱片的一種特殊Truncated唱針)。

  有某些蒐藏者他們比較喜歡用一種不同的唱針於晚近的78轉唱片上──特別是超級的英國笛卡ffrr系列和DG Variable Micro grades的四十年代晚期及五十年代早期唱片。由於這種唱片音頻寬廣,如果要使高音適當重現勢必需要較小半徑的針尖,特別在內側音槽上更是如此。因此用來作播放複製唱片的2.5密爾唱針就經常被加以選用,可是最近IOI又推介一種橢圓形狀專為播放後期78轉唱片的唱針。

  大多數垂直鏤刻式唱片都能夠運用標準的3密爾唱針而獲得良好原音重現,唯有Pathest;唱片不行。這種唱片是用寶切叨琢器來鏤刻,音槽既寬又淺,如果要能有動聽的原音,必須配合合適的唱針。那種大型的切琢器元件(幾乎只對唱片本身做了浮雕工作,而不是鏤刻)會對高頻響應有所限制。但是只要用對了唱針(又是IOI的產品)唱片也能夠相當動聽。這種唱針也可以適用於Okeh的垂直鏤刻式唱片之上。

AT-07-005.jpg

速度的問題

  西元一九二五年之前,唱片的速度曾有過大幅度的變化。Berliners, Victors和Zonophones唱片公司在一八九O年代晚期到一九OO年代早期都使用每分鐘七十轉的唱片速度。愛迪生的Diamond牌唱片曾被臆測是以80rpm的一定速度予以錄製──這速度對哥倫比亞以及大多數的Pathe唱片來說都能產生相當良好的音效,Pathe公司由於製造程序上一遇到機件磨損就重行安排錄製工作,往往使得同一種錄音內容的兩張唱片會有速度不盡相符的現象產生。Victor公司在一九三O年之後經常保持在正常的78rpm速度上,可是偶爾也會偏離其標準,較被熟知的是大多數都接近76rpm。Pathe早期的蝕刻標誌型(那是一種把標籤資料刻在唱片表面,而不是印在紙上的方式)垂直鏤刻式唱片經常都屬於90rpm,該公司甚至生產過一種20英吋的怪物,像像中應該視播放於120和130rpm的速度上!

  除了Pathe上述這類的尺寸及速度(其實它們少之又少)之外,把就唱片放在現時市上的各種可變速度的唱盤上,有兩種品牌可以工作得相當優異。最被音響界所熟知的可能就是瑞士產品Lenco。L-75型是Lenco系列中最精密的可變速度唱盤,雖然說該一驅動系統也適用於其他機型之上。除了有一個低速範圍供16rpm的唱片使用之外,它可以連續不斷的從33rpm之下變動到大約85rpm左右。最高速度根據使用的唱片而改變,也可以從內部予以調整,使速度高達播放蝕刻標籤型Pathes唱片的90rpm。我們的樣本唱片更可使其高過90rpm。我們所使用的該型唱盤上得唱臂是插入唱頭式的Shell; L-75型唱機上有抗滑系統──播放Pathes的一部份唱片時有很特殊的優異性能,因為即使在極高的循跡力下唱片仍有失循現象。(需要大約4公克甚至更多的垂直循跡力)。

Lenco L-75.jpgRek-O-Kut CVS-12.jpg

  另外一機種是Rek-O-Kut CVS-12,要找這種產品從專業產品販賣者來找比從消費性音響產品店容易得多。其速度範圍可自15rpm變動到100rpm。該型唱盤可以不和唱臂一起買,也可以根據客戶要求的品牌來安裝。Lenco買時可以整體的買,附有一個基座以及額外的防塵蓋(Rek-O-Kut CVS-125也有整套的唱臂、基座,以及一組QRK立體唱頭)。你可以在Rek-O-Kut上使用許多型的唱臂。如果你想選擇一隻沒有抗滑設備的唱臂,那麼就需要具有7公克以上的循跡力,以便應付最難纏的Pathes唱片,因此購買前必須仔細檢查唱臂本身的調整範圍。要記住,你也可以在唱臂上加上額外的重量來解決Pathes唱片的困擾。

側式鏤刻與垂直式鏤刻

  今日的45-45立體式鏤刻方式是側式鏤刻以及垂直是鏤刻的綜合運用。就像我們所熟知的,單聲LP唱片──側式鏤刻者──使用立體唱頭播放時會在兩個聲道上產生相同的信號。這現象也同樣會發生在使用立體唱頭配上合適唱針來播放78轉的標準側式鏤刻唱片上。如果你把側式鏤刻的Victor唱片更換成垂直式的愛迪生唱片,唱針或許能夠和音槽適當密接,可是唱針運動方向的改變會使某一聲道的信號對他聲道信號失真。當然,你還可以切掉一個聲道,只聽另一個聲道,可是聲音會相當吵雜。一個較好的解決辦法是糾正聲道之間的相位關係。

  最簡單的方法是在唱頭端分開一組聲道,然後將該聲道的接地線聯在信號端,而信號線接在接地點上。必須注意的是該聲道必須是外殼不接地的(經常唱頭上會有一連接片,將外殼和接地點之一連接起來),否則外殼接收的哼聲會饋入音響中,而不是直接入地。同時也可以在一個聲道上加上相位切換開關。(請見圖解)。我們曾見過某些組合是把該開關放入唱頭外殼之內,以避免遮蔽系統所拾取的哼聲,但這樣會增加唱臂的質量。最有效的方法也許是一個有外殼的唱頭,而且有在播放垂直鏤刻式唱片時才有的一種永久性的倒相聯接。

  愛迪生唱針,或是標準的78轉唱針(正常的大小是3密爾),將不但能播放最普遍化的垂直鏤刻式唱片(Edison, Gennett, Aeolian-Vocalion, Paramount, Majestic,以及Cresecent),而且可以適用於艾迪生唱片公司一九一六年出品的6和7英吋45度鏤刻式唱片。你將會發覺最好的原音重現必須從立體唱頭中拔開一組聲道。而如果唱片本身本來就是要用立體唱頭播放的,我們覺得側式鏤刻唱片的音響效果比垂直式的多少會好一些。

AT-07-006.jpg

唱片大小以及接合器

  播放大多數電氣錄製的唱片(即一九二五年之後的唱片)時,如果能與3密爾的倡針取得良好配合,唱片更換器將能工作得相當令人滿意。不幸的是很多久受喜愛的唱片都會對唱片接合器挑難,即使手動操作時也會如此。

  唱片大小的不標準產生許多問題中的一項。在最早期的唱片中(以及新近像玩具般與擴銷性的唱片中)充滿了小型唱片。7英吋的直徑可以說是相當普遍; 你甚至可以找到從5½英吋的小唱片到11½英吋大小者,後者係某些歐洲公司在一時期間所推出的大歌星的專輯唱片。而且你還會注意到,即使許多早期Victor或Columbia公司的12英吋唱片略略大於後來幾年的12英吋唱片,可是某些歐洲唱片公司的卅年代晚期以及四十年代早期的唱片仍稍為小些。當然,當中的差異並不是很大; 只不過,當你使用自動接合器時這些唱片會產生麻煩,對大多數設備說來,用人工來操作是最可靠的方法。當然,Pathes特大號的(14及20英吋)唱片根本就超出標準接合器的能力範圍了。

  一些早期唱片的鏤刻或壓製方式也引起部份的相關問題。早期的單邊HMV(或G&T)唱片在唱片外圍和錄音開始部份之間,有一突起的環狀物。如果唱針落在環突圈之內,那當然沒關係; 若非如此,唱片勢必無法播放,而且唱針會掉落外圍,恐會遭受損壞。

  有些唱片特別標榜為「中心點開始(Center-Star)」,意思是說播放時唱針必須放在標籤附近的中心位置,然後它會逐漸向外移動。這種錄音系統有個好處,凡是音量大的(經常都是在樂曲中的高潮與結束)部份都安排於外側音槽,可以把音樂強弱的需要處理得很好。因此你可以發現這種方式曾經被運用於某些歐洲的廣播電台專用唱片; 瑞士電台有一度曾實際做了一套外側開始與中心點開始的唱片,力圖減少一項連續性的節目中,變更新唱片時所產生音量變化的可能性。在商業化唱片之中,Pathes蝕刻標籤垂直鏤刻式的早期唱片也是以中心點開始而著稱,因此,這種唱片播放於接合器之上時只能用手操作。而且,這些唱片都以大約90rpm的速度被鏤刻(遠超出我們曾經考慮過的接合器的速度調整範圍);Pathes後來較普遍化的垂直鏤刻唱片都有紙製標籤,錄製速度是80rpm,而且是從外側開始; 所有Pathes中最普遍化的是電氣側式鏤刻唱片,當然都是78轉,而且也不會對接合器的主人產生困擾。可是當Pathes從一種型態轉移到另一種型態時,似乎表現出一種對新特性的採納有稍微的遲緩落後現象,譬如垂直與旁側式綜合性的唱片生產量就極為稀少。

  即使唱片外側直徑不成問題,可是唱片中央部位的鏤刻情況也會有困擾使用設備的機會。某些早期唱片──特別是小張唱片──被鏤刻得非常靠近標籤,這對那些具有自動設備的唱盤來說,在唱片被唱完之前唱臂便已自動上升。相反的,某些早期的舊式12英吋唱片沒有迴出(run-out)音槽,因此唱針始終無法接近標籤,自動上升設備也就無法生效。有時候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是因為四十年代及五十年代唱片上有偏心音槽,使得那時期的唱機必須以相當高的力量循跡,以及匹配以相當不順應的唱針來運轉。很多現代的唱臂/唱頭組合根本無法適應這些音槽引起的劇烈往復運動; 新式唱頭或者會滑動或者會因此衝上唱片的標籤紙。這對唱針及唱片本身都會有不良影響。

  到目前為止,我們所討論的問題之中,為一對現代設備播放老唱片有所影響而難以解決的是上面所述的偏心音槽。

中心軸穿孔

  唱片的中心孔一向是我們認為理該標準化的,舊大多數唱片來說的確也是如此。一九O八年到一九一九年之間曾有某些流傳甚廣的古怪標籤的唱片,它們使用各種不同的大型中心孔,很明顯的是設計為一旦買了他的專用唱盤,就只能從他那邊買到合適的唱片。我們從來不曾注意過任何使用在唱片上的材料,可是如果你想播放偏心唱片時,可以在轉盤上加一層適當的抗滑表面處理,然後在唱片突出處輕輕向中心孔方向敲擊,一直到使偏心距離減少到十六分之一英吋以下才停止。

  即使在「標準化」的唱片──以即標準化的唱盤之間,其中心軸穿孔的大小也都會有所差異。我們曾經在兩部Lenco唱盤上試過很多不同的唱片,其中之一是五十年代Bogen商行賣出,另一是由Benjamin商行所賣出的新型款式。所有美國產的78轉唱片都能適用於新款唱機上,可是早期的唱機來說就會有某種不良情況出現。愛迪生唱片就不能適應新的唱機,可是卻可以完全適合舊式唱機。某些歐洲的唱片(很明顯都是二次大戰之後的德國產品)也不適合新款唱機,而能適合於舊者。我們的解決之道是使用皺紋厚紙板提高唱片於新型Lenco唱盤短軸之上。如果手邊有可移動的橡皮唱盤墊,應該把它放在紙板和唱片之間。唱片播放時必須仔細地對準中心點,避免顫抖現象。特別是使用Edison唱片(厚度為¼英吋)時,這種方法將會造成比標準唱片放在標準位置還高出許多的播放平面。最好是能夠一起升高唱臂本身(Lenco L-75就能達到這目標),使唱臂再度與播放平面平行。太小的中心軸孔也可以仔細的用挫子來擴張,可是對於具有價值的唱片我們不願意建議大家這樣做。

  紙板同時也可以用來解決其他的問題。很多78轉唱片(特別是美國製品)在製造過程中壓製中心未被精密校準,造成播放時產生顫抖。Victor公司是這種唱片的最大供應者。在舊式Lenco唱機上播放時還能允許稍微修正偏心程度,可是有些唱片根本就太離譜了。有了皺紙板作為「升高機」之後,這種唱片只要你夠細心就能得到準確的中心校準。

配合舊式唱片的電子系統

  討論了許多播放老唱片的機械問題之後,仍然還是有一個等化作用的問題,該問題顯示兩件事:一是「曲線」,錄製時的曲線,二是修正特定唱片內固有音質的困擾。

  五O年代早期之後的LP唱片都被標準化的使用RIAA等化原理錄製,但該等化作用並不適用於任何78轉的錄製特性。除非使用音調控制,否則那些唱片一經你的立體系統播放之後都會顯得低音極為沉重與混濁; 要音樂能夠動聽,經常都必須使低音削弱,增加高音,可能還要用到高頻濾波器。如果想錄78轉唱片的音,你可能還需要不同的設備,原因有二: 大多數立體設備上的音調控制和濾波器並不能控制錄音機的輸入成份,如果想要一次就錄成,你需要最好最好的等化作用。否則每次播放錄音帶時你就得重調音調控制。我們用過一套Dynaco PAT-4(雖然任何夠水準的立體前置放大器都能達到目的)以求得最佳效果,使用時是把輸入從主放大器(而不是錄音輸出)移開,然後接上一套特殊等化器──關於這點,下文將有詳細說明。一個更好的變換方式是可能的話就使用一種包含歐洲以及美國製品78轉唱片的等化選擇位置的舊型前置放大器。這套設備由於現在立體音響的充斥已經漸漸從市場上消失; 或許你必須動手重造一台或是到二手貨市場上尋找一九五O年代時出品的較好的前置放大器。在卅年代之後,78轉唱片的歐洲型與美國型等化作用之間有相當大的差異,具有兩道切換開關的前置放大器對唱片的補償功能較大。而且,這些設備經常還一併附有LP唱片早期的各種等化器選擇開關,其中包括現在不被列入標準等化之列的Columbia, RCA, AES, London以及其他曲線。這種唱片目前很快的已經成為蒐集者的對象之一。

  許多不同的滑控式等化器不但可以作為基本錄音特性的補償性,而且還可以糾正唱片上的異狀。最簡單的是只有一些滑控器,把頻率範圍分為四或五段落: Metrotec. JVC, (SEA的控制系統),和Olson Radio公司是提供分立式等化器的公司。某些公司(著名的Advent和Soundcraftsmen)提供更精密的設備,他們將頻率以八度音程來劃分,然後各以一隻獨立的滑控器來控制。還有其他一些公司(Altec,及其Acousta Voicette,和Frazier等)的產品是把頻率範圍劃分為更小的段落。最後這個方法似乎對處理老唱片的窄頻寬以及諧振問題特別理想,該設備原來是想用為喇叭的等化器,拿過來這樣用時似乎顯得相當笨重而且耗費時間。我們曾使用Advent廣泛用於老式唱片的設備,覺得該設備很適合用於解決某些特殊的問題。

  就像例子所示,它能夠被怎麼用,又能得到什麼樣的結果,讓我們看看Nunu Sanchioni的例子。一九三O年她自HMW米蘭音響室的Rigoletto歌曲中選擇某些二重唱加以錄製,並把唱片灌以Apollo Granforte名稱。就像那時期的其他女高音一般,她的聲音相當明亮,高得不適於早期的電氣式鏤刻器; 可是高音成份都被饋入鏤刻器的高頻響應諧振,結果造成一種很難聽的聲音。可是如果在Advent設備上移動滑控器,你很快就可以發覺哪一個是控制發生諧振的波段; 一個大量的削減(大約10dB)就可以使諧振就範。然後當你發現以上八度音程有用得上的音訊時,便可以加強這一波段(大約6dB──由於有鄰近控制之間交感作用,必須重行安排控制鈕相互的位置),提升音量的同時還會加強了表面噪音。削減高頻區──或者使用系統內任何的高頻濾波器──會削弱有用聲訊之上的爆裂聲。於是突然之間La Sanchioni的音質轉美,不再有突峭的現象發生。

(譯自 High Fidelity Magazine)

AT-07-007.jpg

  最簡易的方法是(如最上圖)僅僅改變唱頭外殼不接地聲道的信號點與接地點位置。唱頭上(配上IOI Truncated唱針的Shure唱頭)為繞著1G端的金屬圈就是接地點。中央圖形配有一個開關,簡化了配線的過程。上述這兩種方式都可以和放大器或接收機的左/右右單聲道開關合併使用。側式/垂直式選擇開關最好是加在唱臂本身的信號線與地線和轉盤到前置放大器輸入點之間的隔離線的連接處。如果你使用插座──插頭式系統(如下圖),那麼可以參照使用如圖所示的方法。圖中所用的是一個八孔插座,適用於小型插頭; 必須記住,一定要有合適的哼聲隔離方式。最底圖是插頭上的配線圖,每一種使用線路都要有一個獨立的插頭。如果在你原有的設備裡就有左/右右聲道開關,那就只需要兩组插頭。使用時,如須變更組合,只要插入合適的插頭即可。

轉載音響技術第7期 JULY. 1976 舊唱片新機件問題真不少/王家河 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