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15-001.jpg

  回顧揚聲系統的發展史,大概可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對喇叭發生單元的改進,在那個時候,大多數音響愛好者均認為,只要能夠買到夠好的喇叭,自己隨便裝個箱子,就能發出很好的聲音來;第二階段是將發聲單元和其助聲裝置──喇叭箱或號筒之類,看成一體,於是乎有今天暢行的由廠家裝箱的揚聲系統出現; 第三階段則認為揚聲系統應與聽音室互相配合,自此便有類似Bose 901之類的喇叭出現。

  綜觀上述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目標是容易達成的,因此我們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出,今天任一三流的單體喇叭,都可不遜色於十年前一流的產品。可是第二個階段的工作就遭遇了若干的困難,因為這裡面包含了許多與聲學有關的問題,而這些問題至今尚無法用一簡單的方法來解決; 至於第三階段的要求,實際上是不容易做到的,所以引起了另一種觀念,就是企圖在「電」的階段,事先予以適當的補償(例如使用等化器或電子分音)。

  在以上的這些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人們對揚聲系統功能之要求,有走向單一化的趨勢。因為以今天的條件而言,實際上無法做出能適應任何聽音場所的揚聲系統來。而兩個不同型式的喇叭,更可能因房間性質的不同各顯其優異。

  另外,就銷售和推廣的方式上,大致也有以下幾種模式: 

  用很精密的品管和測試資料取信消費者。

  請所謂的「名家」獲「權威」機構或個人於試聽後,做有力的推薦。

  編一套看似很完整,很能夠解決問題的理論,以為銷售推廣的憑藉。

  以上三種模式,嚴格製造出更豐富的低音,設計及使他們用最小的體積說來都有相當大的漏洞。就以「氣墊式」的理論來說,毫無疑問的它有著最強而具說服力的理論體系,然而客觀一點說「氣墊式」理論的最大貢獻,只不過是方便了大多數的揚聲系統製造廠,使他們用最小的體積,製造出更豐富的低音,設計及品管過程更為容易,而且節省了大批的運費──全世界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揚聲系統為氣墊式設計。

  由於以上的事實,加以現代化工商業因素的影響,雖然揚聲系統的裝配廠家日益增多,可是在這些廠家之中,實際由自己製造所需發聲單體的卻屈指可數,而像ALTEC或JBL一樣能針對自己裝相需要,自己設計製造單體的,更是鳳毛麟角。

  Peerless是丹麥一家製造喇叭單體的廠商,五十年來它供應全世界各地許多名廠高品質的單體,誠如全可公司在其廣告上所說的:「在本次響大展中,您可以看到至少有五種鼎鼎有名價值數萬的名牌喇叭,是使用Peerless的套件裝製而成的」。

  全可公司引進Peerless 1120時近半年,在這半年來,在研究裝箱技術上,可以說是不遺餘力,材料、木箱廠都換了幾次。尤其是第三批套件到貨之後,更使用了林商號板材,並使用模具成型,使得1120的製作水準更為超前。其中有關裝箱技術的問題,本刊作者邱輝雄先生雖曾嚐試內敷石膏的技術,效果亦相當理想。原擬在本刊發表專文以饗讀者,然因邱先生公私兩忙,報告始終沒有寫成。因此讀者如對Peerless 1120有興趣時,除可親往全可公司參觀研究外,亦可詢邱輝雄先生。

  Peerless 1120套件廠方所公布的規範是: 三音路雙低音;最大容受功率:100瓦; 正長玲聽工率: 2瓦; 木箱容積: 60公升。

轉載音響技術第15期MAR. 1977 市售音響器材選介/Peerless 1120 喇叭/本刊專欄編輯 吳中之 楊川增 黃光仁 梁清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