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34-001.jpg

無逼不成機,讓我們逼罷

  經過無數次的『引誘』以代替『鼓勵』; 無數次的『刺激』以代替『謾罵』,再加上無數次的逼迫,我們終於逼出了這兩樣東西──笙隆8200計劃中的SD-200,以及電子眼的這套尚未定名的前級。

  我們憑什麼來引誘: 憑著萬千讀者無時不在的用各種方式對音響技術的督促,憑著有數千人仿製ESS前級的熱潮,憑著讓星強公司也感到訝異的MJ410的龐大銷售數字; 還有憑著我們自己滿腔的熱誠與期望,憑著我們的信心!有了這些憑藉,我們才放大膽地『引誘』廠商們走進來,走進音響技術讀者們所望的一種境界。

  誠然,開發一種產品,需要投下大量的資金和人力,這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是需要相當的勇氣做為支柱的,我們所引誘的就是這種勇氣。

  勇氣既是由我們所誘發出來的,那麼我們也就再也不能漫罵了; 我們需要刺激,激將一般的刺激,告訴他們:「你們能做嗎?只要能做,我就替你賣!」

  對於這些個電子人而言,我們發現,他們真是運用激將法的好對象與好材料,不消兩個月的時間,就把樣品做出來了。

  但是,『樣品』充其量只能算『自己裝』,把樣品要變成產品,不知還要經過多少艱辛的途程?!模具如何開?零件哪裡訂?數量是多少?上產線嗎?日產多少?月產多少?持續時間是多少?銷售是多少?一大堆數學上的未知數,只有依賴猜測和假設。

  現在,這兩樣東西差強已經定型了,並且正送請工業研究院測試簽證之中,諒不日即可與音響愛好者們見面。在這兩樣東西正式上市之前,讓我們且提意見數點給讀者們參考:

  第一、為了避免主觀之嫌,我們不願推薦它,說這兩個產品保證很好; 不過我們願意再重覆一次: 今天的工業產品,已無所謂祖傳秘方了,只要美國人能做的東西,我們一定能做。但能做之後,是不是會去做,主要還是決定在需要。比方說,如果我們真需要登陸月球,那麼經過幾年的努力(注意: 在工商業社會中,努力很多都能用錢買到),相信必然也可做到。

  電聯車的教訓,不是很耐人尋味嗎?

  第二、一個產品的價值,絕不只是材料加上工資。關於這點,我們面對著LNP-2似乎尚可接受,但是對於國產的東西,也許是因為那些零件,型式都太熟悉了,所以絕大部分買套件的人都會這樣算: 三十個電阻十五元,六個SC1000八十元......

  這是多麼不公平的一件事啊!儘管三十個電阻不過十五元,但你知道要用哪三十個,三十個的關係又如何嗎?電子人的尊嚴唯賴電子人自己才能維持,我們且希望自己對『智慧的估價要高過材料的估價許多』才是。

  換句話說,如果你認為花十萬元買LNP-2,實在太貴了。那麼我們勸你還是買材料回去自己裝吧!好不好也許是另外一回事。

  第三、任何產品,總不免有瑕疵(電聯車不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嗎?)只要這些瑕疵不是來自故意,消除瑕疵的責任實際歸於製造和使用雙方面。關於這一點,我們極願負起橋梁的任務。如果你發現什麼缺點,請告訴我們,我們會促請他們改進。

  第四、非常值得為讀者們推許的一點就是兩位負責人──曹德坤和李經華先生的文章都是他們自己寫的,本刊且絲毫未更動過一個字,雖然他們寫得未盡周詳,至少表示了負責人本身就具有某種程度的見地。我們且誠懇地希望大家看過他們的文章後,多給他們一些意見。

  總之,我們認為這已不只是一個開始了,過去我們承受了太多讀者的期待,現在,我們則希望將此積壓的期待轉委諸於被我們所引誘、刺激、逼迫的廠商將理想實現。而可以見告讀者的是,這既不只是開始,也不會有結束,希望不久的將來,你會看到唱盤、喇叭、調諧器,都陸續被我們「逼」出來了。

 

轉載音響技術第34期 OCT. 1978 技術人說話/無逼不成機/唐 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