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56-001

  六月十四日,由IBS發行公司(IBS Publications LTD,是一家擁有數種外銷雜誌的發行公司,總公司在香港)台北辦事處所組成的台灣電子訪美拓展團,一行約二十餘人,攜著樣品和簡單的行李,由台北出發,經東京後直飛芝加哥。

  這一行人之中的大部分,是為了參加IBS為配合CES所舉辦的IBS展,而另一小部分人,則純為了參觀CES。

  當然,在此前一些日子,已有另一批來自中華民國的人士,早先飛抵了芝加哥,他們帶著Made in ROC的各式電子產品,陳列在規模龐大的CES會場攤位上,準備迎接來自全球各地的採購團體和熱心地參觀人士。

規模龐大●產品繁多

  CES的全稱是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每年舉辦兩次,一次在芝加哥,屬夏季展,另一次為冬季展,在賭城拉斯維加斯展出,至今已有十九年歷史。

  CES的主辦單位為EIA(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是屬於一個消費性電子產品集團的一個民間組織,除了設於華盛頓的會址之外,在芝加哥並有常設的CES辦事處,據說一年到頭均有數十位專職人員為每年二次的展覽忙碌著,而展覽期間,人力增至五、六百人之多。

  儘管在世界性的不景氣籠罩之下,這次在芝加哥舉行的夏季CES,盛況依然不減。全部展覽歷時四天,計分三個展覽場地展出。

  主展覽場設在麥克米克展示中心,在此佔地數千坪的展場中,又分為三個展區,即樓頂、大廳和地下室。

  大廳的前半部為諮詢及登記服務中心,並有為數約數十家的雜誌刊物的服務攤位,像在國內常見的Audio、Stereo Review、High Fidelity即東南亞的若干外銷雜誌均在此辦理訂閱即贈月活動,甚至連被我們曾為黃色刊物的Playboy及penthouse亦在其攤位上,派出穿著迷人的模特兒為觀眾逐一簽名贈送大幅的彩色照片,這或許是因為這些雜誌均是消費性電子產品的主要廣告媒體之故罷!除此之外,大廳前半部另有大約三十幾個隔間式的攤位,參展的廠商大多為像Studer Revox或Dolby LAB等出產職業性產品的廠商做比較技術性的展出。

AT-56-002  

  進入大廳的後半部,是一綜合性的熱門產品展區。從右邊開始的家用微電腦、電算機、電子錶,到中間的各式玩具、收錄音機及汽車音響等等,可說五花八門美不勝收,一個人如果以普通瀏覽的速度,來參觀此綜合展區的話,大概就要耗去整整一天的時間,尤其是在此展區中,能得到的型號資料等,大概就有一大箱之多。假如你想在會場後端的十數家販賣X級錄影帶的攤位上稍加逗留,欣賞一下當場放映的樣品片,也許就這樣要耗去兩天的時間了。

AT-56-003

  在本展區中,1647號攤位為中華民國外貿協會所訂,在攤位上大約展出了來自台灣的十數家電子產品,包括有電話機、小型家用音響、電視機、耳機、計算機、電視遊樂器等等。而類似的綜合展出單位,如香港及韓國都有,且產品等級、性質相去不遠。

AT-56-004

許多小廠商參加

  麥克米克主展場的地下室有一似乎是規模較小的展區,整個展區約有大小百餘個攤位,從展出的產品、印製的型錄以及攤位上的布置上可以看出,在此展區中之參展攤位大多數是小規模的廠商,其展出的產品包括揚聲器單體、各式錄音帶匣、簡易的SSV(慢描電視監視系統)及各種用微處理單元製成的Disco燈光控制器,車輛用反雷達探測器、數字鐘等等,就整個感覺的型態上來說,這展區實在有點像台灣的外銷電子展一樣,產品五花八門,但有多數的產品開發度均尚欠成熟。參展廠商的國籍除大部分來自美國本土外,也有少部分來自東南亞,像3145號攤位,似乎即來自香港(紐約有辦事處)便只展出一些類似文具店即可出售的產品。而3515號攤位則來自台灣(Kingtek)展出迷你Hi-Fi組合即小型彩視機、超小型彩視、音響組合等等,產品織品級在此展區中,算是相當精良的。

大廠以聲勢逼人

  大多數參加地下室展區(正式名稱為Concourse Level,原為一動態表演場)的參展單位,不問而知,都是希望當場能接到一點訂單,甚至於你要求他們當場零售,很可能他們都會賣給你,只可惜,主辦單位對這些急於想在展覽中達成交易的廠商管制似乎特別嚴格,不許現場買賣(相反的在大廳及其他展區則有不少廠商大作現場買賣生意)。

  離開地下室展區爬上麥克米克展場的頂樓,整個感覺立即為之一變。一方面已經看出整個麥克米克展場的建築大致就像台北的體育場一樣,但比體育場更高更大,這個展區幾乎是幾個大廠互較聲勢的地方。所謂大廠商,也差不多是在國內耳熟能詳的廠商,它們以母公司在日本者居多,例如三洋、新力及Pansonic等均在此佔有最大且最醒目的攤位,其他如Yamaha、日立、山水、Kenwood、TDK及若干英美廠商如Jensen、US Pioneer等等均在此互較其招牌。他們不惜以各種展示的花樣例如迷宮似的、舞台式的、旋轉的、懸掛的、電動的、幻影式等等方法吸引參觀者的注意。

  在此展區中有許多大廠商,並不只生產音響類的產品,而整個展區中所展出的產品卻以音響產品居多,這也許是因為音響製品特別能夠表現他們技藝之結晶吧!我們的大同公司(221)及聲寶公司(215)在此亦各有一個不很大的攤位,分別展出其音響及電視製品。

  有趣的事情是在這麼一個龐大的展區中,幾乎所有參展的廠牌都是耳熟能詳的大廠家,如果你的眼光不完全被那些會動的、會閃的、會響的以及會旋轉的花招所吸引的話,在兩側的長廊中可以發現數十個類似於地下室展區一般的小廠商的攤位,規模甚至還更小一些,他們擠在牆腳下,賣一些類似鎖鏈牌、卡式帶、整理盒、清潔工具、包裝工具、交代......等等,由於他們似被大廠的聲勢所冷落了,因此一有人走進便會大現殷勤,告訴你他賣的東西有多好,卻連他們自己大概都不知道這些玩意兒,根本就來自台灣貨我們的近鄰──香港呢?

Audio Exhibits

  離開麥克米克主展覽場,有一條通道可以直通麥克米克附設的旅店(McCormick Inn),據說麥克米克展示場(McCormick Place)是經年不斷地舉辦各式各樣的展覽,而附設的旅店則正好提供給參展廠商在展覽期間的人員住宿及辦事之用。而今,為了CES,他們乃在此騰出了三樓的空間,以供純音響的中小型廠商為展示場。

  在底樓及二樓,大多數為台灣也有代理的中型廠商例如AR、Altec、Avid、Bozak、Celestion、Crown、dbx、H/K、KEF、KLH、ortofon、RTR、SAE、Tandberg等等所租用,每一家有大約十餘坪的房間,除了容許陳列少數幾樣產品並配好線可以試聽外,還可以擺上二、三排的座椅。在想像中,如果你有興趣的話,似乎還可以坐下來欣賞一番,事實上卻因為在主展場中的人潮,最後均湧向這一間一間的小試聽室,只要一百人之中有一人進來,那麼任何時刻均會顯得擁擠而噪雜,尤其是像這類的中小型廠商,在全世界各地均有其直接的(幾乎是人對人的)代理商經銷商,這些代理商、經銷商一到會場往往迫不及待地尋找他們所屬的小房間,於是乎這一間間展示室往往變成了業務洽談的場所,就參展的廠商而言,這當然是無可厚非的,因為他們參展的目的,原本就是為了生意,畢竟不能因招徠新的生意而把老生意甩在一邊哪!一個尚未和他們建立起碼關係的參觀者,為了瞭解這一展區裡的產品,最好趁著空檔的時候才進去,所幸這個展區的範圍並不算太大。

汽車間音響的天下

  在McCormick Inn的三樓,以及另外一個設在匹克●康固力斯飯店(Pick Congress Hotel)的展區內的一個小套房裡,均分別展出了習慣上被稱為High End或接近於High End的純音響製品。

  在這些為數大約有二百多個廠商中,雖然他們所推出的產品大多售價極昂而以High End產品為標榜,論規模,這些廠商之中至少有一半小到類似所謂的「汽車間音響」一般大小,所有的成員或許只有十來個人或許連十個人都不到。他們的規模,除了可以在大會所編印的一本"Who's Who In Audio"(此書去年的版本本刊曾予譯載名為「世界音響廠商名人錄」)差到之外,在他們各別的房間裡也不難嗅得出來──似乎全體員工均已出動來參展,並且以房間裡的浴室當成臨時的餐點調理間,吃在這裡,睡在這裡。

  當然在這些展區中,也不乏一些極具知名度而規模稍大的廠商,例如Allison、Audio Research、DB、Denon、H/K、IMF極AND集團的美國公司等等。他們有一些自認為在此展區中展出比較恰當,另一些則是因為產品的性質關係,另設有有經營的機構(例如Panasonic Company Professional Audio Div.)此獨立的機構所經營的產品適於在此展出。

  如果你想逐一地瞭解這個展區中的每一個廠商所展出的產品,那是相當花時間的一件事情,一來那些間相當狹小,三五個人進去之後便有擁擠的感覺,於是乎只好在門口等著,等到一群人走出來之後,你才進去,再者這些被稱為High End的產品,似乎有更多的屬於精神的以及技術的內涵待你去了解它。進去之後,可能先被它特殊的外型設計、表面處理,或向Threshold的前級那樣令人百看不厭的線路板設計所吸引,接著你想瞭解一下它們相關的組件是什麼?用Ortofon MC-20唱頭嗎?唱盤如何?唱臂如何?那像棺材一樣長的喇叭又是什麼牌子什麼型式?然後聽聽看,再請教一下主持人的高見......總之,時間就這樣被耗掉了,而門口還有一大堆人等著呢?

    AT-56-005  AT-56-006  

  有趣而令人感奮的事情是,在這些小型的音響廠商之中,不乏由黑人所主持者,和他們談DC Amp、賜福電路、TID、TIM和發燒線,他們是那樣地津津樂道,似乎立即就想和你成為最知心的發燒友一般。

看到了我們自己的影子

  從這樣一間間的小屋子走進去又走出來,在國內的笙隆、電子眼、愛韻社、直線、開恩......這些負責人的影子和他們所塑造出來的產品形象,不期而然地便在眼前活現起來了。

  我們不能說李經華、曹德坤、黃海韻......這些朋友生在台灣、長在台灣是件很遺憾的事情,畢竟它是我們的國家。但是如果假定他們要是生長在新大陸的話,那麼,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即使不是David Hafler、不是Saul Marantz,至少也可以端著X系列、A系列到B系列走進這一間間的小房間,等待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音響愛好者兼經營者來和他們暢談DC與伺服或者是鍍金和鍍銀的問題。

AT-56-007

  這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即使我們無法徒手去製造向Phase Linear或Threshold、Nakamichi那樣層次的東西,但是像Esoteric Audio Research的E.A.R.卻像極了力威亞的萬能老虎,而溫燕萍少校的真空管機至少在外觀上尤勝於E.A.R. 509,至於像Scan-Alyzer的十段等化器,光是愛韻社的空機相就與它相去不遠了。還有像Audioanalyse的那個大理石唱盤,我們更是在三年前就風行一時了......而在四年前,笙隆公司已將大理石用在高功率擴大機的面板上,這一點恐怕那些小老美、老黑們,做夢都沒有想到吧!

  說實在的,「音響」本身的特質基本上是一種興趣,有了興趣,便可以盡一切所能去改進它──從外觀的處理上、用料、電路,以至於引線、端子的鍍金、鍍銀處理,由是產生了所謂技藝的結晶(State of the Art),這種結晶是無法以量產化的工業技術大量複製的,一大量複製的結果,就像日本的大多數產品一樣,精是更精了,好也更好了,卻失去了它的靈魂。說他們賺了錢嗎?未必,山水已計畫裁撤其一千八百名員工中的20%,美國人在日本的Marantz股權也正設法出讓......當然這些都是由於世界性的經濟不景氣所致。至少看看那些擁有最大攤位的三洋、新力、Panasonic的極盡招搖的展示的背後,也許我們還該想到一些更多的問題。

 AT-56-008  

艱辛的旅程

  總之,我們能夠想像得出這是一段相當艱辛的旅程,我們無由責怪我們自己的努力不夠,事實上除了熱情與努力之外,環境與客觀因素乃至人為情勢都可能抵銷了我們努力的一部分。像這次,我們果然把旋鈕、開關、指示燈、電視用天線乃至變壓器、電話機......萬里迢迢地帶到CES會場去了,但是認真地想一想,我們希望得到的是哪一種型式的訂單?也許不敢什麼型式,都不可能對我們十分有利。最基本的原因,我們所能得到的不過是一個「買方市場」罷了。由是乎,從初次訂單開始,一幕必然的歷史就開始重演;今年跟你訂五千,明年一萬,後年二萬......總有一天對方會逼著你殺價,職殺到你為了苟延殘喘不得不做下去的程度。這和養雞完全一樣,雞小時,總希望餵牠吃好些,一旦雞長大了,既不能再長肉,便只好天天為飼主下蛋。

  這就是所謂「買方市場」的悲哀。

  我們當然要感激外貿會及有關單位對業者的協助,而且對於一位生產者竟然要赤裸裸地去面對他的客戶也沒有任何怨言。只是我們希望大家能夠更看得清楚一些,是不是Made in ROC並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只有我們的產業能到市場中去生根,那樣才會有自己的生命。

  自然,這是一段極其艱辛的旅程,然而,我們卻仍充滿了希望,希望明年──或更長的時間──我們的張文俠、溫燕萍、李經華、曹德坤和馬希光、黃海韻諸大將,能在Pick Congress Hotel也租下一個屬於自己的展示間,有些與Threshold相鄰,有些與DB對面,學著那些朗爽、自信和充滿了敬業精神的老黑,和來自全球各地的老板級發燒友──太孚公司彭康德先生為此等為此等典型人物──暢談真空管、談Warm up、談每只一千元的電容器、談無酸鍍銀線,然後每台機器開價2999美元,並限日產一台......。

轉載音響技術第56期 AUG. 1980 80'CES 夏季展參觀後記──艱辛的旅程/唐 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