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001.jpg

  當81期「四款迷你型喇叭試聽」一文刊出後,本想繼續以副低音喇叭(Subwoofer)之試聽來完成此一部分;但由於副低音喇叭體型較大,搬上搬下實在不易。再者,每種副低音喇叭的特性不一樣、要求也不一樣,因此還得另外製作電子分頻器、功率放大器,在技術上確實有些困難。唯此時倒使我想起一件一直想做的事── MC唱頭放大器的試聽。

  動圈式唱頭之所以被認為高級,除了與振動系統明確、複雜的設計、有效的阻尼有關外,泰半的原因可能還是由於昇壓器(Set Up)和前端放大器(Pre-Pre Amp.)的附加價值所致;一個「好」的昇壓器或前端放大器,其價格往往還高過唱頭本身。

  昇壓器與前端放大器最大的差別是後者要「吃電」,要吃電就得有電源電路,但接踵而來的就是哼聲干擾,這是十分惱人的;所以有些廠商乾脆以電池供電。而一般說來,昇壓器的抗干擾能力似乎比較強,即使受到磁場干擾,移動一下位置就可輕易解決問題,所以你可能這樣聽人說過:聲壓器的聲音比較「乾淨」......。

  或許我們可以出些題目並設法找出答案來,經由音技蒲先生的協助,藉到了FR的FRT-3G、Supex的SDT-1000、SOTA的放大器(HEAD Amp.),並決定加上音技的MC-01放大器。

AT-003.jpg

SOTA

  在四款MC放大器中,最富盛名的是SOTA放大器,這不單是由於John Curl的設計,更由於另一位名家Rodney Herman的圓柱形整體規劃,使得SOTA放大器看來極其神秘而牢固。為了一探究竟,我們且掀開它的外衣── 主體是一片佈滿元件的雙面鍍銀PC板,細數它的電晶體,則只有四顆,John Curl的電路實在簡單。

  SOTA放大器能廣泛的與各種MC唱頭做適當的匹配,其輸入阻抗分100Ω、30Ω、5Ω三段選擇,增益並有18dB、27.5dB二段調整。在宣傳上,SOTA放大器的最大特色是「保證完全無哼聲、無沙聲」,其圓柱型密封鋼罩最能防止外界射頻(RF)干擾。但凡是裝過機器的讀者大多都會知道:放大器的Hum和Hiss與增益大有關係。

AT-002.jpg

FRT-3G

  其體型是四款中最小的,輸入阻抗有LOW及High兩段選擇,並附有輸出訊號線。FRT-3G的拆卸並不困難,但要用到不少工具,十字起子、一子起子,外帶六角板手。3G的配線很粗,各焊點看來也不精細,與想像中的MC昇壓器大異其趣。

AT-004.jpg

SDT-1000

  輸入阻抗和增益都無法調整,SDT-1000似乎是專為Supex MC唱頭設計的昇壓器,輸入、輸出之RCA座非但鍍金,而且還可鎖住,確保接觸點完全可靠。STD-1000內部使用兩個昇壓器,左右聲道各一:大概原設計者已考慮到會有人想拆的昇壓器,許多「節骨眼」處都已封住。欲一窺詳貌,實不容易。

AT-006.jpg

MC-01

  此放大器是來自音技,原線路刊在53期,後來梁副總重新繪製PC板圖,並將製作內容刊登在72期。除RC元件外PCB及晶體都購自服務部,但在裝製時却一直碰到Hum的困擾,不論是用原線路電源,或是倂聯式穩壓電源,Hum一直不斷;後來使用兩枚9V的鎳鎘電池,才將Hum給完全消除掉。

開關箱大費周章

  為了做喇叭的試聽,忍痛花二千塊買一台LUX的切換器,但這次不能再買原裝切換器了。如果要自己做個開關箱除了要買2-2-4的波段開關外,服務部的4P蓮花座得準備5個(10組輸出入),而且你還得保證裝完後完全沒有Hum!

AT-007.jpg

  經驗既然不夠,就不必勉強動手。猛然想起咏青公司(原愛韻社)好像生產過開關箱,忙打電話聯繫:還剩一台!取貨後回家接線一試:不錯!並未引起Hum!而且它剛好可接四組訓原。但MC放大器的輸入、輸出要同時切換,否則訊源就會斷路;再者此切換器的鐵箱做得較為粗糙,在連接RCA座時很容易傷到手。

  如同81期迷你喇叭試聽,先將使用器材分數如后,唱盤仍是KENWOOD KD-600配SME 3009R唱臂;前級是SAE 2900;後級是SAE 2201;MC唱頭準備兩只,一是Supex的SD-909II,一是Goldbug的Clement。

  四款MC放大器的增益都儘可能的調到最大位置,分別是:SOTA的27.5dB(30Ω)、SDT-1000的40dB(1.5Ω~10Ω)、FRT-3G的33dB(3Ω~10Ω)和MC-01的28dB(51Ω)。在未試聽前,四款放大器均個別接上SAE前後級(不經開關箱)做Hum和Hiss的簡單測試。比較起來FRT-3G的雜訊最低,其次是SOTA,再來是SDT-1000;但請注意:SDT-1000的增益最大,比SOTA的27.5dB高出甚多;而FRT-3G的增益也比SOTA高。四款放大器中雜最大的,很不幸,竟是本刊的MC-01。

AT-005.jpg

  接妥開關箱後,重新再試一次,這回SOTA的雜訊最高,原因是輸出入訊號線過長所致。但不管怎麼說,這四款放大器的Hum和Hiss對音樂的重播來說,是絲毫不構成威脅。

  排除一切可能的錯誤後(在試聽過程中常存在著陷阱與欺騙),即開始進行試聽,方法同前:

 莫扎特第3號小提琴協奏曲(EMI ASD2988):這是我最喜愛的唱片之一,幾乎每天都在聽它,自信對這張場片有無比的「解析力」。當放下唱臂後,即隨意的A、B、C、D四組切換。糟糕!大事不妙!除了增益外,四款放大器的音色幾乎完全一樣!

  仔細再聽,並關掉屋內所有的電器用品,這才發覺A(FRT-3G)和B(SDT-1000)的聲音略同,高音比較「細」;而C(MC-01)和D(SOTA)的音色則比較「柔」。這一柔一細似乎頗符合外界的傳言,因為A和B都是昇壓器,而C和D都是前端放大器。

  發現這一點,心情頗為愉快,再找張四季小提琴協奏曲(DECCA ZRG654,台版)試試。可惜這張「音樂性」豐富的唱片却未配上一流的錄音,四款放大器透過LINN KAN喇叭所發出的聲音似乎都是一樣。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DECCA PFS4387,台版。李斯特19首匈牙利狂想曲中,第2號是最著名的,以色列女鋼琴家ILANA VERED果然使四款放大器發出不同的音色!但這又使我困惑,到底哪一個才是最正確的音色?Supex的SDT-1000將每個音符都抓得很準,反應速度很快,音色層次分明,但給人有種拿放大鏡看美女的感覺。

  與SDT-1000相比,兩款前端放大器顯得沒有那麼清晰,但卻非常悅耳,如果依照「PRO」們來說,這就像是歐美機器或是真空管的音色。

盲目心態的試驗

  正當我陷入困境時,音技蒲先生恰巧來到,還帶了幾張唱片,有十面埋伏、鱒魚五重奏、海頓的創世紀.....等。他的到來使我回憶起非君子先生曾在音技裡寫過一篇文章:「A-B Test的原理與方法」,現在我有A-B-C-D四組可供Test,何不在他身上適用一下?

  第一步先讓他知道有四款MC放大器要比較,但不說明切換器的接法,在有點盲目的情況下,請他說出哪個放大器比較「好」?

  至少聽了6張唱片,在無數次切換中,我曾故意的暗示他:A和B的聲音比較「利」......,最後我徵詢他的意見。在一連串的逼問聲中,他終於無可奈何的說:C(MC-01)比較好!

  我並不因他說自己裝的放大器好而感到高興,其實我感到十分訝異,因為蒲先生的答案剛好符合了非君子的論點。走筆至此,不禁使我對日本音響玩家:井上卓也、三中敬山、岡俊雄等諸位先生佩服得五體投地,因為他們可以不用切換箱試聽56種MC放大器,並且還能夠寫出56種不同的評語!這份功力怎不令人佩服?

  雖然整個試聽幾乎都要被非君子推翻了,但程序依然進行下去。並且為早些發現它們的差異,決定使用特殊效果唱片。

昇壓器果然有來頭

 SONIC FIREWORKS:美國水晶公司直接刻錄唱片,效果絕對一流,播放的曲目是Fanfare for the Common Man,那強大的低音連敲幾下就分出四款放大器的差異。昇壓器的低音都很強,特別是SDT-1000,可用強勁有力這些字眼來比擬。而前端放大器的低音就比較弱,增益較低的SOTA與SDT-1000相比,則低音確實銷弱不少;MC-01的音色則比較接近FRT-3G。

  這是否就意味SDT-1000比較「好」?雖然我的MC唱頭是新的,但LINN KAN喇叭的特色則是中低頻略為模糊,常有大而化之的表現(見81期):故那突來的強勁低音使我自己嚇一跳!難道這樣的搭配才符合LINN KAN的胃口?如果不是,則SOTA的表現才算比較正常。

  音色的感覺必須來自比較,沒有比較就無法精確分辨。不過在這次試聽中,我不得不承認一件事:要精確分辨這四款MC放大器事件很痛苦的事情(如同Jonathan Kettle要精確分辨LINN KAN和Rogers 3/5A一般,要經過一番奮鬥才行。)!

 蔡琴的在愛我一次:台版。為了要精確分辨四款放大器的音色,我特別播放一張國語歌曲,但蔡琴的聲音並未因切換MC放大器而有所改變。這不禁使我納悶,是這四款MC放大器的音色極為接近?還是其他器材的解析力不夠,無法立即分辨它們?

  Supex的909II應該沒有話說,價值近10萬元的SAE前後級也沒問題才對,因此最大的癥結可能出在喇叭上──Linn Kan不夠水準?!難道非得換上JBL 4343 WBX那種超級鑑聽喇叭,才能明察秋毫?何必再折磨自己,放張動態範圍夠大的唱片。

 展覽會之畫:DG 2530 783,朱利尼指揮。這張唱片如同聖桑第三號交響曲(DECCA SXL 6482,梅塔指揮)一般,「精彩」的都在B面,事實上不少PRO們都承認:從未聽過A面。

  幾聲定音鼓敲下來,差異立辨,昇壓器的低頻表現確實優秀,收放之間極有分寸;前端放大器的低頻表現就弱一些,不論是定音鼓或是管風琴的16Hz,兩款昇壓器都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結實低音。

 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DG 2530 635,阿巴多指揮。春之祭也是一首大編制的管弦樂作品,高低潮的起伏變化甚大,極適合用做試聽比較的材料。由於這張唱片頗重視錄音效果,故昇壓器的高頻重播已相當的「利」,好像在剃刀邊緣,但又毫不刺耳;我想這大概就是MC唱頭特有的韻味。

  SOTA和MC-01的表現比較自然,它不會讓你刻意的去觀察高音如何的纖細、低音如何的強勁,你只要很舒服的聆賞音樂就行了。用一句PRO們口中常說的抽象名詞形容它── 具有音樂性,可能比較適切。

  我不得不承認這回MC放大器試聽沒有上回迷你喇叭試聽來得「精采」,雖然蒲兄和我依然是忙得團團轉,但那種灰頭灰臉的情況,卻不禁令人啞然,或許一開頭我就走錯了路子。

  MC唱頭放大器的音色差異固然甚難分辨,但適當的阻抗匹配依然是第一要務;不當的匹配,不僅會改變增益,而且將改變音色。

  最後如果有人想問我對這四款放大器的意見時,我極樂意並很小心的提出數點:一、好的訊源是必要的二、昇壓器確實有獨到的特色,三、優秀的前端放大器必會為你帶來快樂,四、如果只花三千塊錢,而能得到萬把多元的效果,那又何樂不為呢?

轉載音響技術第83期NOV. 1982 雞蛋裡挑骨頭-四款MC放大器的試聽/宋長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