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77-001.jpg

  今年初本公司推出兩款卡式錄音座,其中一種是附帶匣式放音機的卡座。原本這兩種機種是設計成完全套件的方式出售,由裝機者自行完成; 不過由於大部份的買者對此方式似乎不具信心,因此套件之推出即擱置下來。筆者猜想此原因可能是過去也曾有過套件銷售方式的卡式座,而購買者在原本就對此電路不瞭解的狀況下裝成之後發現問題重重,以致信心大失。又由於卡式座屬於高價格且不易修理的產品,在買到的套件中如果沒有電路圖、電路解說、裝機法則、故障排除法、檢修法等,一旦發生故障,幾乎是束手無策,眾多資產血本無歸,自然較合算的方法是買成品了。

弊端甚多的生產銷售法

  目前在套件市場上銷售的卡式座生產廠家大多是機箱的製造者,本身並不具備電子裝修能力,為了達到成套產品的銷售目的,機械部份和電路部份是一併由貿易商供應。廠家僅須設計外殼,然後再依照貿易商提供的接線法裝出成品。這種方式缺點甚多: 

  廠商對電路不了解,沒有檢修能力,日後維護困難。

  基本接地法、哼聲處理、交流感應、隔離處理等無法確立,以致聲、噪音問題層出不窮。

  缺少基本測試設備,對自己的產品無法建立品質控制功能,自然無法定出標準規格及品管下限規格。

  市場競爭激烈,為求高產量及低價格,不惜採用手提卡式之電路,完全失去Hi-Fi產品的立場。

  面板設計無法和電路充分配合,常發生有開關無電路的問題。甚至市面上多數的卡匣電平指示器、耳機等僅能對卡式發生作用,對匣式則否。

  電路設計過於擁擠且多數沒有零件面電路圖之印刷,非生產者幾乎很難窺其奧秘。

  以上是筆者所知目前套件市場上卡式座之通弊,或許過於武斷,但從裝過的高手中口述不難發覺多少有其真實性。事實上,即使所採用的單體甚佳,如果放在機箱中,用了不同的變壓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接地處理,所得到的結果都大為不同。更重要的是,裝機者永遠淪為配線或沒有選擇餘地的地位。買者僅能試一下放音效果,比較老練的還會一試錄音。但終究無法由其中獲得裝機的樂趣,亦無法得到應得的知識及檢修經驗。與其如此,還不如求諸成品市場,可能還有較好的機會呢!

先定出設計基本原則

  許多人對卡式座電路隔膜的程度要遠比擴大機來得大,而筆者過去在外銷廠看到技術員提到卡式座難免不搖頭,這些情景益加促使筆者想嚐試出套件的想法,因此在著手策劃之初即定下了概略目標: 

  (1)電路力求簡單,平實,但絕不省略應有之功能。

  (2)以IC為基本原件,取其共模效應佳,哼聲及噪音處理容一、配件少、檢修方便、不易故障。

  (3)抖動率最好在0.1%以下,訊噪比在56dB以上,頻率響應當然最好不低於15KHz。

  (4)以整體一片電路板為原則,便於生產、加工及檢修。

  (5)機械部份能以觸控為原則,流行時勢所趨也。

  依據上述原則,筆者分別選定了展宇公司宣稱為MARANTZ所採用的741機械觸控卡式基體作為卡式座,台灣富士的GP-5100為卡匣座。而電路部份原擬參照進口貨,分別截取可資利用之電路而設計。是時正逢日本82年各廠IC資料手冊送來,也就選定了觸摸卡式座專用IC,連同配合此IC用的杜比IC也列入設計範圍。可以說市將電子觸摸卡式的電路,應用於一般卡座,取其功能完整且無須錄放音(R/P)開關,更可以作為日後生產電子觸摸卡式座的基礎。

具有多種功能的卡式座專用IC

  由IC內部結構可之,此IC具有麥克風放大器,前置(錄音頭)放大器,二個線性放大器及二個具有緩衝電路之電子開關,可以說功能相當的齊備。不過原IC設計是配合其他邏輯控制IC而使用,因此必須加以修改才行。

  既然是電子控制,就必須通電。因此,當錄音鍵按下時須導通電壓,在以此電壓控制成錄音狀態,所以必須在錄音鍵動作之附近加裝桿型開關而非拉桿。IC之內部猶如繼電器,當沒有電壓輸入時,為PLAY狀態; 通電壓則成REC狀態。換句話說,任何一種卡式基座,只要加上此開關即可完成整個卡式座的功能。那麼設計完成的電路板即成為通用型,讀者手邊若有不合意或不能工作之卡式座,用此電路可以輕易改裝。

特殊的 MIC 混音裝置

  其次我們希望它具有麥克風混音裝置。雖然這對錄音座之好壞並無影響,不過具備此項功能,在某些特定狀況下使用是十分方便。況且除了麥克風座稍有不同外,並無其他花費。有了混音裝置,如果沒有電平控制,容易造成過荷現象,因此又加裝了混音電平控制。

  混音的方法是由錄音放大器之負向回授混入。在麥克風未插入的狀況下,麥克風放大器輸出短路,完全不影響其它電路。但插入後錄音放大器交流回授開路,麥克風音源即由此進入。但對整個電路而言,麥克風線圈之低直流阻抗仍猶如接地;因此,亦不影響其他訊源。換句話說,錄音放大器控制電平和麥克風控制電平為兩個完全獨立之系統。

  其次是錄放音時,錄音頭接地點之轉換法,這個過程是任何一部卡式座都需有的(三頭卡式座除外),也就是說放音時錄音頭一端需接地,另一端接磁頭放大器,錄音時相反,必須將原放大器那一端接地,而源接地端則接到錄音補償電路及偏壓上。也就是說一頭兩用,事實上一般所稱之錄音頭正式名稱應為錄音/放音(R/P)頭。

錄放音開關地位重要

  由於錄放音時需要同時切換許多接點,加上錄放音電路的部份共用也須切換,因此卡式座需要一個很長的多刀開關,有的可能多達36個接點,而任何一個接點發生接觸不良極可能造成電路不工作,更糟的是此種類型的開關種類很多,往往需要更換時才發現找不到更換品,而對生產廠家而言,拉力控制必須恰到好處,太鬆太緊或彈性不佳都可能導致接觸不良,筆者過去曾深受其苦,因此在設計本機時就刻意的採用其他方式工作。

  本機所使用之電子控制IC省卻了R/P開關自無上述之缺點,但仍須注意切換時的脈衝,而且不可輸入太大的控制電流以免燒燬IC。為了避免脈衝,電路中放大器之輸入端分別以100至150K電阻導入約6V之直流,其目的是在使錄放兩前置放大器輸出端獲得相同之6V直流電位,如此切換時不會產生脈衝。至於本機之錄放音頭之交換方法是在前置輸入部份,採用晶體作開關,而在錄音補償放大器端採用繼電器或IC式磁管。當錄音鍵按下時導通電壓,使得晶體導通而將磁頭放大器端變成近於短路,原接地端的則由繼電器轉接至錄音補償電路及偏壓上。

  不過上述方法僅僅是大原則,實際使用時需要考慮兩者「開」的時間,如果繼電器先ON,則錄音頭形成懸浮狀態(未接地),在那一瞬間會發生振盪現像,必須晶體先導通才可,在此電路上即使用RC時間常數來控制兩者的導通時間。

NAB 放音曲線大有文章

  磁頭放大器之放音頻率響應曲線為決定卡式座之音色的主角,猶如唱頭放大器的RIAA曲線一樣,不同的是此曲線為低頻衰減、高頻提升,因此高中頻噪音特別容易由此處產生,必須採用超低雜音元件。而此曲線似乎並不像RIAA那樣成為斬釘截鐵的生產既定標準規格,有些廠家為求高頻響應較佳,於是將高頻轉折點提前,或是增大高頻振幅,乍聽之下十分悅耳,但相對的訊噪比卻惡化,喜歡聽熱門音樂的可能以此較適合。有些廠家把高頻衰減而在錄音時予以補償回來,如此訊噪比就提高了,但卻發生卡式帶不能通用的問題,相同的卡帶在不同的卡式座上放音所產生的效果差異十分大,以筆者手邊之先鋒CT-F950為例,以MTT-216及316測其放音曲線之各點分別為: 

AT-77-047.jpg

  以上是普通帶(120uS)之放音曲線,使用70uS帶測試金屬帶及鉻帶之放音曲線和上述測試所得相去不遠,筆者最初以為是測試帶有問題,曾向音展公司(測試帶代理)之曹先生抱怨並予以退貨,直到後來使用線性放大器測出測試帶之電平並對照標準曲線圖才發現毛病是出在先鋒的卡座上,很顯然的在其他卡座上錄好的音源用在此台上會發生嚴重的高頻損失,不過使用同一台錄放音卻沒有此現象,筆者以為此法不足為榜,可能的話最好採用標準曲線。

  本機之放音曲線各點電平值分別為:

AT-77-048.jpg

決定錄音好壞的錄音等化器

  錄音高頻補償電路是取自先鋒CT-F950電路,原電路是採用單電源高輸出IC,筆者曾試用LM-387,但效果不佳,於是又改為雙電源用的IC,取其獲得容易代替方便,舉凡IC 1458、TL 072、5534等都可使用,但電源部份只好採用分裂式電壓供應,將24V單電源分為+24V及+12V,並以+12V為參考零伏輸入點,雙電源即得以解決。

  此電路的主要作用是提升高頻段之電平,方法是將高頻回授減少,相對即增大高頻段增益,其提升的主要原因是錄音頭在高頻段呈現衰減,愈是高頻愈是嚴重,錄音帶也是如此。利用簡單之電阻電容即可達此提升的作用,但必須注意,此種方法的補償並不能完全配合所需的曲線,亦即響應十分不平直,而且在最高頻部份有急遽惡化的趨向,因此在電路中又加了電感,一則是提升,另一則是造成高頻補償的截止點。

無法省略的電感

  電感所產生的感抗使得高頻增益在某一點變得十分大,如果能適當配合增益,就可把它既當作提升亦做截止的元件,換句話說,補償電路的元件可以大為簡化,甚至適當的選用電路,不同種類的測試帶也可能在相同的補償曲線下獲得近似的效果,那麼此處就不需要各種帶子的選擇了(如果要求不十分嚴的話)。

  關於錄音高頻補償截止的問題,筆者認為十分重要,那是因為電容所產生的高頻提升為一緩慢上升狀態,愈到高頻也就愈大,而磁帶在某一程度的高頻,即使是再提升也無法磁化,如果輸入超過此頻率的訊號,經過電容的提升反而可能超過錄音帶之錄音飽和電流而反使較低頻也隨之惡化,手提卡式錄音機上多半是採用此簡單之處理法,但卡式座上就不能不考慮高頻效果。

頻率響應曲線為何物

  說到這,筆者似乎應對錄音座之響應是否平直有所交代。一般的卡式座規格上多半僅標明其頻率響應之最小及最大值,並沒有說明是以何種電平錄音也未標示衰減增益之最大範圍,表面上看一部響應很好的卡座使用起來卻大為異趣,這是因為依照DIN的標準規格是指在-20dB的電平下錄音而取得響應點,這樣的電平很小,而且相對放音的訊號雜音比也小,恐怕很少人會在這樣的情況下錄音,有些錄音甚至只配有標到-18dB的指示器,也就是說連LED也不會亮。

  以手邊先鋒CT-F950為例,-20dB之錄音頻率響應為(普通帶)20~17000Hz,這是指最低及最高的極限,因此又註明了±3dB為25~15000Hz,鉻帶為20至19000Hz,±3dB值為25至17000Hz。不過在0dB電平錄音下,鉻帶為11K最大值,金屬帶為14K最大值,至於普通帶則根本未列出,換句話說頻率響應曲線僅能說明在某一電平下的狀況。而音樂卻是活的,它有大有小,那麼對頻率響應除了要求它平而寬廣之外,更要求在較大的電平也能呈現出較好的反應,也就是說,如果能在不同的電平下取得此數據才是比較合理的表示法。

  一般而言,在各種訊源之中,相對高頻很少會超過-10dB以上(8KHz以上),因此如果以-10dB來標明頻率響應點可能比較合理,而廠商設計之時也應考慮此點。

  失真的問題在卡式座上並非絕對重要的因素,因為基本上在這些能的轉換過程中,失真就不可能會小,如果再將頻率響應的問題也考慮進去似乎就更不顯得重要,尤其是目前的失真儀多半將測試點定在400Hz及1KHz,但對卡式座而言,愈是低頻失真愈嚴重,很少卡式座的失真能在1%以內。先鋒CT-F950為1.2%,Nakamichi 580為1.5%,那是指在0dB 400Hz的狀況下錄音,所以說如果失真能在0dB狀況下錄音且能控制到一個合理的程度也就令人十分滿意了,小於此電平的錄音失真也隨之減小。不過失真的大小和偏壓的大小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較強的偏壓可以產生較低的失真,但相對的高頻也隨之遽降,這取捨之間還真耐人尋味。

  以MTT-118失真冊市代而言,其失真在1KHz -10dB電平下為1%,用此帶也僅能對放音失真大於0.7%~0.8%以上的電路測試,而真正的錄音失真是必須在0dB 400或1KHz下錄音方為正確值。

  本機之放音失真為0.7%,究竟是帶子的失真還是電路失真就不易分辨了,但是單就除了放音頭以外之電路測試,卻可低到0.02%。至於錄音失真則定為2%,400Hz 0dB,算是中等程度的要求。

消音與偏壓對錄音帶的關係

  振盪電路除了提供錄音時的偏壓之外也提供消音用,由於不同的錄音帶須有不同的消音電流及錄音偏流,因此使用不同的供電壓以達到控制振盪電平的目的。原本想如同進貨一樣加入80%至140%之微調,但使用時卻發現此裝置並不方便,而且筆者需要對每一種卡式帶測試後定出偏壓點,此項工程過於艱鉅,而使用的人恐怕也很少能在每一次錄音時都拿出來對照,於是這個念頭也就打消。

  對本機而言,設計的過程全部是使用TDK帶子,測試帶則全部使用TEAC MTT系列,因此讀者使用其它卡帶可能會有小小差異,對這樣一部並非專業級的卡座來說,過多的要求未必能使其更好。

  以上是本公司在設計時所考慮的各種不同狀況,電路之取捨,設計的原則,基本心態等,寫此文章目的也是想對讀者有個交代: 國產品的做法及我們的做法。

  整個電錄大致可話分為電源電路,放音EQ,錄音EQ,麥克風及線性放大器,電子控制電路,耳機放大器,LED電平指示器,機械部份。

  由於主要放大元件全部採用IC,因此電路架構比較簡單,在生產規格上也比較容易控制,最初之構想是設計成ONE PCB式,但現有的剪腳機所能容納之電路板寬度為22公分,只好將輸入端子及杜比電路分割,一則便於切割,而使用於不含杜比的卡匣也很方便。另一方面將耳機座,麥克風座,音量電位器,按鍵開關等全部放在電路板上,對杜比電路的連接則採用"LEAD WIRE"(併線)處理,使之成為一體化,也不失ONE PCB式設計。

品質控制的建立

  工廠生產的方法和自己裝有著相當大的差別,而套件工廠又有著一段距離,主要的差別是品管、生管及設備。而今既然討論到建立讀者信心的問題,就必須對本公司的生產方法有個交待,讓讀者知道我們是如何生產的,誠然由於市場的需求量不大,無法以正式生產線的方式進行,但一些基本上的品管控制的過程仍不可少。

大廠小廠的生產差異

  舉例來說一個三十人的生產線每天可生產100~150台卡式座(這還得視製作過程的難易而定),僅僅一天的工作量幾乎就是本公司的月產量,概略過程可分為動檢-動修-組立-調整-中檢-中修-完檢-完修-擦拭-包裝。其中還包含生計的問題處理,生管的時間控制及品管的抽驗等,因此品質上比較容易劃一。

  但套件工廠生產法就只好將其濃縮,如何濃縮法就看各家而定,也許是一人包到尾,也許是分段實施,但不論如何都很難做到台台品質劃一,這是省略的後遺症與市場無此要求的結果。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IQC如能建立(接收驗收)對日後產品品質會有莫大幫助,至於生產方法,本公司儘量採取分段統一化,亦即在同一段時間僅做相同的事,,這樣或許能避免錯誤,而問題的發現也較容易。

電路基板的製作過程

  於是乎先從插電路板開始,將預先貼好高溫貼紙,插好接線柱的電路板逐次插完,再經過浸錫、剪腳機、修整、二次焊等即成為可用之套件,此套件再放入測試台中進行動作檢查,其中包含電平粗調、振盪電壓調整'高頻陷波電感調整等。經過這些手續即表示可以直接配用於裝機,在裝機時僅須調整輸出電平及偏角即可。當然在裝完成品時,對於錄放音、高低頻響應、失真、抖動率、串音、訊噪比、輸出入電平、敲響檢查等都是少不了的,說起來的確十分複雜,是否這些過程會和本公司製作套件有所牴觸,亦或是套件中會遺漏了某些項目?

  筆者仔細分析了一下,覺得卡式座的套件不能像前後級放大器套件那樣,套件是套件,機箱是機箱,零附件又是一回事。可以說它們是息息相關不可分的,那麼套件又如何劃分法?關於此點如果能先將測試法說明,再討稐套件所應具備的要件可能比較好些!

少不了的調整手續

  首先應瞭解所須調整的半可調VR的功能及彼此間的關係,多數卡式座電路具有放音電平調整、錄音電平調整、偏壓調整等半可調電阻,也有些須調整振盪頻率、高頻陷波線圈、錄音等化線圈,乃至VU表電平、耳機放大電錄等不一而足。在本機上已將振盪頻率、錄音等化線圈、VU表電平、耳機電路設計成固定形態,簡化了許多不必要的手續,其它的調整就無法省略。

輸出電平調整

放音電平(輸出)之調整,使用MTT-212, 315Hz, 0dB放音,調整VR6、7調至+4dB LED發亮,或輸出為570mV RMS,使用212C則調至0dB LED發亮或輸出為360mV。附帶說明的是LED電平指示器採用東芝生產之錄音座專用推動IC,準確度很高且響應平直,誤差在±1.5dB之內,用來直接當作測試電表亦未嘗不可,LED各發亮點之電平分別為: 

AT-77-049.jpg

  根據上述規格可以知道LED發亮點之電平大小,本機之0dB輸出即為356mV rms。

磁偏角調整

  其次是磁偏角的調整,使用MTT-113、113C、114等皆可,分別為6.3K 8K 10K -10dB訊號,調整錄放音頭之左側固定螺絲,使用小「一」字或「十」字皆可,直到調到兩聲道輸出均為最大值且近於相等為止(約-7dB),此時已LED觀看或以交流電壓表油輸出端檢查皆可,更有效的方法是以示波器在輸出的兩聲道做XY軸李塞式特育像為波形觀察,波形成45愈狹長愈好。

  以上是放音的基本調整,至於為何要調至+4dB或須向角的調整,這在過去音技所介紹有關錄音機,測試帶、偏壓等文章中都有說明。簡單的說: +4dB(250nmb/m)是最大錄音感度,超過此強度即產生飽和失真,而磁偏角的調整乃在求得正確之軌道與良好的接觸平行角度,使高頻不致感度惡化。一個誤差太大的磁偏角甚至可能影響到中低頻的感度,因此調整時須重複兩次電平及磁偏角的調整方為可靠。

AT-77-003.jpg

價格不菲的測試帶

  至於測試帶,音技也有甚多文章介紹過,不過卻沒提到這些測試帶的價格不菲,每捲約在1000至1500元上下,而MTT-216及316每捲更高達四千餘元,恐怕不是業餘者所願備用的。國內也有這類測試帶的生產,每捲四百餘元,這樣的價格恐怕還是很難令讀者接受,但若要對卡式座進行基本測試似乎少不了它,因此本公司再計畫推出套件時也嚐試為讀者錄製使用,一來讓此套件能完整化,另一方面讀者也可使用它進行較簡單之測試,當然讀者亦可自行錄製,但如果對錄音座的特性不能完全掌握,可能錄出來的誤差會十分大。據筆者所知,一些Hi-Fi外銷廠都是使用自製的測試帶,而真正昂貴的原裝貨僅再開發室中出現。

  接著使用MTT-118進行1KHz放音失真測試,MTT-111為3KHz抖動率及帶速調整,帶速誤差應在1%以內,MTT-141做串音及聲道分離度測試,然後可以使用MTT-217系列對放音響應三點頻率測試,於是放音之整個測試即完成。

  附帶說明的是由於測試帶上標明0dB的電平在VU表上所指示的是+4dB,因此-10dB之響應即為-6dB LED指示。

偏壓之調整

  錄音的過程首重偏壓及消音,沒有它根本無法錄音,因此先對振盪電路進行測試,使用示波器或交流電壓表之高電壓檔測試消音頭之接線端子,當按下錄音按鍵(需有空白卡式帶),並按下暫停及錄音帶選擇之金屬帶檔,振盪即產生,頻率在80K左右,電平約10V rms,此時將VR5右旋至最大則電平升至25V以上。再將測試棒移到IC 1458之輸出電阻10K和輸出電容之接點上,使用示波器較低檔觀察波形,調整陷波線圈,使之波形降至最小,在將測試棒移到VR1、2和陷坡線圈相接的腳上,調整VR1、2,使峯值電壓在82Vp-p值左右。再按下鉻帶按鍵,調整VR4,定峯值電壓為60Vp-p值,最後按下普通帶按鍵,調整VR3,使普通帶之偏壓定為40Vp-p值,於是整個消音及振盪偏壓全部調整完畢。

偏壓之設定

  關於偏壓大小及消音電流大小之設定是取自錄音頭及消音頭的原廠資料,錄音頭在80KHz偏壓之交流阻抗為38K,而分別對普通帶、鉻帶、金屬帶之設計偏壓電流為350uA、500uA、750uA,因此偏壓分別為38Kx350uAx1.4x2=38Vp-p值,38Kx550x1.4x2=58Vp-p值,38Kx750x1.4x2=80Vp-p值。

消音電壓之設定

  消音頭之80KHz交流阻抗為170,而設計消音電流分別為50mA(普通帶),90mA(鉻帶),140mA(金屬帶)。因此消音電壓即計算出,分別為9V、15V及24V(rms),但彼此值大對消音並無影響。

錄音等化器之測試

  錄音等化放大器之測試,比之前面各項測試比較不重要,只要LC數值正確,很少會出問題,在此為了使讀者更加瞭解,讀者不妨把測試棒加到IC 1458之輸出端上,於錄音座之輸入端則加入可變正弦波訊號,當訊號由低頻到5KHz高頻都不會發生振幅變化,但再提高頻率,則振幅逐漸加大,也就是說高頻補償發生作用,此種現象在10KHz以上急遽上升,直到15K至20KHz之間會有一個最高點而後急遽下降,此點也就是高頻補償截止點,不同帶子選擇會有不同的頻率最大增幅點,但差異不大,使用相同的電錄亦未嚐不可,讀者如果希望改變錄音的音色,可改變其上的Mylar電容值,容量大則高頻補償大,反之則小,但須注意容量大會造成補償曲線提前提升,也就是說中頻帶會造成凸起的現象。

  錄音補償電路中不僅可以對高頻補償,也可對低頻補償,此電路板上已將它設計上去但卻未裝,因為裝了低頻補償,電路之LC數值完全不同,讀者如有興趣可自行加裝,但須注意電容、電感應隨之更換。

杜比之使用法

  最後是杜比電錄之校準,由於專利問題,筆者無意多談,但對杜比之運用法及一般人對它所發生之錯誤觀念須有所說明。基本上任何一種有效的消雜音法都免不了提升─壓縮─擴張的過程,但由於用途的不同,提升的頻率和壓縮比都有所不同,對卡式帶而言,其噪音帶主要是中頻和高頻,因此杜比B系統即選擇中高頻予以提升,再經過壓縮後錄音,而放音時卻相反,必須先擴張再衰減,那麼磁帶之噪音就在兩次相對比下被抑制,同時也增大了動態寬度,因此使用杜比必須是用它錄音才能用它放音,否則僅用錄音而不用放音,高頻勢必因提升之作用而十分尖銳,而僅用於放音又會發生高頻過度衰減的現象。許多人不明就裡,拿著未經杜比錄音的音樂帶使用杜比放音,自然效果不佳,再加以訛傳訛,於是杜比對高頻有衰減作用的說法也就十分流行。

杜比真會造成高頻衰減?

  理論上正確的使用錄音帶及錄音電平,杜比系統是不會造成衰減的現象,在前面筆者曾提到在不同之電平下錄音,頻率響應差異時分大,尤其是普通帶更是如此,也就是說金屬帶能承受的高頻錄音電平較強,鉻帶其次,普通帶最差,而杜比卻在高頻部份更予以提升,自然對普通帶而言是致命傷,由於杜比系統在10KHz有10dB之加強S/N作用,因此使用普通帶加杜比,錄音電平須稍小一點,那麼高頻損失即很小,而S/N也比不加杜比好,否則設法改善-10dB錄音之頻率響應亦為一勞永逸之上策。至於金屬帶和鉻帶,使用杜比高頻應不致衰減,除非電路設計不佳或錄音時電平太大。

杜比B、C或dbx之運用

  也有些讀者希望能採用C型杜比,甚至用dbx,如果讀者能對其功能多加瞭解可能會發現,不論任何一種系統都對錄放音之頻率響應之要求非常嚴格,如果不很平直,使用它們會發生更加扭曲的現象,也正因如此早期機種很少使用此專業系統,而今技術進步,已逐漸能應用於次專業機種上,但絕大部分的家庭音響仍延襲舊制乃不爭的事實。以筆者所設計的卡式座想要配用更好的系統,恐怕多少會令人臉紅,讀者不必好高騖遠,有一天也許在技術上、材料上都能克服的話,是會走上這條路的。

  以上是卡式電路的測試說明,在卡匣的機種上也是採用了相同的電路,除了沒有杜比外(當然多了匣式),所用之元件也完全相同,但由於不同的機械部份以及不同之錄音頭,在卡匣的測試規格上比卡式甚至還略勝一籌,主要是抖動率小,僅有0.07%,而頻率響應比卡式更稍好一些。

為何生產卡匣座

  或許有些讀者感到奇怪,為什麼筆者要生產卡匣座,當然此產品乃是因應市場之需求而做,當初筆者一昧在進行自己的理想時,竟然發現幾乎百分之八十的人希望買卡匣而不理會卡式座,甚至有些經銷商拒賣卡式座,此種情形在中南部尤為甚,在不願放棄自己的理想之下又不願因加了匣式而貶低了卡式部份,於是在卡匣上也絲毫不省的全套搬出應用,站在生意的立場,筆者大可以求其便採用貿易商供應的電路,既省工又省錢,但立場卻大為站不住腳,因此不論讀者所使用的是卡式或卡匣,前文所述的原理及測試方法都可通用,多了匣式部份僅多了一組放音電路而已。

  據筆者所知,目前匣式機正以驚人的速度在成長,目前僅有台灣和東南亞一帶使用此機,或許是日本傾銷劣級品或淘汰品已到了出清貨底的時候,過去生產匣式放音頭的工廠幾乎全部停止生產,也正因此,原本筆者想把卡匣設計成兩者能互相對錄的機器卻發現買不到匣式錄音頭,但願未來一兩年中能見到它欣然結束,到那時由於大家對卡式的專注要求,可能會有很好的產品出現。

套件就是這樣的賣法

  由上述之測試方法,讀者應不難看出生產卡式座的過程十分複雜,相對測試儀器也多,如果考慮開發過程所使用的儀器更是驚人。筆者原認為要賣套件似乎不十分可靠,但仔細分析測試過程,絕大部分的測試是可以預先調校好,例如抖動率在IQC時即檢驗好,而其他須採用貴重儀器的測試,也在測試基台上完成,對讀者而言可以做象徵性的測試以建立信心,稍為深度的測試則採用示波器,當然讀者要來個全檢也未嘗不可。

  因此,套件之基本型態是機械部份連接線(含錄音頭、控制線、電源等)和電路部份已焊妥並測試完畢,讀者僅須和好外圍附件之導線(約22道工),再加上面板配以旋鈕及上蓋等即完工,耗時約一至半小時,在完工之後可使用本公司供應的測試帶進行簡單測試。

計畫中的測試帶內容

  依構想,測試上錄有0dB(-4dB)之315Hz電平(同MTT-212C),做0dB之校準,有8KHz -10dB(-14dB)之磁偏角調整電平,此外由低頻至高頻的-10dB(-14dB)三至五點電平用以測放音響應。這樣的錄音帶雖無法做到相當精密,但一般測試法仍可為,日後在檢修或是測試他牌機種也是很好的工具。

  本套件的主要元件計有主電路板(含杜比電路及LED電平指示器),耳機座一只,卡式機械一台,麥克風混音可變電為器一組,計數器一個,30mm旋鈕兩只,10mm旋鈕兩只,壓克力按鍵帽、燈罩及12V燈泡各5只,5mm方型EJECT帽一個,低漏磁變壓器一個,電源線一條,保險絲座,1A保險絲,脈衝抑制電容器,輸出入端子各一個,理線條十支及外殼一組。其中大部份元件全部已固定妥當,除面板及蓋板外,讀者無需拆卸。

AT-77-002.jpg

裝機的基本步驟

  裝機的方法是先將卡式壓克力門取下,再卸下蓋板及面板,而後將麥克風混音VR和麥克風座連接並予固定,其他依次為輸出入端子,110V電源,變壓器次級線圈導線,至12V燈泡焊妥即完成焊接的工作。本機之電路板最大特色是每一個外接附件均採用電路板插焊設計,因此沒有一般套件焊接不易的缺點,而每一條外接線也採用顏色劃分,它們都已加工包上熱縮套管,因此外觀很整齊且辨認容易,讀者僅須依照顏色之劃分即可輕易找到焊接點,不會有誤。

  焊好之電路就可通電測試,放入本公司提供之測試帶,先是0dB電平,再測磁偏角(考慮磁頭誤差及放音曲線誤差,它應在-7dB發亮為正常)再試各點之-10dB響應,最後可錄一段樂曲試其功能,當然耳機及麥克風也不應忽略,如果僅使用麥克風,無須將訊號線拉掉,僅將錄音電平關掉即可。手邊有訊號產生器或示波器就更有測試之快感了。

外圍零件的加裝

  完成上述手續之後即進行理線之工作,為求內部美觀,使用理線條予以束縛,方法是順應走線方向將各線集中,燈泡線也應綁好,再將面板裝上,檢查各部元件之孔位是否對準,耳機座如有偏差可使用十字起子在面板方向校正,LED孔之對準,可以用手觸碰電路板上錄音頭之輸入端(電源ON,PLAY ON),使LED發亮以利觀察。再將面板取下調整不準的元件,然後裝上壓克力按鍵帽、燈罩、插入燈泡,裝上EJECT按鍵帽再行裝妥面板。裝面板時應注意不要將卡式的觸控帽座刮傷,固定面板螺絲再固定壓克力門及上蓋,最後裝上旋鈕即完工。

AT-77-004.jpg

變壓器的磁漏影響

  或許有些讀者會問為什麼變壓器要豎立在後板上,這是因為變壓器在此方向對錄音頭的磁感應最小之故,即使是低磁漏的變壓器也能造成不小的感應,雖然放音電路是低頻衰減型,但放音頭內部的拾音線圈對低頻感應確十分敏銳,裝機者除了注意機內的磁漏方向以外,更應注意卡式座放置的位置,如太靠近高漏磁的後級,難免會引起哼聲。

  筆者寫此文章甚為拉雜,其目的無非是想說明得更清楚些,畢竟過去為未有完整的卡式座製作文章,恐怕初學者不瞭解,對程度高的,又不免產生拖泥帶水陳腔濫調的感覺,盼予見諒。

套件的訂購法

  最後要提的是,筆者極願帶動自己裝的讀者對卡式座的認識,對有勇氣願意赴難的志願者提供特別的優待價格,每台套件連測試帶一捲為5400元。由於便於服務起見,此種套件僅由本公司直接發售,讀者可以劃撥購買,但此項服務是在本公司正式業務之外,因此需以定貨生產方式進行,也就是由訂購到交貨約需一星期,盼讀者能多加利用。

 

轉載音響技術第77期 MAY. 1982 我想我做/咏青卡式錄音座的設計與製作/夏海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