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位愛好現代電子技術的人來說,台北中華商場的電料行,無疑地是他們興趣的集中地。多少興趣不減當年的前輩和年輕的學子們,每隔一段時日總要親臨中華路徘徊留連一番。不管他們在這裡買下了他們所需要的零件與否,只要他們細細端詳過那些琳瑯滿目的電子櫥窗,便會帶著一肚子的歡欣回去,像讀完一本最實際的書,增添了自己在電子知識情報上無比的充實感。
但是無可置疑的,中華商場的電料行由於衣缽延續了十八年之久,難免就有一些不足勝任之感。畢竟,這十八年來技術上的進步實在太神速了。當年以三用表量一量真空管的燈絲接腳是「通」的便是「好」的境況在這個時代已經完全不能適應。別說成千上萬的IC無從以三用表來確認其好壞,即便是只有兩個接腳的二極體,光憑三用電表仍然無法確認其能用的程度。
這是一個相當現實的問題,如果不改變中華路的經營現況,三用電表的時代恐怕還要再延續下去,並且只有繼續惡化!
什麼是現實的問題呢?
一間不及兩坪大小的店面,月租上萬外加十幾二十萬元的押金,就是現實問題之一。
高品質的零件要與外銷退貨、劣貨、廠家的填充貨、倒帳貨競爭,就是現實的問題之二。
因為利薄、事繁(在店裡耗上一個多鐘頭,只買幾枚電阻的大有人在),店東雇不起略有水準的店員,一切大小雜務均由家族擔任,不談利潤只賺工資,是現實問題之三。
地方小租金高,難以擴充規模,轉化為現代化經營,因為只有得過且過,你賣什麼我也來什麼,則是現實問題之四。
所有問題當然比以上所舉要多得多,甚至大得多,而這些問題又被現實僵住了,所以每天上萬的電子愛好者徘徊其間,也只好忍受著三用表萬能的委曲,連自己隨身攜帶一具晶體耐壓測試器,都要趁著店員轉身時,才敢偷偷的拿出來用一下。
而今天,我們必須在此指出的事實是,在今天的知識行為之中,幾乎沒有哪一個類門的知識是像電子電路這般需要「實際」的。在課本上講到了FET,如果我們不到中華商場去買幾顆FET回來,實際去試一試,你便永遠弄不清楚什麼是FET。因此,我們可以斷然地這麼說: 一家電子材料行,基本上就是一間活的教室,那裡有的是活生生的老師(一位老師若連什麼水銀開關,CMOS都沒見過,豈不是死了嗎?)學生們把書本上所學的知識帶到這裡來,材料行把書本上所需印證的地方印證出去,於是這裡成為電子情報與知識的交流中心。店員們就是交流員。甚至有更多的時候,那些從事電子教學的老師們,也來這裡瀏覽,也來這裡買材料,它們把知識情報帶來了,把店員們教育了,然後店員們又去教育更多的學子。
這是多麼具有學術氣息的商業場所與商業行為啊!可是,我們現在要說,中華商場已經有些不堪負荷了,正如上面所說的,場地的問題、利潤的問題、人的問題與不斷膨脹著的電子知識與由此知識誕生的電子零件,對老闆們產生了壓迫。譬如說許多入門學子們抱著書本來買BC109,店員們說:「沒有!」也有許多刊物的讀者們抱著線路去買340-12,店員們依然說:「沒有!」(其實就擺在櫥窗中最顯眼的地方。)這是多麼令人感到氣憤的事實!但是在此事實之後,又有誰去注意那些現實的問題?
現實的問題如果解決不了,事實的問題便永遠存在。
讀者們!
為了發揮電子材料行的教育功能,您可有更好的辦法?
轉載音響技術第31期 JULY. 1978 技術人說話/發揮電料行的教育功能/唐 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