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Servo)DC 式的前置擴大機,最早以商品出現於音響市場的是 GAS 公司出品的 Thaedra 型(註:請參考音技第 13 期 p.66),近來則是 Onkyo 大力廣告的"Supper Servo"。而對於自己裝的愛好者更是有著多種不同的伺服設計和製作,譬如最近美國頗轟動的 Dynaco PAT5/WJ1A 型的磁頭放大級就是採用了伺服迴路。目前在台灣自己裝的同好日益增加,故特別將自己的一點心得拿出來與大家共同研討,文章主要是討論 DH 101 EQ 部分之伺服迴路的加入,但是對於不同型態的電路亦可以應用同樣的原理予以控制,此處要特別請同好如有任何發現或是有意見,請在音技這公開的園地上大家討論。
目前分類:D.I.Y.自己動手做 (316)
- Feb 21 Sun 2010 00:50
伺服DC式DH-101前級製作
- Feb 09 Tue 2010 22:23
A-40擴大器開始打擊!
大廚師在做一道好菜時,總離不開那一些佐料,而所花費的時間或長或短,其目的就是完成這道好菜以為別人所品嚐,廚師雖沒有嚐到這道菜的美味,但是他嚐到了烹調這一道菜所經歷的多重的過程,遠勝於自己去嚐這一道菜。
- Jan 31 Sun 2010 01:42
A類40瓦擴大器電路淺析
- Jan 05 Tue 2010 05:28
製作精粹˙音頻擴展──壓縮器
【簡介】在改善磁帶的頻率響應上,近年來最大的突破可能就是杜比系統了,它可以使動態範圍增至 10dB 以上,但杜比電路非常複雜,不是沒有足夠儀器的業餘愛好者可以仿製的。在此介紹一個可以有杜比電路相同效果的 40dB 壓縮量的壓縮器,它的動態範圍是 80dB,在使用上可以說非常方便。
【資料】電路圖、PC 板圖、電源電路。
- Jan 05 Tue 2010 05:24
製作精粹˙120W直流DC化擴大機
【簡介】自從 Hi-Fi 音響器材大量進入普及化家庭電器用品以來,各廠家無不盡全力去改良線路結構,以期效果能更上層樓,OTL 和 OCL 應運而生。然而 OCL 雖然已達到直接交連的目的,但是由於輸入部分要加入隔直流電容,所以頻率響應不能達到 10Hz 以下,雖然大約 30Hz 以下的聲波人耳已無法聽到,但畢竟在聲頻的傳送上損失了一些。於是 DC 直流化線路又被發展出來了,這種線路可以由 0Hz 也就是 DC 開始它的頻率響應,而且反應時間也稍快一些,在此介紹的便是一部完整的前後級 DC 擴大機。
【資料】前級線路、後級線路、電源線路。
- Dec 23 Wed 2009 18:58
T-33教練機裝製報告
- Dec 21 Mon 2009 18:35
自動停止裝置的附加法
一般音響愛好者在選購唱盤時,總是認定「愈少動手操作愈好」的原則去選擇,然而在一個入了門的「玩家」眼中,卻寧可多花幾個錢去買一部樣樣得自己動手操作的唱盤,這似乎很令人費解,其實道理很明白,「全手動」的因結構單純、機件較少,故障率相對的降低,且與同樣性的自動唱盤相較,價錢也較廉,而筆者認為更重要的一點,欣賞音樂原本就是一種感性的活動,自己動手去換唱片、放唱臂、播出音樂,不是更有「參與感」嗎?(雖然曲子不一定是自己作的)所以筆者相信目前使用全手動唱盤的人一定仍然為數不少,進口商仍繼續進口全手動機種,而音響電也不常以「全自動」來作推銷唱盤的號召(除非是國產的那種又豪華又便宜的套裝音響組合)。然而全手動唱盤有一不便之處是當唱完唱片之一面時,唱臂無法自動舉起,馬達也無法自動停止,任由唱針在那裡反覆地磨著,有時碰到品質較差的唱片甚至會跳到標籤上去。唱針雖然是鑽石作成的,但這種事情還是很令音響迷心痛的。有人認為聽唱片時,人一定總是在附近,唱片快完時應該有所準備才是,但有時仍難免會碰上人必須離開而唱片又將完的時候,因筆者也是使用手動唱盤(Micro MR-122),深受此項困擾,常常手忙腳亂,所以就動手作了這個裝置,使唱片唱完時,馬達能自動停止,然後便可以有充分的時間把唱臂拿起。即使一時尚無空閒去舉唱臂,甚至忘了或夜間使用定時鐘,只要擺唱盤的位置相當穩固,讓唱針靜靜地停在唱片上總比在那裡磨來得好。此項裝置並不介入任何機械結構,以免弄成更複雜的構造,增加故障的機會。他是利用類似自動門的那種光電控制電路,當有物體擋住光通路時,電路便啟動一個繼電器,將馬達的電源切斷,詳細說明如次:
- Dec 19 Sat 2009 01:50
為減肥再獻良方/直流──直流轉換器的製作
拜讀了陳富杉、梁清一兩位先生發表在 29 期「音響減肥術」大作,心儀不已。「自己裝」的慾望油然而生。倒不是為了減輕重量方便搬運──事實上除非故障,機器是很少搬動的──而是喜歡動動手的人,見著線路簡潔、分析清楚的文章,多半有試作的衝動。音響技術仿 ESS 前級與 ESS 500 所掀起的製作高潮,就是明證。再說 DC-DC 轉換器用於擴大機的電源供給上,還很新鮮。這種新奇感與追求自以為是的十全十美,尤其能引起自己裝的動機。無奈高頻用鐵粉心和高耐壓的電晶體難求,心願一直沒能實現。
- Dec 14 Mon 2009 23:06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試試MC唱頭的境界
這幾年來,MC 型唱頭的廣受重視及採用,無疑地是改善 Hi-Fi 音響重播效果的一項重大突破。這項突破當然並不來自 MC 唱頭本身,而是由於 MC 唱頭放大器的迅速發展,在根本上克服了必須使用升壓變壓器的困擾。
- Dec 06 Sun 2009 10:14
由實驗室到生產線:接近完美的100瓦功率放大器架構
- Dec 04 Fri 2009 01:35
會議用10麥克風混音器之製作
- Nov 11 Wed 2009 18:31
1.用直流馬達帶動的發電機
- Nov 11 Wed 2009 13:59
前端製作詳析˙MC唱頭放大器的製作 2
上一期給各位介紹了一種相當容易裝置而效果不俗的MC Head Amp. 我想試裝過的人可能都會有個同感,那就是電源接通後還要等上一分鐘才能使該機投入正常工作,實在很不方便。這裡要介紹的是一個特性較為優秀的線路,它可以說是專為放大低電平而具有低雜音之設計。在這之前要先為各位簡單介紹兩種市售的MC Head Amp。由於擴音機方面的線路技術發展已臻某種巔峰狀態,所以對音源的要求也愈來愈高,MC唱頭就是在此情況下「應運而出」,(並非「應運而生」,因MC唱頭早就有了,只因當初電路技術尚未發達,而昇壓器又限於特性,兩者相配之後,無法與高級的M.M.唱頭相抗衡,所以沒有流行起來)。近來有更多的廠家致力於生產M.C.唱頭及供MC唱頭用的pre-pre-Amp.;像Accuphase C-220 是世界第一部唱片等化器,YAMAHA HA-1,SONY HA-55,Technics SU-300MC,Ortofon MCA-76,Mark Levison JC-1AC 等都是專用的 MC Head Amp。有的廠家則把它一併納入前置或前後級放大器中,對新購音響的人來講比較合算,如YAMAHA C-2,CA-2000,ONKYO P-303,Marantz 3250 等皆是。以上這些器材之中,較早出現也較為出色的Head Amp.要算是 MCA-76 及 C-220 了,現在便將這兩機概略的介紹如下,請各位參考:
- Nov 03 Tue 2009 10:21
Audio Research ST-70-C3後級擴大機試作
就業餘性的研究來說,修改名廠機器有著相當濃厚的學術氣氛,最近我得到不少有關這方面的資料,其中尤以真空管機之修改最吸引人。在Dynaco之後,還有McIntosh呢!這些資料我們請張文俠先生為我們服務。
- Oct 15 Thu 2009 21:42
前端製作詳析──MC唱頭放大器的製作 1
動圈式唱頭(Moving Coil Cartridges簡作M.C.)已逐漸受到廠家與音響愛好者所注意,由於價格較M.M.唱頭貴,而且因為它的輸出電壓極低(如Ortofon MC-20輸出只有70μV),需要有升壓變壓器或前端放大器(Pre-pre Amp)將之放大後,才能輸入M.M.唱頭放大器(即RIAA放大器)。聲壓器的價錢與唱頭差不多,而前端放大器的價格更是令人望而卻步,所以一般玩家可能很少人擁有一個M.C.唱頭,或者甚少人聽過它的聲音。吳心柳先生在第56期M&A的「知音人語」裡提到,M.C.唱頭的聲音是如何的撫媚動人,使我興起了製作一個較為經濟的前端放大器之念頭。
- Oct 09 Fri 2009 14:22
安全方便的OCL整流電路
- Sep 25 Fri 2009 21:47
大功率製作詳析(2) 價廉安全超低失真的100瓦功率擴大機

上期我們已把ESS500瓦的製作過程,重新再做了一次最詳盡的報告。雖然,許多讀者都為這部機器的諸多特色而著迷,不過說實在的,就製作成本而言它確實是高了一些。因此有許多讀者來信希望能介紹一部100瓦上下的線路。
- Sep 23 Wed 2009 11:10
仿Mark Levinson Jc-2 前置擴大機
兩年前,看過製造當今世上最貴的前級擴大機Mark Levinson所出品的JC-2,對它的性能及非常簡潔的線路結構,真佩服的五體投地。但是它貴得令人不敢冒然地弄一部回家玩玩,最近又在偶然的機會裡發現一部Audio Research所製的SP-5前級擴大機也是用差動運算放大IC所製,我記得該公司的主持人說過這麼一句話:「哪一種元件最線性,我們就應該用哪一種」。如此說來,他們一改以前慣用的真空管,而選用最新的元件,那一定是很線性的?!
- Sep 14 Mon 2009 21:11
大功率製作詳析(1) ESS 500 的再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