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六月初和音技梁中鍔先生通了電話,告知我們即將生產調諧器,梁先生認為此物複雜,現有生產廠家已不少,如果再投下大量的資金恐非妥當,不如採用委託生產的方式比較好。當時聽在耳裡並不在意,因為筆者早給慾望沖昏了頭,就憑著一張訂單和一股衝勁,各項開發計畫即逐步付諸行動,打從基本的傳統式空氣可變電容器(AVC)的電路開始,進而發展數字頻率顯示,接著又是電壓電子控制頻率的FM專用調諧器,最後則是完成了自動控制又可記憶的預選器。短短的四個月時光,即使全部精力都耗下去,要將這些產品由設計到生產完成對規模不大的咏青公司來說,簡直就像背了千斤重擔,壓得幾乎喘不過氣來。很顯然的是我們的計畫未盡合理,考慮不夠周到,對資金的運用也欠缺安排,說明白一點,也許我們根本就沒能力做它,筆者可能是被過高的自我期許而致得意忘形,如今雖是開發完成,但多少含著僥倖的成分。
或許我們在此方面所遭遇的種種並不能代表其他同業也會如此,但對套件市場而言,此方面的困難多少具有共同性,更何況國產調諧器一直是處於起步階段,有心要突破的人很可能再蹈我們的覆轍,因此筆者藉音技之一角發敘一下內心的想法,並對我們的產品做一番介紹,這對讀者及同行多少會有點助益。
準備工作是成敗的關鍵
我想很多套件的生產主事者有可能和筆者一樣,在計劃開發之初都抱著很高的理想,說是對事的執著也好,說它是想一鳴驚人也罷,甚至是想撈一票,總希望此舉能成功。至於本身對此方面的知識、技術、財力等是否很能勝任就馬虎點去想,看著別人的成功,自己也就躍躍欲試,加上有那麼多的進口貨可以做為仿製的對象,心中有如吃下了定心丸。原本這也不是甚麼壞事,但此種心態用於生產,尤其是對規模不大的公司,有可能造成不算很小的損失,所以筆者不敢苟同做套件就得因陋就簡的觀念,反而認為需要有更充分的準備,更詳實的計畫,而人力與財力的配合尤不可忽視,因為我們必須集一身的技術與金錢,更何況我們賠不起!
驚人的儀器費用
以本公司的調諧器設計過程來說,儀器並非是預定需要那些就一次買了下來,而是設計到發現非要此儀器不能解決問題才匆匆的訂貨,這些儀器不像示波器部樣滿街都是,幾乎每一次的發現就得要十來萬才能解決,三、四次下來就讓筆者大感吃不消,所以才會發生預定儀器費用五十萬元,到了完成之日竟然破了百萬大關,最莫名其妙的是有些儀器買了以後才發現不敷所需,必須買更好的,原本是想省錢,卻換來雙倍的支出。
材料的獲得頗費周章
材料的問題也會讓筆者大感頭痛,說來好笑,我們試作時有些樣品還是向過去的失敗先進者借來的,而有些材料也是經過多次的變通方法改製而成。可以這麼說,小工廠在設計較高層次的產品要比大廠困難得多,不是技術不行而是「量」在作怪,尤其是每當進口商來此,手捧著筆記本問聲貴公司有多少人,月進口量多少,一次預定進口多少,能否多進一點?這些令小廠尷尬的問題讓人好不難過,即使是硬著頭皮亂吹,單看敝公司的凌亂相,恐怕就是拿錢去拜託他進口也難,更不要說想拿些樣品了!
線圈的採購也是令人頭痛萬分,由於筆者堅持採用名廠產品的觀念,所以購買這方面的材料多少會遇到些困難,一則是大廠都是保稅廠,不能直接內銷,二則是一次的採購量不能太少,假如只計劃生產數百台,那多餘的數百套材料豈不要丟掉。三則是線圈的規格不能確定,因為別人沒做過也無從打聽,所以在可能的情況下拿大廠的線圈來改,經過再三的實驗才算是定了案,而後又透過種種關係才讓線圈的樣品弄到手,但基本的購買量仍是少不了,假如這些機種銷售失敗,筆者可真是吃不了兜著走。
除了儀器、材料之外,另一個問題是電路,傳統式的AVC電路姑且不說,ET式(電子調諧器)調諧器可以說找不到完整的整體線路,能找到的都是些單項電路,偏偏真正的學問就是如何將這些單項連在一起。或許讀者會想,為什麼不仿製!起不知原裝的電路複雜的讓人難以下手,而材料也無從獲得,唯一的辦法是發揮製作套件的苦幹精神,一次又一次的試,若不是過去從事傳統電路的生產而得到豐富的經驗,否則此案真要胎死腹中。
總之!自我的認識不夠才造成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也使得筆者還未生產就賠了些錢,如果說計劃之初能詳加考慮,或許可以稍微順利些!起碼也應有個心理準備才是!
談談我們的調諧器吧!前面說到筆者將設計的過程劃分為四個階段,這樣的區分是以其難易程度而安排,可以使得設計及調整人員能先由比較簡單的電路中獲得基本概念,而在進行比較複雜的設計及測試時就不會有下不了手的感覺。另一方面儀器的選用也可依進階購置,無需在早期階段耗費太多的資金於不需用的昂貴儀器上(當然這樣的安排是比較合理,不過由於開發時間太過短促,所以儀器的購置上難免會有買非所用的情況發生),筆者就以這四個階段分別予以說明。
受制於AVC的傳統電路
傳統式電路最大的問題就是可變電容的運用,理論上愈多聯的AVC,它的感度、失真、假像拒斥比、中頻拒斥比、捕獲率等也愈佳,當然電路會比較複雜,調整比較麻煩,而測試所需的儀器更是三級跳的昂貴,換句話說,沒有相當份量的設備別說是生產,即使是開發也很困難,這樣的電路對調整員的素質要求亦高。凡此種種,如果不能充分的將各條件配合,很可能會弄巧成拙,性能反而會比較少聯的差,不是很具規模的工廠多不願意嘗試,所以市面上我們所能看到的調諧器絕大部分是五聯的(FM3聯、AM2聯),偶爾也有四聯的(FM2聯、AM2聯),但性能較差。至於六聯以上AVC,四、五年前曾有廠家製作過,正如前文所述,不能把握生產要訣,比之五聯的效果還差,反而造成日後沒人敢用的局面。因此讀者無需去要求套件工廠也能生產進口貨上那種七、八聯的龐然巨物,因為那未必是福,一個真正肯花心力去設計生產的廠家,五聯的調諧器足夠應付大多數人的胃口,當然假如要製作更高層次的產品,六聯以上的AVC是少不了的,但是這樣的東西又豈是小廠所能獨力負擔得起開發及生產費用的!
不過有一種方法比較省事也省開發用儀器,那就是進口RF電路(高頻頭),此電路出廠前即調整好,而且又是名門出身,效果自然甚佳,為國內大廠的外銷機種多所採用,不過這樣的東西也非萬靈丹,他的相關中頻及立體解調電路須充份配合,尤其是基本的儀器及調整手續仍不可免,否則未必能完全發揮其效果。筆者即曾看到採用此RF電路的產品,但高低週感度竟然相差了10dB之大,至為可惜,筆者對這玩意並不很熱衷,原因之一是不願淪為日貨的裝配廠而失去自行設計的初衷,而且一旦採用就很難翻身自己做,因為深怕耗了大筆開發費而沒有結果,不如繼續用現成的!原因之二是太貴了,而且還得大量進口才行。總歸一句話是筆者不服氣,非把它熬出來不可。
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生產線上的儀器和開發用的儀器不盡相同,有些儀器可能只在開發設計時用一下,一旦電路確定之後就不需要了,此外開發用的儀器也較精密,大體上來說簡單的一套生產用儀器約需二十萬,但開發用的少則四、五十萬多則數百萬全看使用的人對電路及儀器的要求而定,筆者也就是因為不願因陋就簡而飛了大把的鈔票,但是若要和大廠的開發室來比仍然有點小距離,補救的辦法也只有以技術取勝啦!
數字頻率顯示問題多多
第二階段為數字頻率顯示,筆者之所以將它列為重要的生產單元乃是因為它和傳統的刻度盤指示法大為異趣,由於頻率指示準確,易看易讀,是十分理想的指示頻率方法。不過好東西難免也有缺點,一是造價太高,大約要兩倍傳統調諧器電路的價格,似乎有點本末倒置之感,二是高頻電路不易處理,弄不好會影響感度,甚至產生干擾,由於筆者計劃的產品中絕大部份是採用數字顯示,所以不得不對之另眼看待。
有很多讀者曾問過這樣的問題,──貴公司的頻率會不會漂移?為什麼不用石英鎖定?的確;這樣的問題可能困擾過許多人,就好像直流放大器的輸出會不會有DC漂移的問題一樣一直很難讓人安心,好在對於直流的問題,近幾年由於採用了伺服電路而有所改進,起碼在心理上不會太怕它了。筆者想說的是調諧器中很早就採用了所謂的伺服系統,一個設計優良的電路,頻率漂移約在萬分之一以下(10KHz),甚至小於十萬分之一(1KHz),而標準調諧器的AFC功能在100KHz左右的差額下都能產生作用,可以說很難逃出其掌握,除非使用的線圈材質不佳,或是中頻濾波器及RF電路中的電容有問題,再不就是材料發生變化,受到溫度、濕度甚至雜質的影響太大而改變了工作狀態,如果說頻率容易漂移,街上數字顯示豈不原形畢露!
如何設計頻率顯示器
當然,有些時候用了頻率顯示器反而會產生頻率跳動的問題,甚至感度變差了,訊噪比也小了,那是因為除頻電路處理不當的關係。而FM-AM兩者之間的混頻比也是一個重大關鍵,很多設計者誤以為顯示器只要接上去就一切OK,卻沒想到兩者間的匹配問題甚大,它非但不能直接顯示反而會造成振盪電路失效,於是乎緩衝級的加裝就少不了。即使是這樣,仍不能免於其他因素的不良反應,所以除頻IC不能離RF電路太遠,而緩衝級電路也應改以FET,甚至使用的導線也有學問,這也是為什麼咏青公司的調諧器本身都設計有除頻IC的電路,如果設計的人忽略一些小地方的損失,那麼許多小損失就構成它的致命傷,畢竟顯示的目的是要其更精、更準、更好,而不是有了數字就了事。
甚麼是電子調諧器?
第三階段是電子控制頻率FM專用調諧器,它也是ET調諧器的一種,只是控制的方法比較簡單,這和第四階段的自動調諧器所用的原理完全相同,是利用變容二極體施予逆向電壓而產生的容量變化來控制振盪頻率的改變,我們稱之為電壓合成器(Voltage Synthesizer)。另外也有一種頻率合成器(P.L.L. Frequency Synthesizer),但電路比較複雜,不適合小規模生產用。換句話說,如果採用電壓合成的方式,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控制電壓了。
一個簡單的電壓控制調諧器僅需要一個可變電阻以及穩定的電壓,再加兩三個變容二極體也就可使用,當然造價上比傳統式便宜很多,它的另一些好處是RF電路可以任意擴充,多加一只變容二極體就多了一聯。此外也可以預選,利用多聯的開關控制不同的可變電阻,也就是控制不同的電壓,那麼不論在任何狀況下這些不同的鍵就代表了不同的頻率,似乎看起來便宜又好,但不幸的是它也有缺點。
準備做專用電子調諧器
首先是AM的電壓合成不簡單,如果要將AM也能順心的控制,那麼價格又非同小可,而且技術上也是一大問題,所以早期的計畫中,第三階段是FM專用調諧器。因為筆者知道有很多讀者只聽FM而AM就幾乎沒用過,不過僅做FM部分也有它的困難,一是頻率顯示的方法,採用數字式造價自然很高,一度考慮使用LED電平指示,甚至用表頭指針指示,但電壓合成器在低頻段的變化比較快,也就是說低周的頻率比較不易劃分,再者如何將LED的亮點或是表頭刻劃定的很精密也是一大問題。
其次是控制電壓的可變電阻必須是精密耐用型,而且最好是多圈式,這樣選台才不會跳動,而且台與台之間也能分得較開,但這樣的東西不好找,而且多圈式的刻劃不易定出,筆者曾嚐試用電視機上的三十圈精密可變電阻,效果十分不錯,但刻劃卻定不出,如果用預選台的方式處理就必須每一預選台配合一個單獨的可變電阻及按鍵開關,於是可以將預選台多設一些,以所知道的既有電台全部預選且不再改變,僅保留一個或兩個可以由面板上改變其數值的預選器,這樣的方法聽起來不錯,不過是否能讓讀者接受就不得而知,而且那麼多聯的連動按鍵開關也是不容易訂做。
總之,等筆者將各種問題全部想過也試過,已經是耗費了太多的心血在這第三階段的已開發成功卻無法推出的產品上,不過也正因為如此才奠下了日後進行自動選台器的基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性能優異的自動選台器
說到自動選台調諧器,其功能主要是來自於LC 7200系列的大型LSI IC上,它除了具有前文所說能夠預選電台之外,也能根據調諧的狀況自動找尋電台,並且能在最好的接收點將之記憶儲存起來。換句話說,微電腦的功能已經取代了需要以人眼及耳來判定好壞的工作,試想每當我們轉換電台時必需用耳先聽到電台出來,再由中央頻道指示器及訊號強度指示器上找出最佳調諧點,這樣的工作如果不斷的進行豈不是很麻煩也很瑣碎。
也許有些讀者會懷疑,自動選台器真有那麼好,當然LSI的功能並非萬能,必須配合許多相關的電路才能將這些功能結合起來,而好壞之間就全看這些附屬電路做的是否成功。幾乎大部分的設計人也就在此卡住,面對著非但找不出最佳調諧狀況反而自動的功能也沒了的場面而束手無策,就算是想找資料查也沒有,難免會心灰意懶。
資料的來源是最大問題
提到電路資料的問題,可能會令許多國內的設計者搖頭,表面上只要將IC手冊上提供的電路取之應用即可,實際做的時候卻全然不是那麼回事,不知為甚麼,一些比較新而高級的IC,電路往往都有陷阱,當然筆者也不排除可能是其他電路不同所產生的結果,但是未免也太過巧合。一個正式的堂堂世界級水準產品居然會提供需要修改才能用的電路,彷彿改不成就永遠停留在原位動不得,究竟這其中是否有「經濟政治」作用不得而知但可說明的一點是自我本身的加強是絕對的!
話說筆者拿到的資料最初是原始的方塊圖,也就是IC手冊上的功能解說圖,這樣的圖啥用也沒。後來拿到貿易商的更進一步資料,所謂的大客戶才有的東西,也只是說得比較詳細一點,尤其是電路上用的材料只有日本廠才有,等於讓原有的希望大打折扣。後來好不容易透過關係拿到所謂的IC廠二手資料,才勉強對其上的元件做一番瞭解,但電路上的陷阱仍有待去碰哩!總是小工廠在處理類似這樣的問題的確是比大廠難,尤其是難在數量太少的問題上。
自動或手動可選擇
理論上說自動選台器可以不需要強度訊號指示器、中央頻道指示器,甚至數字頻率顯示器也可以省略,因為它總是可以找到最佳的調諧點,不過當電台訊號微弱,FM大約小到1.8個微伏左右(對本公司的電路而言),就無法產生鎖定的效果,自然也不能記憶(因為沒有調諧點),所以有些自動選台器還加裝了手動的裝置,它的用法和前文提到的FM專用台一樣,也是以可變電阻來改變頻率。換句話說,如果讀者不信任自動選台器或是信號微弱也要接收,手動的功能就很有效,因此筆者設計時不但保留手動選台,並且連強度指示、中央頻道指示,乃至手動選台配用的MUTING功能也都一併保留。
沒有脈沖的靜音裝置
何以說手動選台才需要MUTING的功能?那是因為7200系列IC本身具有靜音的功能,此靜音和傳統電路的MUTING裝置不同。一般的MUTING是由中頻IC的功能中產生,使用時能將弱訊號予以靜音,也就是說電台之間的沙聲或接收不良的訊號都會消除,它的缺點是弱訊號電台不能使用,而接近調諧點或離開調諧點(AFC產生作用),都會產生巨大的「碰」聲(脈沖)!一個設計不當的調諧器,MUTING的「碰」聲有可能燒掉擴大機或喇叭,所以很多人以「碰」聲的大小來決定其喜好,日本有些廠家,像是Kenwood還特別發展出專用的「碰」聲消除電路,足見此聲確實不容易對付。
自動選台器上的靜音裝置是放在電路的輸出端,當調諧點未找到,輸出為近於接地的OFF狀態,找到以後即成為通路狀態,所以不會有巨大的脈沖,筆者經年使用傳統電路,早已習慣了「碰」聲,一旦使用自動選台器反而覺得怪怪的,彷彿預期的狀況沒有產生一樣。
可以這麼說,自動選台器滿足了很多對選台器不方便、脈沖難抑制等缺點而產生不快的人士,況且他還可以很方便的擴充RF的性能。但誠如前面所說,製作起來卻很困難,尤其是可變電容二極體必須選用特性相同的,所採用的RF電路聯數愈多挑起來也愈困難,拿簡單的AM來說,雖然僅有二聯,但容量變化太大,如果電壓對容量之變化比不相同,調諧就會發生問題,接收效果自然大打折扣,不像AVC的機械變化十分容易控制。
在第四階段的自動選台調諧器中,筆者將它分為TX-250C(FM專用),及TX-250D(AM、FM兩用)兩款機型。兩款的FM電路相同,但FM專用中多加了標準訊號(400Hz)產生器以取代AM電路,此訊號是用來做錄音時的基準校準用,對許多喜歡錄FM節目的讀者來說可能十分方便。
兩款機種中FM電路是採用四聯,它的感度可以輕易的邁入2uV以內(300Ω,IHF),其他像失真、訊號噪音比、立體分離度、中頻拒斥比、假像拒斥比、捕獲率等都比預期的要來得好,這樣的性能恐怕非一般市售套件所能比擬,誠如前文所說,四聯電路比三聯電路來得好,而我們也成功地掌握住四聯的特性。
關於規格一事,一直讓許多讀者感到迷惑,似乎調諧器的規格真真假假,是非論斷無從決定。筆者以為調諧器的製作對一般讀者十分陌生,而且又不能拿一般儀器做測試比較,因之,好壞之間全憑製造商及經銷商的宣傳,奇怪的是近幾年來套件調諧器電路很少有變化,但規格卻扶搖直上,猶如三級跳一樣,所以才發生規格比進口貨好,用起來卻全然不是那回事,當然讀者會有疑慮,久而久之也就會產生先入為主的觀念──「套件不好」。
筆者以為銷售的手腕固然見仁見智,但套件具有教育的功能也是不可否認的,因為套件的買者有八成以上是在學的學生(有朝一日我們或可能依賴他們替中國人在世界市場上揚眉吐氣),便宜是一回事,便宜得合理也很重要,如果產品賣出去了換回來的卻是除了錢以外的其他錯誤觀念的養成,未必是福。
所以在規格上,筆者的觀念是價格與品質的並進,也就是說,如果要求一個七、八百元的產品有上萬元的等質規格無異是緣木求魚,這就像我們不能要求簡單的手提收音機具有大型的Hi-Fi水準是一樣的。在日本,一個調諧器套件(零件包)未必比成品便宜到哪去,如果說會,那也是外殼及內容比較簡單所產生出來的必然結果,換句話說,製造者和使用者兩者的心態都應取得協調,除非是七、八百元的產品連七、八百元的價值也沒有,那這個問題也就值得製造商自我檢討了!
怎樣選擇調諧器?
那麼究竟讀者應選用什麼樣的規格作為比較合理的參考值?尤其是面對每一家的規格都列得一樣的狀況下?如果說讀者中曾使用過早期ROTEL(樂得)的廉價接收擴大機而還記得它的規格的話,應當不難發現它的靈敏度竟然是10uV,好的也只有5uV,可是使用起來卻好得很,如果不是偏遠地區,不必非使用高靈敏度的產品,反而是其他各項規格更形重要。當然以目前半導體的製造技術,一個正廠產品比之七、八年前的規格要好得很多,但單以感度這一項來看,仍然有不少收音擴大機的感度列明為2uV到5uV之間,足見我們不一定非5uV以下不能用,這也說明套件市場的調諧器感度大約都在2.5~5微伏之間(因為接收時不比進口的3uV好),甚至10uV也有,那麼假如不是特別的需要,或許把目標放在其他功能上會比較來得恰當,而讀者選購時也可依使用過的人的口碑及接收時的背景雜音、音色的好壞(尤其是高頻)、音域是否寬廣等等來揣摩其性能。
咏青調諧器的規格如何?
至於咏青的傳統調諧器,憑良心說是介於1.8uV至2.5uV之間(良好的隔離室中進行),而失真0.25%,中頻拒斥比95dB,假像拒斥比40dB都堪稱是合理的數字,筆者以為是正廠零件,尤其是線圈的功能最大。舉例說,天線線圈在100MHz高頻測試下,好的線圈值可達到130~140dB以上,但差的可能只有四、五十了,如果再考慮溫度、溼度等的變化,兩者之間的差異也就更多。
而ET調諧器FM的規格比之傳統電路來得更加也是合理的事,先天電路使然,所以有時候比較好的單體可以達到1.5uV,中頻拒斥130dB,假像拒斥65dB,失真小於0.08%,S/N 75dB也並非不可能,至於立體分離度及高頻音色的好壞和濾波器的性能有著很大關係,大體上來說如果僅使用RC做簡單濾波,分離度不易超過25dB,但精密濾波器的運用再配上適當IC及相位調整電路,尤其感度也能很好,分離度大於50dB並非不可能,筆者即曾看到一片單體分離度大於55dB,已經到了MSG-2101立體訊號產生器的極限。
立體分離度一般是以1KHz狀況下測試,但高品質的產品也會要求由100Hz~10KHz全段測試,有些調諧器在1KHz時還有25dB的分離度(相當普及型的唱頭分離度),但10KHz時可能小於10dB,甚至根本分不清或頻率響應不夠高而無法測試,也就是說為什麼有些調諧器分不清立體或不立體。
筆者並無意特別強調咏青的調諧器有多好,之所以拿自己的東西來解說也只是想證明只要按部就班合理的運用該用的材料,買該買的儀器,再加上既有的技術,做一部堪用的調諧器應不是難事,事實上我們未必已將這些材料發揮出最大功能,而更好的產品可能還需其他同業們的努力,畢竟我們在這園地中才剛跨出第一步。
定了型的MPX及AM電路
筆者已經將四個階段的調諧器分別說明它的區別以及功能運用,不過主要是偏重於高頻電路,中頻、立體解調及AM甚少提到,那是因為這類的電路幾乎全部被IC所取代,雖然IC廠家型號很多,但萬變不離其宗,除非是有心在此部份發展出特殊電路,否則並沒有甚麼特別之處。誠然有些廠家以高性能IC做為號召,實際測試的結果反而比常用的普通IC還差,原因是普及型IC早已被人熟知運用,往往能將原有規格發揮六、七成,筆者說六、七成並非危言聳聽,以普通的HA1196、HA1137而言,所列的失真是0.08%,訊噪比為80dB,分離度在1KHz時最大可達55dB,但是真正做出來的東西能有3%的失真,60dB的S/N,40dB的分離度就很令人偷笑了,如果說換了不熟用的IC,又如何將它做得更好!反倒不如在RF電路上多動腦筋。
當然筆者之所以這麼說乃是因為國內生產調諧器所用的IC電路都是來自IC手冊,所以家家相同,也就沒有甚麼特殊之處,但進口貨中的電路,同樣的IC卻少有相同,幾乎每一廠家都有獨到的見解,IC手冊所提供的電路僅能供作參考,不若此地是全單照收,這能與不能之間就有了差距,如果一輩子奉此不渝,想要在這方面有突破性的發展是很困難的!
整體的機械結構十分重要
最後筆者對TX-250C及TX-250D兩者的外觀機構及內部組成做個解說,ET調諧器不像傳統式電路可以任意選擇所喜歡的機箱,除了沒有廠家生產外殼之外,每一個電路的功能結構不盡然相同,所以沒有一個規範可定,於是每一家生產的機種外觀差異很大,筆者的看法是希望做一個合理的操作機箱,而內部接線務求簡化,如此一來對生產及日後檢修維護都比較容易,於是將所有的調諧器電路、自動控制電路、穩壓電路,甚至功能選擇鍵、天線端子、輸出端子、LED等全部都設計在一片基板上,單是這片基板模具就要六萬多元,而由其上一片片剝下來的附屬電路及指示器也多達13片,可謂工程浩大。
這樣一個完全的整體電路除了能簡化裝機手續之外,還可以節省裝插基板及測試調整的時間,當然筆者無法像進口貨一樣做一片像機箱那樣大的電路板,因為不論是模具、裝插甚至切腳都會有問題所以按鍵開關必須以延長桿連接以補足長度上的不足。至於面板上除了顯示器之外,只有LED及控制鍵,而這些元件全部都以並排導線連接,在目視上就顯得很整齊清爽,沒有想像中的大把大把電線。
本機的另一項特色是Key Sw的應用,因為控制電路所需要的開關都是"TOUCH"式,Key Sw正好可派上用場,如果專為它們採購專用開關還真不便宜,在APPLE II滿街充斥的今天,砸們的ET調諧器也沾上了點邊,於是乎您可稱之為微電腦調諧器。
AM FM 任憑選擇
雖然筆者比較偏重於FM的設計,那是觀念使然,總覺得唯有FM方能入流,不過AM電路卻是真正耗費我們心血才完成的,也是因為市場的需要而不得不做它。不過由過去讀者的詢問當中可以看出很多人和筆者一樣只對FM有興趣,幸而我們對AM、FM兩者都能圓滿完成,沒有顧此失彼之慮!
總之,這是本公司自愛韻社至今七年來最大且最苦的一項計劃,或許此文受到過去數月來的按奈積鬱,內容多少有些宣傳、誇耀,甚或得罪同行的地方,但不能抹殺筆者想為套件市場盡一分心力的本意,為了不使產品過於商業化,筆者會在今後的數月中為文對本公司的調諧器電路做一詳盡的分析與介紹,還盼讀者多予指點。
轉載音響技術第86期FEB. 1983 我想我做......咏青電子調諧器的設計/夏海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