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試製報告可說是本刊創刊以來,所收到最成熟的一篇試製報告。作者的身分與條件和絕大多數的讀者都差不多,手邊只有三用表,而且為了省點錢大部分的材料乃來自舊貨攤。但作者裝機工作的理性與冷靜,處處做實驗,步步有推演的精神卻大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可以這麼說:把一部機器裝響,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因為這種成功可能是偶然的,有位讀者就曾連續裝了五台都響了,且也響得不錯,但第六台A-40卻出問題了。問題在哪裡呢?只在於他不珍惜那五台成功的歷程。歷程,一向比目的更為重要,您認為呢?

  下一期,我們有一篇廣告說:「該計較的,是你在這裡學到了多少,而不是因此而省下了多少或花了多少!」希望讀者能明白其義。

──唐 凌

I. 前言:

  從41期音技開始,連續看了幾期有關A-40之內容文章,起先還能把持方寸,不為所動。蓋若真要製作,實在還輪不到A-40上場,我床底下至少有兩部是一天裡面可以讓它們發聲的待成品(入伍前做好的),還有一部是200W+200W的大個兒,材料齊備,唯欠機箱而已。這些寶貝,當兵前蒐集得轟轟烈烈,打算大幹一場的,退伍之後,反倒猶豫起來。蓋製作必得花錢,花二千元買個機箱實在心痛(還不見得合意呢!),不幸完成後沒有出路,堆在家裡有人會唸經不打緊,我自己都會發愁──也就這麼兩隻小小的耳朵肉而已,哪得這麼多機器來伺候──是以寧可把東西塞在床底下,也不願再輕易花錢去買無趣。不料上個月中旬,舍弟不知從那兒去聽了誰家的機子,回得信來說A類是有多好,要我無論如何搞一部來玩;兩天後我有機會到茄萣,回程實車過灣裡,望著久違了的破銅爛鐵,剎那間但覺腦子裡鬨鬨然一陣翻湧,我恨恨然咬牙切齒道:幹了!

II. 零件:

  翻開近期的音技,查看了唐凌先生在服務部廣告欄裡開列的材料清單,初步估計要四千二百餘元,加上大電容等其它零附件,便要4.500元以上,對吝嗇如我者來說,不能不退一步加以考慮,因此回頭來算紀舊料的腦筋,務期在不影響品質的情況下以最少的花費來完成。以主要材料(晶體、機箱、散熱片)全部重新蒐集來說,大概可以節省2.000元,則其他周圍另件,用得講究點,也不會超過三千元,大計底定,便開始蒐購。

  我的菜單如下:

  機箱:從南一電子商行買來,製作及外觀上可,估計至少可以長期耐受20公斤重壓,原價450元,莫名奇妙的七折八扣後,只售370元,可謂價廉,這一點同好可以多多運用。

  變壓器:灣裡舊料場有極多種類的變壓器,大小規格不一而足,我翻了一個下午,一個適用的也沒找著,就連相近的也沒有(若有,我可以用自耦變壓器來解決),不得已只好向音技社訂購。這次倒是很快錢匯出後的第六天上午,郵差先生捧來一隻破爛不堪的瓦楞紙盒──兩隻「火牛」把紙盒搗得稀爛不說,還把我同時訂購的四枚鍍金蓮花座撞得牙歪嘴翹,又壓壞了三枚線繞電阻及一枚金屬皮膜電阻,災情不輕,所幸東西一樣也沒少。

  濾波電容:灣裡也有極多的大小電容,但垂手可得的多是所謂電腦級的低壓高容型,中耐壓以上並不好找,因此我除了買5枚35WV、18.000μF外,另加6枚50WV、10.000μF及6枚200WV、3.300μF待用,每枚平均不到25元。

  散熱器:A類發熱多,所以散熱器不能小,解決空間與散熱最好的莫甚於用一種密集四連鰭狀散熱做(通常附有驅熱風扇)。這種散熱片常見的有輻射鰭狀與平行鰭狀,能買到前者當然最好,否則後者長度在15~20公分間,不加風扇也足夠使用。我買的後者,常為12.5公分,淨重在2公斤以上,配上散熱風扇也差堪使用。

  晶體:六對2N6552/6555及四對2N3055/MJ2955是向樂音堂零購的(手中原有幾枚可用,但已配備成套,不想拆開),其他晶體就手中現有者取用之。

  其他:包括橋式整流子、大電流開關(80A 250V)及接線、訊號線等全部舊料,延遲保護線路是兩年前做好的,其他輸出入座、保險絲及座、橡膠護套、焊片及接線柱等全部檢查一遍,齊備後開始動手。

III. 檢查:

  全部晶體用三用表簡易的測一遍,無誤。

  變壓器腳架用虎鉗座整形後恢復原狀,然後接入家電,測得初級115V時,兩枚次級皆為24.5V-0-24.5V,換算要得到22-0-22時,初級輸入須降至103.3V,較原定略高,正好可作為滿載後的電壓餘裕。當晚入睡前將其中一枚徹夜通電,至次晨已頗有溫度(溫升約為10~15),渦流損、銅損等或不太小,是美中不足處。

  大電容鎖上機箱前,先用電容表測試一遍(這麼大的電容,漏流既大,又超過量程,實在不能測準,測試只是聊勝於無,好叫自己安心而已),容量概在20.000μF左右,好在電源開關耐流大,也不在乎它容量多大。然後用自耦變壓器整流後加在每枚電容上,至20V後美格10分中提升5V,至40V後連續通電一個上午,一切安然,撤去電源時自耦變壓器稍有溫升,將電容用100Ω 3W之水泥電阻放電後取四枚放在一旁備用。

  取來散熱座,將風扇通電,風扇隨即呼呼價響,差一點把心竅也吹離了位,只好改用自耦變壓器供電,測得半電壓處(50~60V)轉動平穩,聲音亦小,剛好友人有幾枚200VAC型之風扇,調換後正好適用。這點未使用過風扇的同好不妨注意,除非炎夏酷暑,想給自己散熱,否則最好別用110VAC之風扇,它足夠吹得你肉冷心熱。

  以上一切就緒後,變壓器、濾波電容、電源開關及其它零附件先行鎖上機箱。南一這個箱子耐「壓」方面足堪使用,可是叫你莫名奇妙的洞洞卻開了不少(你可用的很少,不用的真有一些)。裝妥後匆匆一瞥,竟覺有一點點袒胸露肚的粗獷美。

  然後開始燒紅那根40W的烙鐵。

IV. 動手:

  首先把四對2N6552/2N3055及2N6555/MJ2955依序鎖到散熱座上。不過我所用的這種散熱座與一般常見散熱片的開孔略有不同,BE開孔及大(你幾乎沒有機會讓它們與散熱座短路,安全之至),而所C極的開孔卻很小,並且已在開孔裡攻出螺紋,換句話說,螺絲根本上便是直接鎖在散熱器上,所以不能與任何一枚晶體之C極接觸。這樣一來,唐凌先生建議連接晶體的方法完全不能使用。但這樣的開孔也有好處,一旦你將晶體、雲母片及絕緣套鎖上,無論如何不會有像唐先生所警告的絕緣顧慮(一般型式者的確要邊鎖邊量,比較保險),是以我仍以不破壞原散熱座為原則。兩天後我想出來另一種方法將16枚晶體一一鎖上去,8枚220Ω½W之電阻直接焊在散熱座上之2N3055/MJ2955 BE兩腳間,8枚0.68Ω之線繞水泥電阻另畫一塊線路板來焊好,安置在機箱下方空間。這當中配線問題又考慮了一天,儘可能以簡潔好看為之。完成後到錏鉛店請老闆簡兩片0.5mm厚的不鏽鋼片變成腳架,把散熱座連同風扇高高架起一公分,然後鎖到機箱上。檢查一遍後接入電源(負電源有½A之保險司),量取中點至正負端電源之電壓,按唐凌先生之推測,兩對達靈頓晶體既然都無基極偏壓,理想上應無集流,則中點距兩端之阻抗均視為無窮大,相當於絕緣體,故量不出電壓才對,而我實際所量結果,右聲道中點距正端43V,距負端23V,另一聲道亦相近,這種現象與以前裝OTL時相同,晶體或許不完美,但不致引起太大困擾。我以三用表連續監視半小時均無異狀,遂切掉電源並放電。

  接著裝驅動線路,將零件按電阻、電容、二極體(含D3)、晶體依序裝上。晶體部份Q1 Q2使用一枚2SC1583(Dual Transistor),Q3用2N3904,Q4 Q5原擬使用手中現有的2N3440/MM5415,想想奢侈了點,改用RCA 40409/40410,不巧一量之下有一枚漏電,最後改用2N6552/6555(似乎小題大作了點),Q6使用2N3904,Q11則沿用2SK(蘇桑註:文至此處則跳至下行,顯然排版時缺了一行)

一些,或可能會影響下一級晶體之靜態電流,但必很小,暫不考慮置換。最後,用手指接觸兩聲道輸入端,期交流輸出2.5~3V之間,相當正常,顯然不會有問題;再一次切斷電源並放電。

  既然驅動部份及末級部分都無異狀,按照我以往的習慣,一定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就接了試機,可是兩年兵下來,我變得膽小了點,實在不想在重做馮婦後的第一次開張就給自己臉色瞧,想了想,找了一隻雙蓮50KB型VR,併接在R11的兩端,然後將該接的線仔細接好,又找來兩枚2SC458,剪去C腳,以VBE代替D3,用強力膠黏到散熱座上,再將D3短路,完成後旋轉VR,使Q6之CB併聯電阻降到3K左右,做完後停了一會,再將所有的接線包括保險絲在內全部仔細目視了兩遍,確認無誤後,把電源線再接上插座。

  深吸一口氣,按下電源開關,40W之日光燈閃了一下,我一面目視1.6A之保險絲,一隻手浮摸2N3055之外殼,半分鐘後仍無異狀,2N3055已略有溫升;以三用電錶量取每個0.68Ω電阻上之壓降,接在0.2~0.21V之間,中點電壓分別是-7mV,-2mV,二分鐘後旋轉VR使0.68Ω上之壓降上升至0.3V,再二分鐘又上升至0.4V,此時8枚功率晶體外殼均已有相當溫度(但風扇仍送出來冷風),然後將VR旋到底,0.68Ω上之壓降再上升為0.43~0.44V,換算電流為0.65A左右,稍微偏低,但仍正常。最後將VR同時自兩聲道除去,再量一次電壓,蓋在0.460~0.475之間,則電流為0.7A,兩對合併為1.4A,已接近原定之1.5A。此時量取電源部份,正負電壓已從±33V降至±29V,這種情況下,輸出要維持40Wrms相當勉強(電壓仍可能再下降1~2V左右),35W則不應有問題。以35Wms/8Ω而言,輸出尖峰電流為35W×3÷83A,則靜態電流為一半1.5A。我這部機子與之相較,差堪標準,似無改善必要──就算是省點電費吧!

  總計開始動手以迄完工,前後歷時十天,至少30~40工時,我大大吁了口氣。製作部分,就此暫告一段落。

V. 試聽:

  一切都已完成,最後便是試聽了。我選了幾張唱片,包括Decca版的卡門組曲、杜蘭朵公主、1812年序曲,聲美版的幻想交響曲、四季、天方夜譚、大峽谷及eurodisc版的海頓小喇叭協奏曲,外加一張松竹版的貝多芬提琴三重奏,一一放到唱盤上取其精華部份播放。起初頗為失望,感覺不出有啥特出再造之處(畢竟Amp.間之差異不如唱頭,更不如喇叭),心有不甘,遂與原有之後級部分(笙隆SD-200)作A、B Test,慢慢才發現中高音部份較SD-200要飽滿,有規模感,比SD-200要多了一點東西,但樂曲中之最高頻部份的清晰度則似稍不如SD-200,中低頻部份,大抵類似,無法比較。

  第二天請來音響年齡較資深的同事老陳,花費三個鐘頭的時間來比較,他亦有同感,它的看法是:A-40較肉感,SD-200較骨感,肉感豐肥而骨感清瘦,比較之下,他選擇前者,A-40之地位於焉稍稍確定。

VI. 後語:

  平心說來,A-40算得上是目前目前線路競趨複雜化的一個例外,沒有雙差動,沒有電流反射,也沒有Cascode,所用的零件甚至比某些廠牌的RIAA部分還少,也正因為如此,它應可以最少的零件,做到最線性的傳輸。是以在它稍稍滿足我的官能享受之餘,我打算把它送到友人處去過過示波器,看看一般特性如何,我希望它不但聲音要好,特性也要好──兩樣都好。

轉載音響技術第52期APR. 1980 一匹不必吃草的好馬─A-40裝製報告/黃 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