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金耳會」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定的涵義。只是既然訂下了"金耳"之名,一連串的籌備工作便朝著這個方向走罷了。
場地,是適於"金耳"的場地; 人,也邀請了一些"金耳人"。所遺憾的,只是我們沒有使用數十到上百萬的"金耳朵裝備"。
為什麼不用金耳朵裝備?因為這裡有不少的技術人。技術人喜歡做A-B Test,而任何A-B Test總是有不公平的,正如同選美的結果必然不正確一樣──環肥燕瘦各有所好。
雖然我們也用音壓表,但那只能在某一方面把條件拉平而已,這是平了,那邊卻斜了。既想平頭就不能平足。人既不能比人,音響也不能比音響。因為它是依靠感覺的東西。除去聽、視、觸覺之外,還有"身價感"。
除非你是技術人,否則便不得不去著重廠牌之身價。
因此,我是「金耳會」的始作俑者,主持人,也是旁觀者。我可以說金耳會這個活動很好,很成功,也可以說在金耳會裡試聽的器材很優異,很值得大家去買。但是這些似乎都不很重要。三個下午得時間就化了四萬多元的費用,豈有不好?豈能不好?
以下讓我們看一看幾篇後記和照片,讓金耳會得歡悅和點滴分享給每位讀者──(唐 凌)
轉載音響技術第27期 MAR. 1978 金耳薈萃/零記/唐 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